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信息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具有正面与负面的效应,尤其是“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安全、信息鸿沟与文化鸿沟等问题的产生,要求我们在信息化背景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消除不良影响,从而推动社会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 文化产业; 管理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数字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新的文化产业管理方式也成为了必然趋势。

一、文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存性

1.“有声有色”的传播技术

作为现代化的传媒――广播、电视等不仅要求“有声有色”地传播,而且要求具有同步与异步进行现场直播、录播、选播的功能。不仅要求做到声画结合、现场反映,而且要求及时反映与传播、持续跟踪反映与传播的时效性、完整性。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把多种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形成最优化、最大化的传输网络与覆盖体系,既可发挥由点到面的大范围、远距离传输覆盖优势;又可展现由点到点的“人际传播优势回归”的魅力(如音频、视频点播);同时,可把片断传输与系统传输,即时传输与非即时传输,地域性传输与跨境传输、全球传输,视听合一传输与声画分离传输,大众化传输与小众化传输,电子传输与印刷传输,公开传输与加密传输等结合起来。

2.音像媒体的衍生产品及其运用的技术

音像制品作为音像媒体的衍生产品与电子出版物的演进,同样凸现着文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不断需求。音像制品包括唱片、录音带、激光唱盘等。录像带、激光唱盘等数码光盘技术的运用,使音像出版领域不断扩大,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格局[1]。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

1.通过数字化建立在线多媒体馆藏

不少图书馆拥有音像资料的馆藏。以录制本地时事电视节目为例,VHS录像带和录像机仍被广泛使用。这类模拟媒体有不少缺点:一是拷贝使得画面效果损失;二是用于录制及重放的录像机的质量也影响着画面的质量等。

这些缺点通过数字化可以消除。因为不同于模拟媒体,数字化音像资料不会因为使用、存储、复制而损耗。重放数字化音像片段时,几乎可以即时读取,也可从任何时段开始或结束,从而省去了冗长的搜寻与倒带时间。同时,制作、存储、复制及分发简单易行,所需费用低;并可通过网络传播,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在桌面上直接获取多媒体资源。此外,多位用户可在同一时间内分享网络音像资源,从而省去了资料在用户之间传递的等待时间。

2.通过互联网无间隙地向读者传送多媒体资源

音像资料一旦被数字化后,即可被放置在服务器上,以便读者通过互联网读取。通常,当一位读者点击数字化音像文件在服务器上的链接时,即可下载该文件,然后进行播放。然而,由于数字音像文件一般较大,从点击到播放的时间间隔往往很长。

这就需要“流式”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它是指一种数据传输技术,使用这种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输过程如同连续不断的流水。而且,“流式”文件不会被下载到磁盘上,从而保护了版权,同时也避免了大型音像文件占用读者电脑的磁盘。由于不必担心文件下载时间与硬盘空间,“流式”技术使读者可无间隙地在网上浏览时间较长和文件较大的音像资源。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的举措

(一)实行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中国当代信息化发展战略要考虑如何带动工业化,包括如何带动文化产业的能级的提升;而信息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管理要考虑如何应对信息化挑战,接受其渗透、影响,通过互动,一方面走产业化、国际化之路,一方面维护文化多样化、民族化。

制定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战略首先要重建“人文精神”,使人文精神与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在文化精神上接轨融通。科学发展观催生着新型的国民核算体系,即“绿色GDP”。现有GDP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它不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它只纪录产出而不考虑其社会效益。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就是要增加“绿色”的GDP,消除“财富虚数”。

此外,还必须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吸取传统智慧。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成为文化、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多元化与文化全球化交融的态势表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非与现代化相矛盾,是可以成为现代化的动力的[2]。

(二)要消除“数字鸿沟”和“文化鸿沟”

一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的同时,我们要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数字文化工程既要着力于公共文化建设,又要促进信息文化产业发展,包括信息、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要消除我国地区间,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数字、文化鸿沟。西部大开发是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背景下,我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西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再度开发。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培育、开发并形成遍布西部城乡的信息、文化产业,是须格外注意的问题。

三是要树立信息、文化产业的新观念。树立信息、文化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信息、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观念,树立文化不仅要搭台,也能唱大戏的新观念;树立信息、文化产品不仅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的新观念;树立信息、文化不仅需要投入,也能够产出的观念。

四是要引导消费,培育市场。信息、文化市场是沟通信息、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也是联接信息、文化与经济的桥梁和纽带,要在尊重和不断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改变农民文化生活习惯和接受现代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培养新型的信息、文化消费群体,倡导先进的信息、文化消费观念。

(三)营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投资环境

我国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大量的信息、文化市场需求放空,缺少投资的规模;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投资无法进入信息、文化产业领域,包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其重要原因是,信息、文化产业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制和法规体系,造成风险成本急剧攀高,投资者望而生畏。有些信息、文化产业领域被设置了禁入门槛,民间资金难以逾越,投资者望而却步[3]。

信息、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电影、版权业、广告业等在内的广大的产业系统。单凭政府的力量无法解决长期困扰中国信息、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力和管理的不足问题。要有效地克服这些困难,唯有适应全球化、信息化与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除“信息安全,文化例外”所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所需,完全可以同对外全方位开放相应,对内也实施全方位开放。充分整合社会的积极参与意愿,借助于民营的力量制定和实施以“民有市场准入”为政策内容的信息、文化产业民营化发展战略。

此外还要制定信息、文化产业和信息、文化市场准入的反垄断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尤其是信息、文化行政部门利用国家权力,保护下属企业利益为特征的行业垄断必须坚决革除。

三、结语

当然,我们在看到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市场并不可能完全解决文化发展的一切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顺应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有发展的眼光、创造的魄力,结合当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尊重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才能最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黎敏,雷旭婷,李建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黄婷.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全媒体传播思维的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3]严於信.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管理制度间的波动关系[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