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虚拟团队以及双语专业教学的研究,结合四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应根据课程种类的特性、教学内容各部分的难易、学习者的差异,提出采用对应的分层次双语教学和双语授课进度控制。

关键词:双语专业教学;计算机课程;虚拟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基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性,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该学科的部分软件专业课程中,已实施了多届双语教学,这既符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发展的需要,也便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日后进入全球科技领域进行国际交流。

作者曾在几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尝试了多届的双语教学,具体为担任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软件实践(Java)、选修课模式识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必修课专业外语的主讲教师,其中面向对象软件实践(Java)课程偏重于实践,模式识别类课程偏重于理论和研究,专业外语课程重点培养研究生的英文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能力。通过对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以及对国内外同行关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研究实践,认为当前阶段的计算机双语教学重点首先是按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传授专业知识,和重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其次是与计算机学科发展相关的基本专业外语技能;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具体特点,采用对应的双语教学方式,控制好教学进度,有助于进行双语专业教学;并构建了一个虚拟团队协作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在课程的作业与实践环节中,使得教学双方都更好地把握协作学习的内涵,来更好地促进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确保达到专业教学的目标。

2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东南大学计算机学院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软件实践(Java)的双语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两部分。双语课堂教学部分包括课堂的Java与面向对象知识讲解,并要求每个学生按进度独立完成对应章节的编程实验,课程实践部分要求完成一个课程开发项目,该课程重点强调软件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选修课模式识别,以及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的双语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布置若干带有研究性质的应用题目。必修课专业外语课堂教学主要讲解专业文章的摘要规范,并进行专业文献的要点分析,课上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课后作业布置若干英文专业文献阅读分析,按给定题目用英文专业写作。

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课程的双语课堂教学分成如下由浅到深的层次。

一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中文板书,中文讲授。原版教材为双语教学之本。关于教材的选用,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英文水准,面向对象软件实践(Java)课程以Sun公司的Java英文原版-SCJP和SCJD为蓝本。模式识别、以及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课程,根据教学经验,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模式识别部分尚未选到适合本科生的原版教材,只能针对各部分从不同的英文专业参考资料中选取合适的内容,神经网络部分目前建议使用Martin T.Hagan的《Neural Network Design》,当为最佳入门原版教材。专业外语课程以选取计算机专业国际会议和本领域权威期刊上的专业文献为主,选取要求专业领域较宽、通用性强、表述清晰、有启发性。

二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中文讲授。进而在课堂讲授中,汉语和英语不分主次,互为主体,这属于保留性双语教学。从形式上看,教师具备一定的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学校的双语授课培训要求,即可进行基本的保留性双语教学。

三是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书,开始有―段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随着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适应,则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这属于过渡性双语教学。这要求教师比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口语和专业外语。根据课程教学经验可知,软件实践类课程的专业知识相对较易掌握,专业术语较少,强调设计与编码实现,可采用深层次双语教学;模式识别类的专业课程理论性强,对本科生而言,以浅层次的双语教学或母语专业教学为佳。而专业外语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课程中大量涉及计算机专业术语,必须综合使用专业外语技能。

3课堂双语专业教学

实际上,外语只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双语教学的内容和科目。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既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熟练掌握用作教学语言的外语。如果在当前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尚未达到适合沉浸式教学的程度,盲目地全部用英文讲授,教师授课的艺术性大多会弱于母语授课,影响交流的效果;学生沉浸于弱势语言之中,用英语回答问题,客观上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专业互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如专业课程的神经网络理论,学生用母语学习本身就难度较大,学生有限的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会阻碍双语教学,容易形成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当讲课内容为知识难点,对学习进度的影响更加明显,这在模式识别类课程的有关专业理论教学时体会尤深,所以采用双语授课要把握好讲课进度的节奏。这样,按照课程要求的进度,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将更好地获得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讲课前应预先充分了解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分析各部分内容的难易,明确每部分教学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对于面向对象软件实践(Java)课程中的面向对象知识和Java基本知识,以及模式识别类课程中的经典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较固定,通过加强与经验丰富的同行交流,并通过课程的多轮双语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合理地确定各部分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实际教学进度。对于专业课程的新增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需先真正理解透彻,慎重选用双语授课方式,选择好切入点,这是把握好讲课进度的前提。

再者,部分内容的实际教学与预期的会有差异。对于部分难度较大的学科知识,如面向对象软件实践(Java)课程中类的多态、多线程,模式识别类课程中带有复杂数学公式的理论等,因双语授课时,学生学习会阻碍更大,须注意观察当时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若弱于预期,教师要适当调整讲课的进度,强化该部分的知识讲解,并且,采用母语来表述、解释专业术语,以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通过布置作业和课程实践,引导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也是双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4虚拟团队教学模式应用于双语专业教学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同一门课的不同章节之间存在差异,同专业的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门课程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具体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章节的特点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作者体会到,采用虚拟团队的协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改进双语专业教学的作业和实践环节。这涉及到什么是虚拟团队,如何构造课程中的虚拟学习团队方能对课程教学起作用。

有关虚拟团队的定义,不同研究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虚拟团队是一个人员群体,虽然他们分散于不同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但他们通过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联结,一起工作完成任务。虚拟团队可视为以下几方面的结合体:(1)现代通讯技术;(2)有效的信任和协同;(3)选用最合适的人选进行合作的需要,而人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超越50英尺之外进行运作、通过电子沟通进行协作达到他们共同目标的团队,都可称之为虚拟团队。

虚拟学习团队(Virtual Learning Teams) 是虚拟团队的一种,也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形式。虚拟学习团队的学习者通过网络和通讯的手段,不断共同学习,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期望的学习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

双语专业课堂教授的内容往往很多,难度也不低,课后学生消化这些专业知识时会碰到很多问题,需要老师给予指导。这需要在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虚拟学习团队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在距离上往往是分离,但是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解决的方法,使得交流更加的简便。电子邮件、论坛、即时聊天工具以及手机等手段为我们建立虚拟学习团队提供了物质准备,在支持学习和交流方面都是非常有效的。

建立一个虚拟学习团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共同的愿望。虚拟团队建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任务,通过组员的协作来完成。学生一旦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合在一起,那么他们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课程学习任务,既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点,促进个人的能力发展,同时又学会了与同伴协作完成任务。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用一定策略指导将学生按异质分为若干虚拟学习团队,就具体一个团队来看,应当至少有一位成员作为英文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强的核心成员,该成员能够较好地接受双语课堂教学。这样,按照课程要求的进度,该团队内的成员协作学习,多次相互交流,通过核心成员的拉动,改善英语程度和个体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因双语学习带来的一些学习阻碍,将拥有彼此接近的专业能力,团队内成员整体能力得到提高。

虚拟学习团队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以下9方面的工作:

(1) 团队成员必须具有自我开拓意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其他较高的虚拟团队技能。

(2) 保持项目任务为中心,使团队成员能测定自己的学习进程,明白自己是否处于目标方向之中。

(3) 保持团队的积极互动和行动取向。

(4) 确定标准的公共协议。

(5) 建立清晰的团队目标。

(6) 相互激励,恭贺目标的达成。

(7) 建立共享空间――共享空间能超越任务范畴,实现团队成员的互动。

(8) 识别成员需要克服的协作障碍。

(9) 明确问题发生时团队成员应该做什么,应该与谁联系和决策的等级层次。

同时,将学生按同质分为若干虚拟团队,可以对每个团队采用个性化的教学。同质划分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虚拟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英文基础大致相近。在双语课程教学的作业和课程实践环节中,教师根据每个虚拟团队的特质,针对该类学生的特点,提供补充资料,强化指导,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这属于因材施教,也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作者在专业课的实务型课程任务(如课程项目等)环节,对于部分虚拟学习团队,尝试采用了一种“沙盒”技术思想,用于处理开发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同为防范未知问题的处理技术,“沙盒”技术与主动处理技术原理截然不同。主动处理是发现有偏差行为,立即提醒并处理;“沙盒”技术是发现可疑的行为仍让任务继续,当确认的确是严重问题时才终止。让可疑行为在虚拟团队的“沙盒”里充分表演,但是“团队沙盒”会记下他的每一个动作。在行为充分暴露了其错误属性后,“沙盒”则执行“回滚”机制,将错误的痕迹和动作抹去。对于课程项目的开发,作者将其定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的项目完成过程为“沙盒”中的任务运行阶段,若发现可疑的偏差学习行为仍让学习继续,当确认的确是严重问题时才终止。让学习的可疑偏差行为在虚拟团队的“沙盒”里充分表演,但是“团队沙盒”会记下他的每一个动作。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分析评价各虚拟团队的项目完成情况,对正常完成课程任务的,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轻微或一般的错误,指导团队修正;根据“沙盒”记录分析,对于行为的偏差为严重错误的,则执行“回滚”机制,即终止错误行为,回退到任务执行的正确时点,在第二阶段从新按课程要求开始课程任务。这种技术思想的优点是,可让多数团队按正常教学进度完成任务,不会因为可能的错误判断,影响团队成员的协作,对于确实严重的错误,在某个虚拟团队中当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可第二阶段再次提供机会改进。这样做,可将问题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对整体的教与学影响有限,同时也为该专业课以后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课程的实践考核着重采用了以思维为基础的对话策略,该策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关教学内容的大量互动,刺激学生的思维与讨论,以通过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来促进双语教学,确保教学的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所教的几门不同特点的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具体特点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为佳。作者基于双语专业教学实践,并借鉴了交叉学科的技术思想,提出虚拟团队协作双语教学和“沙盒”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目前双语教学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作者将通过教学实践不懈地进行这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石君,彭智勇,傅杰,刘丹. 计算机学科双语教学中的七个基本问题与解决途径[J]. 计算机教育,2008,(8):14-16.

[2] 秦奕青,佟俐鹃,赵刚. 计算机学科中的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7,(09):105-107.

[3] 朱海林,邓建明. 协作竞争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10):99-102.

[4] 钟景迅. 研究生培养方式新探―虚拟团队[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32-35.

[5] 丁桂凤. 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