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思考 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新课程下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浅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 略论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练习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再思考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探讨 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课堂练习设计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练习题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罗汉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提出对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本文从练习设计的策略入手,量上适当、灵活多样、新颖有趣、及时拓展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 课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79-0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练习题如何设计已成了摆在小学数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现有效练习,可以从以下的一些实施策略入手,本文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的教学为例进行论述。

一 练习在“量”上控制

练习课的设计不能以学生做了多少道习题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多少知识,是否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练习课的习题应该注重“少而精”。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理解,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练习,而只是出大量与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的习题,使用杂乱的“题海战术”,即使花费的时间很多,做的习题不少,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层次性,学生不感兴趣,也没什么价值。而太偏或太难的题目也不适合学生,小学生本身的知识不多,更会使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厌倦数学,这也是一节数学练习课最失败的地方。因此,在练习设计时,使练习变得通俗易懂、有趣、有挑战,让学生看到练习内容时更愿意去做、去尝试,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在设计数学习题时,练习层次比较清晰,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次:(1)基本练习,主要解决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是最基本的练习,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就可以了。同时还通过长方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沟通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2)巩固提高练习。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设计不同的线路及进行“围一围”让学生理解其中变化的源头在哪里。(3)拓展延伸。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使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这样既能提高练习效率,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二 练习在“趣”上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练习课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其中,低、中年级学生的自控性较差,容易分散注意力,同时,练习课没有新授课有吸引力,学生容易心不在焉、纪律松散。那怎么办呢?教师可以从形式入手,有意地设置一些非数学信息的内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把学生引入数学学习的情境。例如:题目书写,重点难点处颜色可鲜艳一点,呈现方式也可丰富一点;可以化静为动,可以分步出示;可以打破题型结构设置的悬念,可以加入必要的故事情节。如帮小鸭找妈妈、请你给下面的花配上叶子、啄木鸟治病、抢占高地勇夺红旗等。如果少了这些形式,学生的学习容易平淡无味,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讲话者多,做小动作多……老师上课心情不好,听课者心情也沉重。听完课,总感觉上这节课的意义不太大,似乎优秀生依旧那么优秀,学困生依旧那么学困,他们的认知水平“涛声依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课标理念得不到落实。

练习方式多种多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的练习要富有趣味性、操作性、灵活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中,从学生喜爱的龟兔赛跑的情境导入本课,趣味、亲切、自然,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还设计两个层次的基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周长的含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来确定大小,让学生不用计算的情况下来比较大小。学生计算时感到很有趣,并在计算过程中总结规律,寻找捷径,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 练习在“展”上延伸

一道好的练习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堂练习中,设计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其探索精神,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果子”。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宽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每个环节学生都是在明确操作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很高,特别是老师撕纸的这个环节把学生的学习推向了高潮,有的学生能在争论中,静心观察、仔细思考,从而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表明在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或是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四 练习在“活”上沟通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分析,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也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为此,倡导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性,数学练习设计生活化,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这不失之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中,教师出示了如下一道题目:“围小鱼的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周长一样的线圈围出不同的条数的小鱼。(渗透周长不变,面积变化的规律)交流时,学生的观点是开放的,教师无需对他们观点的是非做出评判。这样的题目,既能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又能进一步比较周长与面积的关系。由于学生观察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同时,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看待事物要全面。

练习不应是单纯地做练习题。数学练习课设计应坚持“学生为本”、根植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享受数学学习积极的、理性的、科学的过程中,为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句话,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练习课上体验充满情趣的智慧之旅!

参考文献 [1]郑姝、陈玲、陈美玲.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2]唐荷意.“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实践[J].教育探索,2012(6) [3]魏雪峰、崔光佐.“一对一”认知诊断与干预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众数”问题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