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的几点看法。作者通过分析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充分运用案例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尝试开展分层次或分专业教学,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思考

一、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21世纪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已经成为高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及上机实验相结合,一般来说,很多学校课堂讲授的学时和上机实验学时相同,与以前的课时安排比较,上机学时有所提高,但计算机基础课操作性较强,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操作性知识的学习。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们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在上课时都能听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但自己动手操作时,又感觉到很茫然,不能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真正动手实践不能统一。

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点本身对于大学生来讲,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习操作的方法,培养操作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应用各类计算机软件的能力,达到这门课教学的最终目的。

从最近几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生源基础不同。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二进制计算和Excel公式的应用这样的内容,他们理解接受的时间要比文史艺体类的学生更快,但是在画图软件和Word字处理软件的应用中,他们又呈现出想象力缺乏的问题,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明显不如文史艺体类的学生。由此我们猜想,也许是因为专业文化和知识背景的限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门课程上,产生的认知和收效都大不相同,如何减小专业差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所需要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

在同一个专业内的学生,同样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问题,一些接触计算机较早的学生,通常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宽裕,或者父母亲也从事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工作,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有比较多的了解,在学习课程时表现出接受能力强或者全部都已学会的情况。因此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感到没新意、或十分无趣、百无聊赖的状态。而另一个极端则是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感到畏惧、完全听不明白的状况,这些学生可能是来自农村或其他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没有能力购买计算机,或者在以前的教学中没有上过相关课程,也就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使得他们在学习时感到陌生、畏惧,无所适从,到了机房手足无措。这样两种极端情况在任何一个专业,都会出现,但这些学生都是少数,多数学生仍然是在迷糊和清醒之间,半懂不懂,充满兴趣,却又感到了困难重重。因此,如何减小差距,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教学内容缺乏更新。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在以基础知识为本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有基础知识和派生知识两种。基础知识常常是稳定不变的,比如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数制转换等内容,都是稳定的。而派生知识则在不断的发展更新,比如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更新,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换代,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当前软、硬件的形势补充相应的派生知识。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展示当前主流的主板、CPU、内存条的图片,而不能把早期淘汰的主板、CPU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甚至可以携带硬件的实物到课堂上进行授课,使学生感到更加真实、具体。

但是从教学成本上来说,这些环节又不是轻易能够大规模地普及的。主流的电脑配件,不可能购买以后只作展示,一般只能向学生展示已淘汰的配件;而软件的更新,在机房用机台数较多的情况下,更新的时间和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3.考核方式已有所变化,但收效仍不明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现在已经在我校有了较大的改革,从三四年前的传统纸质试卷考核,变成了上机考试,一人一卷,试题不重复、无纸化操作、评分自动化的状况。

相比以前的考核方式,上机考试显然有更大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在考试中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高分的现象;节约纸张,使得无纸化教学更加普及;评分自动化,杜绝了教师打分时的主观意愿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从这两个学期的考核结果来看,教学方式改革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加强了实践能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考前突击,考后全部忘记的现象。

综合上面几方面的情况,结合新时期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仍然需要作出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环境下的高校教学改革发展。

二、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变革的探讨

1.加强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

经过基础教学部领导的研究,在每个机房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在机房操作的过程也经过投影机放映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观看,每个学生都可以跟随教师的操作,一步步地验证结果。

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是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制作电子教案、开发学籍管理系统,而这其中用的最多的计算机知识是Office办公软件。所以这些内容都是在实验课程中必修的环节,在考核环节中也是必考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属于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第一层次,较基础的环节。

除了办公软件之外,实验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系别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可增加网页制作、网站建设、图片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制作和数据库基本应用等实验内容。这部分属于较难的环节,教师应着重培养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己在本专业上的设想和创新。

增加实验环节的比重,将有助于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同时,也对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和考验。

2.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从2008年开始,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就是现在很多人俗称的“90后”,面对这样一些“新新人类”,教师要不断更新与他们的沟通方式,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氛围更加轻松和谐。

教师可以通过QQ、BBS等方式和学生开展网络教学,利用聊天或论坛发表帖子的时候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增进和学生的感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视频、各种案例、素材等材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行下载、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3.更新教学案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在新修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案例,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制作一张手抄报,使学生学会版面的布局,其中包括分栏、分节、段落格式的设置、查找和替换、选择性粘贴、图片及图片工具栏的使用、边框和底纹、背景、水印等。

又如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学生成绩分析表”的案例,介绍了公式的使用及单元格的引用(相对、绝对和混合)、各种常见函数(Max、Min、Rank、Countif、Frequency)的使用、图表的制作等技巧。

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中的幻灯片案例,包括修改配色方案、动作路径的使用、动画音效、插入声音文件等知识点。

而网页制作的案例,则是利用DreamWeaver软件建立网站,介绍了网站建立的全过程,包括创建链接、应用表格、导入文档、制作补间动画等,知识点比较全面。

三、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

在新时期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建议在学生中尝试开展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用能力,按照“一般要求”、“中级要求”和“较高要求”而采取的分层次的教学方式。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按照上述三个不同层次,提出每一层次授课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新生入学之际,先举行模拟测试,并将测试成绩公布给学生,再由他们参照测试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修业层次和课程。学生选择后,可以有一周的试听课期,在试听时间内可以自由选择其他教学层次听课。一周后,学生确定自己选择的层次。

实行分层次教学后,任课老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较高”层次的学生水平较高,一般基础知识已经过关,则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学,除了Office软件的应用,还应增加计算机硬件组装、数据库应用、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中级”层次的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应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授课在完成Office软件的学习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如Flas制作等;而“一般”层次的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一般以强化基础、加强实践技能为主,并且适当增加上机学时,力求使他们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能够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个办公系统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这样,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分层教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能得到提高、扩展,基础稍差一些的学生能加强操作练习,增强学习的信心,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教学的效率。

2.尝试开展分文理科教学。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开展按文理科不同进行分专业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建议分成三类开展分课教学。

(1)理工类

在理工类专业中实施教学时,教师可以侧重于计算机硬件组装、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完成办公软件的教学后,可以增加硬件组装的实验、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等操作上机环节,对于理工类的学生,能够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系统构造的兴趣,为将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知识、将计算机应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人文社科类

在人文社科类专业中实施教学时,建议可以将二进制计算的内容略去不讲,授课时侧重于办公软件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如利用Word字处理软件设计简历、报纸、信函;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管理班级信息、财务信息;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宣传广告等;并且适当增加Flas设计、网页设计等知识,使他们感受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魅力,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充分提高学习的兴趣。

(3)艺体类

艺术体育类的学生与上述两类又有极大的不同,他们思维较活跃,但有时候又不容易集中精神,在教学中和人文社科类专业一致,二进制计算的内容不讲,在完成Office软件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多增加一些艺术设计类的软件的教学,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软件的教学,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软件设计一些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课件或者素材,充分发挥艺术体育学科的特长,体现这些学科的魅力,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今后他们的工作岗位中。

近期,国家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高校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意识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划和要求,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如何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还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教师要不断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铸文.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7).

[2]张俊珍.关于上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9,(6).

[3]胡玲.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及实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