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语言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我校教师针对这一特性问题展开了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听课、观看教学碟片、讨论、交流、学习。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实际课堂教学上,许多老师仍觉得迷茫惆怅。朗读中,要么学生的感情难以提升,语音不生动;要么学生的读只求形式不求实效;要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的三个学段都明确提出了朗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因为通过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彩;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使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反复朗读,学生逐步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提高听、读、写的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抽象的方法不能随便“拿来”。要珍视“学生”这一法宝资源,从实际中寻找有自我特色的方法,不能踯躅不前。

所谓“感情朗读”就是直觉体悟语言,是眼、手、口、耳、脑多种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学生、老师面对文本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有效朗读的基础是熟读。

(1)熟读才能培养语感。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语感要在熟读为先的情况下,在了解文中人物、作者情感变化的情况下,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有深切体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培养语感。

(2)熟读才能使情感提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为唯有“读”才能把躺着的文本读鲜活,把复杂的文本读简单。

很多同行在教学中常常感到时间紧张,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坚决不做“守时奴”,应尽量少讲,腾出时间让学生读课文。尤其农村学生回家后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读书情况置之不理。因此,课堂上更应该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当然,要提出具体明确的朗读目标,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吐字清楚、读中想、读中学、读中说。全心全意地、争先恐后地读。当学生激情高涨时,教师就做朗读技巧的指导,对文中某些句子的读法做引读、示范读。但是老师的示范不能平淡、匮乏。语音的高低、重度快慢,语气的轻重等都要进行详细的指点。当学生读的很好的时候,就让学生指导,联系实际感悟语音的美、模仿迁移。

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应重视语文朗读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读能力,增强语感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文章都寄寓着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审美价值,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因此,读能传情,熟读能使感情提升。

(3)熟读才能培养感情朗读。教材中最常见的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篇新课文的开始,往往都是毫不犹豫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读是一种复杂的对语言的感悟与处理,岂能是随便读一遍就能把“感情”、“语气”读出来?对着困惑不妨将我的方法与同僚们交流共勉。

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前,不光要学生熟读,首先自己也要熟读课文。研读课文,让自己的读音声声入耳反馈,并以学生的读音为基础,甚至“鹦鹉学舌”。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教师的基本素质提高了,方可指导有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真静啊!”――声音拖长,读出静的感觉;“真清啊!”――声音高一些,但又读得轻;“真绿啊!”――声音响亮,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当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出现幻想时,朗读声音要响亮,充满激情和希望。当火柴灭了,幻想破灭时,朗读声调要低沉,充满沮丧和失望。再如,《自然之道》一文中:“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你得想想办法啊!”――朗读声音要惊讶,响亮,读出懊恼的语气,“办法”一词读重音。

以上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长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读悟能力、语音的优美程度、感情的提升等多方面和谐共处。“朗读”的具体化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