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逻辑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逻辑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摘要:本文论述了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性间题的可行性,并据此对模糊概念和模糊推理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最后对模糊逻辑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模糊性;模糊概念;模糊推理;模糊逻辑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所谓模糊性,即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不分明性,也就是说事物没有固定的界限。当人们无法具体确定或精确确定思维对象范围的大小,或者虽可以加以确定而语言表达不一定要求具体确定或精确确定时,语言就带有模糊色彩。传统逻辑既然认自然语言为工具,自然也会遇到模糊性问题。而传统逻辑又是以建立有效推理的精确规则为主要目标发展起来的,它就是要从自然语言中抽出逻辑形式,使逻辑形式具有规范性,从而保证思维的确定性,因而传统逻辑又要讲求精确性。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性探索,以此来适当拓宽传统逻辑的研究领域。

一、 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性的问题

传统逻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模糊性,而它的研究结果又要避免模糊性,这个矛盾必然要以一定的方式暴露出来。同时,这个矛盾也会促使传统逻辑与自然语言的“非形式化”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为解决后一矛盾,有人主张将自然语言精确化,以“适应”传统罗辑的严格要求;有人则相反,认为必须让传统逻辑“适应”自然语言的论证,以避免追求概念精确化而带来的实际运用的局限性。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以人工语言为工具的数理逻辑实质上是回避模糊性间题。模糊逻辑虽是面对模糊性,力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处理在逻辑上遇到的模糊性,但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使它只能解决一种模糊性,即其质能加以量化的模糊性;同时,它又是从技术性上、数学上和系统性上去处理问题,因而难于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运用。于是,人们自然就会又转回到传统逻辑;思考从传统逻辑角度如何去解决一部分模糊性问题。

二、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概念的尝试

传统逻辑通常是根据内涵和外延的一般特征,将概念分成几大类。由于模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它的分类就不能完全套用传统逻辑对概念的分类。

1.模糊概念的意义分类

语言学上有实词之模糊性,也有虚词之模糊性;逻辑中除了有实指性概念外,还有联结词。关于概念的种类,大多数现行的教科书都没有提到复合判断的联结项这一重要的逻辑概念,因此会产生许多毛病。比如,自然语言表达的复合判断中的联结词若表达的意义不是传统逻辑所规定的单义性的联结词的意义该怎么办?我们认为,从传统逻辑看模糊概念的分类,就应把模糊联结词也算作一种。即可以将模糊概念分为实指性模糊性概念和模糊联结词。

2.模糊概念的形式分类

模糊概念没有明确的外延,即外延的边界状况是模糊的。但这一模糊的边界也是有区别的,即边界可能只有一头是模糊的,也可能两头都是模糊的。为此,倘若我们将模糊概念的外延分为上、下两限,就可将模糊概念从结构形式的角度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外延的下限无明确界标,上限却有一定限度的模糊概念。如“热水”的上限可以水温最高为界标,下限却无明确界标。

第二种:外延的上限无明确界标,下限却有一定限度的模糊概念。如“矮子”的外延下限可以世界上最矮的成年人为界标,其上限因处于与“中等个”相交的模糊区域而无明确界标。

第三种:外延无论上限还是下限均无明确界标的模糊概念。如“中等个”的上、下两限均处于模糊区域内,所以都没有明确的界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如果模糊概念的上、下两限都交于边界状况(或模糊区域),则它的上、下两限都没有明确界标;如果只交上限,则只有上限没有明确界标,而下限有明确界标;如果只交下限,则下限没有明确界标,而上限却有明确界标。

三、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推理的尝试

从传统逻辑看模糊推理的分类,一般可以分为模糊语形推理和模糊语意推理。

1.模糊语形推理

这是指联结词具有模糊情况的推理。联结词是组成判断、推理的语言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联结词之具有模糊性,自然会影响到判断,进而影响到推理。于是我们在此就借用自然语言的“语形”一词去表示联结词具有模糊性的推理,一则为了直观上容易辨认,二则为了学科之间的相通。

那么,在推理中联结词具有模糊性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在此,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无论乡村或城市,到处都是一片兴旺景象;

农村是一片兴旺景象;

结论:城市不是一片兴旺景象。

按照“或”的严格的逻辑意义是选言。倘若把“或”理解为相容选言则结论就无法确定;倘若理解为不相容选言,则结论就是“城市不是一片兴旺景象”,这本身就表明了“或”作为选言自身的模糊性。另一方面,上述两种结论都与推理想表达的思想有差异,按常理,这里的“或”相当于“和”之意,即表示的是联言,因此结论应该是“城市是一片兴旺景象”。在此,“和”与“或”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了。可见,这与前面我们对“和”与“或”之模糊性的分析是相吻合的。

由此类推,我们亦可以分析其他联结词的模糊情况。

2.模糊语义推理

这是指通过对组成推理的前提中包含有模糊概念(模糊联结词除外)的分析而进行的推理。这自然要涉及到语义问题。

传统逻辑推理有形式对错以及前提和结论真假的问题,模糊逻辑研究的推理也有形式对错以及前提和结论真假程度的问题。前后二者都涉及到命题的真假问题。可这真假性和真假程度的得出自然是看组成判断的概念。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从模糊概念的语义角度着手去从传统逻辑角度研究模糊推理。

当然,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和一种可能,至于如何去对模糊语义进行具体分析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四、对模糊逻辑的简要分析

以上我们简述了模糊性在传统逻辑中的表现以及应如何看待和解决的问题。至此,我们不能不对当今公认的对模糊性问题解决的主要手段―模糊逻辑所存在的间题作一简要的分析。

第一,模糊逻辑对自己研究对象的规定是其质可以从量上加以刻划的模糊性。其研究对象的范围是有限的。

第二,模糊逻辑用模糊集合去刻划模糊概念,使得它所能处理的只是一部分模糊概念,即只能处理表现实体的对象概念,而对属性概念则无能为力。

第三,模糊逻辑对模糊联结词的处理只是对数理逻辑的相应内容作了推广,即将数理逻辑中的真值联结词加以模糊化,而后在其所规定的意义下进行使用,远离自然语言,因而实用性不强。

第四,模糊逻辑研究的重点也是推理论。它这里的推理的结果是要用计算去获得的,而后再尽可能去寻找相应的自然语言描述,将计算结果近似地转换成相应的自然语言表达式,在这转换中,往往会产生辞义偏差。

总之,通过以上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模糊逻辑主要是将数理逻辑的相关内容经过适当地改造而使之适用于对一部分模糊性的处理。其主体仍是形式化的东西,对问题的处理仍带有较强的技术性特点,离自然语言尚较远。本文的讨论已经表明,依靠传统逻辑这一工具也能处理一部分模糊性问题,在逻辑范围内研究模糊性问题并非模糊逻辑的专利。当然,无论是从模糊逻辑、还是从传统逻辑角度去研究模糊性问题,都只是处理模糊性的一种方式,它们都不能囊括所有的模糊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鲁宾斯坦.经济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58.

[2] Zadeh L A. Fuzzy sets[J]. Infoumation and Control,1965,8.

[3] 耿春仁.模糊集论与管理决策[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8:9.

[4] 窦振中.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223.

[5] 贺仲雄.决策科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97-199.

[6] Zadeh L A.模糊集论)))展望[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