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践行新理念,让科普童话教学更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童话,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这篇文章,凸显语文课程新理念,以读为本、以生为本,语文实践张弛结合。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其乐融融;课件精美,语言动听,板书简洁明快。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0
《小蝌蚪找妈妈》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的一篇科普童话,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的生长变化,文章生动有趣。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篇幅较长。如何在进行语言实践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科普知识呢?执教者对这篇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解读,演绎了一堂精彩的语文美育示范课。
一、板书形象生动,开题情境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寓教于乐的童话。孩子们对小蝌蚪这种小小的生命,充满着好奇与兴趣。所以,王老师在导课环节用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王老师出示了一幅图片―― 一丛绿绿的水草,几只黑黑的小蝌蚪。
“小蝌蚪!”孩子们大声说。
王老师趁机将小蝌蚪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又拿出“青蛙”。“孩子们,这是谁?”
“青――蛙――”,看到形象直观的“小蝌蚪”和“青蛙”,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起来了。
王老师趁热打铁:“谁知道它们两个是什么关系?”
“小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王老师在图片“小蝌蚪”和“青蛙”中间写了一个漂亮的“找”字。
王老师由直观的图片导入,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板书以图代字,减少了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看图学文的特点,形象直观,并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之中。更重要的是,这样为后面的板书留下伏笔。这样的设计匠心独运。
二、借助字源字理,识字具体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一般的生字孩子们往往用“猜一猜”“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学习。运用字源字理的识字方法,既能让孩子们很快地记住字形和字义,更能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印象也更深刻。王老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识字后,选取了“鼓”这个字进行教学。
王老师首先出示了“鼓”字的篆文“”,让孩子们观察。“同学们,你们看,早先的‘鼓’是这样写的。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我看到一个人站在鼓旁边,敲鼓呢!”
“老师,我看到一个人手里还拿着鼓槌呢!”
王老师趁机指导:“对,瞧,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呀。这就是一个人手里拿着鼓槌在敲鼓哪!你记住了吗?再读一遍。”
这样的教学,让孩子们不仅记住了“鼓”的读音,还知道了汉字形成的过程,识字效果好。孩子们怎能不喜欢呢?如果教师能在每堂课中都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渗透,孩子们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三、归类指导写字,方法灵活化
写字是语文教学中又一个重点。新课标明确提出:每一节语文课中都要有指导写字的环节。语文教育专家多次提到,要让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会写一个字到会写一类字。在本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写字指导的意义呢?王老师认真分析了要求会写的10个字,有5个是左右结构,有4个是上下结构,有1个是半包围结构。而半包围结构的字也是一年级学生很少见到的一种结构。于是,王老师重新对生字进行排队,将10个生字按照结构不同进行分类呈现,重点凸显半包围结构的字――“灰”。
“同学们,刚才青蛙生字宝宝们站着整齐的队伍,考了我们。现在呀,本课中会写的生字也站着整齐的队伍来了。快点看一看,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站队的?”
“第一行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行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行是独体字。”细心的孩子看出了老师的用心。
“你眼睛真亮。可是,第三行的‘灰’字是独体字吗?”
“是半包围结构!”有学生指出。
“对,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上边的一横一撇,包住了下面的‘火’字,这样的字就叫半包围结构。像这样的字我们还学过‘包’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灰’。”
看似简单的引领,却是教师别具匠心的设计。分类出示生字,让学生感知字的结构;借助课堂生成,凸显教学重点。以一字带一类字的写字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一类字的写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提倡这样的教学。无痕的过渡,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学生学写生字的兴趣。
四、彰显文本重点,训练情趣化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文本较长,但是文质兼美,小蝌蚪的样子描写、青蛙的样子描写,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与乌龟妈妈的对话、与青蛙妈妈的对话,都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朗读的内容。同时,文章还承载了普及科学知识的,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青蛙的捕虫本领等任务穿插在文本中。连环画插图,也是本文呈现的又一方式。教学时不容忽视。如此高容量的文本载体,舍弃哪一部分都觉得不舍。既不能上成科学课,又不能上成说教课,这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难把握的常见问题。王老师在教学中勇敢跳出文本,依据新课标理念,以读为本、以生为本,凸显童话特点、语文特点,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将文本处理得深入浅出,环环相扣,有扶有放,既有朗读方法的点拨指导,又有人文情怀的感情升华,更有语言文字的实践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同学们刚才读书真认真呀!瞧,谁来了?”教师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小蝌蚪。”它们长什么样子呀?教师直接出示文本:“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