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至纯至善,朴素率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至纯至善,朴素率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家风格】鲍尔吉·原野的文字亦如其人,豪放,幽默,细腻,宁静,朴素,率性,有一种自然形成的淡淡的诗意美。他写草木精神,写纯朴的牧羊人,写天真的孩童,写飞鸟和云彩,有一种玉石的润泽,宁静而朴素。笔底流泻出的至真至美、至纯、至善,让我们看到了温暖的阳光,纯净的生活,从而懂得欣赏美,维护美。

黄昏无下落

①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

②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褶子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③小时候,我第一次感受悲伤是无意中目睹到黄昏。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在无边的火池里挣扎奔走,暮霭在滚金里面诞生俗艳的红,更离奇的是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玫瑰红诞生其间,桔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夕阳把所有的碎云熬成了汤,天际只横着一把笔直的金剑。

④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⑤自斯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至少天际不老黄。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大地罩上一层蓝色,晴天的黄昏把昭乌达盟公署家属院的红瓦刷上金色,瓦的下檐有凸凹的黑斑。柳枝笔直垂下,如菩萨垂下眼帘。而红云犹如在烈火中奔走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⑥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⑦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上,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⑧“我曾经见过最美丽的黄昏。”这么说话太像傻子了,但真正的傻子是见不到黄昏的。在这个大城市,我已经26年没见过黄昏,西边的楼房永远是居然之家的楼房和广告牌,它代替了黄昏。城市的夜没经过黄昏的过渡直接来到街道,像一个虚假的夜,路灯先于星星亮起来,电视机代替了天上的月亮。我一直觉得自己身上缺了一些东西,原以为是缺钱、缺车,后来知道我心里缺了天空对人的抚爱,因为许许多多年没见到黄昏。

(选自2012年11月27日《兰州晨报》,有删节)

【考点演练】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黄昏无下落”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一个问句开头,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从第⑤自然段看,“我”为什么感到“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写城市的夜有何作用?全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二、三版中缝)

胡杨之地

胡杨是树,但它跟其他树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姿态如人。它们似互相搀扶、涉江而来的妇孺,像仰天叹息的壮士,像为自己包扎伤口的士兵。

我来到速亥的时候,夕阳正好,落日把一腔英雄的块垒吐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沙上。胡杨树虬曲纠结,坐地视天,身子骨披一层滚烫的金红,让我想起罗丹的那尊雕塑《拉奥孔》—— 一个壮硕的男子,与身上缠绕的蟒蛇搏斗,其痛莫可名状。我想到了一个词——灵魂。胡杨树一定因为有灵魂,或者说因有记忆而痛苦过,方有此态。

速亥,蒙古语意为“红柳”,如今是白茫茫的沙地,谁也想不出它60年前的样子。这里的人告诉我,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速亥人的主要工作是打黄羊。上级给牧民们发冲锋枪,让人们用冲锋枪扫射黄羊;给县里和公社干部每人定指标,打不到规定数目的黄羊就扣工资。

速亥当年是怎样的植被?风吹草摆,不见牛羊,植被太茂密了。当年打过黄羊的老人说,速亥这地方黄羊多,它们集群飞跑,不少于几百只。不光有黄羊,还有蒙古野驴,有藏羚羊。这个地方鸟啊、花啊多的是,当年这里是湿地。

这个老牧人指着白茫茫的沙砾说“当年这里是湿地”时,真的像是在痴人说梦。如今除了天上的云朵和地上的胡杨属于有形状的东西,其他皆为空荡荡的虚无。

“打死的黄羊呢?”我问老人。

“都让上级拉走了,”老人说,“我们自己养牛养羊,从来不打黄羊。打黄羊变成了政治任务,肉和皮子都出口换外汇了。我们整整打了20年黄羊,现在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了。那些年,每天都有枪声。枪声停了,黄羊、鹤、野鸭子、兔子、狐狸……什么都没了。”

我抬眼四望,速亥这地方在一个盆地里,是二连盆地的一部分,依靠的山叫大红山。可是,打光了黄羊,植物也不能都灭绝啊。

老人说,从80年代开始,我们这儿又遭一劫——挖发菜。“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到我们这里挖发菜,可以叫成千上万。从宁夏来的人,整列火车上全是挖发菜的。有人挖,有人收,有人运。运到东南亚一带。发菜这东西怪,这片地上午挖没了,落点雨,下午又长出来了。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这里变成了这个样子。”

老人说“这个样子”的时候,特别不情愿,声音迅速被脚下的沙子吸收了。如果土地和天空也会死亡的话,就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的天空虽然高远,却毫无生气,与绿洲之上湿润的天空绝不一样。没有飞鸟,没有层层叠叠的雨云,这是一片失去了肌肤的天空。土地上只有沙子,连蜥蜴爬过的痕迹都看不到。见不到土,地已经死去很多年。今天的速亥,不要以为它默默无闻,它名声大得很,早就传到了北京和天津等地,出现在专家们的文案里。速亥,现在成了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这片土地,每年不知向北京输送了多少沙尘。可谁还记得当年它堪比肯尼亚野生动物园的情景?谁还相信此前这里竟然是一块湿地呢?

假如黄羊、灰羽鹤有灵魂,野兔、芦苇有灵魂的话,如今它们一定一起附体在胡杨树上。胡杨死去后为什么不倒?倒了为什么不烂?它实在是有话要说,是无数野生动物与植物的灵魂请它们保持痛苦控诉的姿态而留在人间。有胡杨的地方,都是动植物们的受难地。可令人欣慰的是,速亥至今还保持着一“怪”——下点雨,马上就长出绿茸茸的草。人们盼着这里多长草、快长草,一直长出黄羊来。

(选自散文集《原野上的原野》,有删节)

【写作借鉴】

文章借物咏怀,先描写具有灵魂的胡杨的痛苦,然后叙写打黄羊与挖发菜两件事,揭示胡杨痛苦的原因——无数野生动物与植物的灵魂请它们保持痛苦控诉的姿态而留在人间,借以表达作者对人们无节制的攫取、愚蠢的破坏的批判,呼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文章还善于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如采用博喻的手法,把胡杨比喻为“互相搀扶、涉江而来的妇孺”“仰天叹息的壮士”“为自己包扎伤口的士兵”;用比拟的手法,写胡杨“虬曲纠结,坐地视天”;用烘托的手法,以落日金辉烘托胡杨的身姿;用联想的手法,由胡杨的痛苦联想到罗丹的雕塑,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胡杨的痛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在写作中不妨多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