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古诗意境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的智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五种基本因素构成。其中,观察力是基础,记忆力是仓库,注意力是保证,想象力是翅膀,思维力是核心,这五种因素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人类智力的完整体系。如果说小学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力的话,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自然也就成为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所选作品皆为历代杰出诗人极具想象力的杰出之作。这些匠心独具的艺术精品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力大有用武之地。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实践中,习惯于对古诗内容进行过细的理解,而忽视对古诗意境进行体验。教师们陷于词句教学,学生们忙于品词解句,古诗的完美意境在教学中被肢解,即使是略有涉猎,也只是浅尝辄止,敷衍一二。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对学习古诗感到索然无味,折断了孩子在古诗意境中自由想象的翅膀,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古诗意境教学理应成为古诗教学的重中之重。
借景抒情是意境的基本特征。意境总是以具体物象为依托,离开了客观事物,诗的意境就无从谈起。我们在开展古诗意境教学时,必须紧紧把握住教材中古诗特定的景物,让学生插上自由想象的翅膀。实践中,不妨采用如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尝试。
一、话语描述法
诗歌是一种诉诸视觉的文字艺术,语言的凝炼性和形象性往往留给读者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诗歌的意境又并非那种让人一眼就能看穿的自露表白,而是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朦胧境界。于是,教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个人体悟到的意境用恰当的话语表达出来,就成了意境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基础上,要巧设话题平台,让学生抓住诗定景物,想象出诗中之景,诗外之意。要计学生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想得丰富才能说得精彩。如李白《望天门山》一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束。
诗的前两句写李白所见到的天门山水雄奇壮观之势,后两句写诗人行舟楚江时的内心感受。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诗中“断”、“开”、“回”、“出”等动词,想象出浩荡长江之水奔腾澎湃、回旋反复的气势,以及两岸青山相峙而立的壮观景象。继而话锋一转,提问学生诗人为何能把天门山水写得如此壮美?自然就能让学生很快地体悟出李白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和乐观豪迈的宽大情怀。
二、绘图想象法
诗歌和绘画有不解之缘,两者同为一种发散性思维艺术。宋代诗人苏轼在其《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一文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明确揭示了“诗画相通”的主张。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诗歌大多景致鲜明,诗境明朗,如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不仅属对工整,更是“诗中有画”的上乘之作。“黄”、“翠”、“白”、“青”色彩斑斓、春意盎然;“鸣”、“上”、“含”、“泊”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诗人凭窗远眺,思绪邈远。在意境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愉快地拿起手中的画笔,抓住这类诗歌的特定景物,涂鸦出诗歌如画的意境。绘画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在意境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切忌心中无诗,仓促行事;绘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景物的色彩、光线、形状、角度展开联想,既忠实于诗歌原文,又描绘出诗外之意;绘画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议画评画,亦可进行绘画比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绘画中体会意境,培养想象力的目的。
三、故事作文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小诗也有不少,如《回乡偶书》《赠汪伦》《清明》《寻隐者不遇》等,它们虽然并不注重事件的本身铺叙,只是作为诗人抒情言志的一种特殊手段,但是叙事成分仍然较浓,一般情节完整,叙事方式较为灵活,或直叙、或倒叙、或插叙,娓娓道来,意境感染力较强,对于训练小学生思维想象力大有裨益。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理解诗歌内容和想象故事情节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联想力,把故事情节以改写、续写习作的形式写成记叙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诗歌的意境、情感,又训练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如教学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可启发学生将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四、媒体演示法
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稳定,加上其生活阅历不深,对一些思想内容较为深奥的古诗意境体会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古诗教学全凭教师口传身授,教学效果肯定不佳,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如:教山水诗时投影一张风光图片,教送别诗时播放一段伤感音乐,教农事诗时放映张稼穑影片,为学生创设最佳情境。亦可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解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如李绅《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闭田,
农夫犹饿死。
诗中先写四海之内,农作物大面积丰收,后写农民饥不裹腹,饿死田头的凄惨景象。为何丰收之后,农民仍然难逃厄运?谁是制造这人间悲剧的罪魁祸首?诗人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这留给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悬念。但小学生苦于生活经验不足,对这一深刻主题可能理解不透。这时,我们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放一段农民春种秋收的农耕影片,让学生知道农作物丰收要历经耕地、播种、管理、收割等过程,感知农民劳作的辛苦。当然,媒体演示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意境教学的内容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一种最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介入,切忌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古诗意境教学是一项极需创意的工作,它以培养学生想象力为目的。许多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有成效的经验和方法,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