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职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中职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写作的有效指导和训练,本文从写作教学现状、学情分析入手,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中职英语写作课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堂 英语写作能力 提高

“任务写作教学法”的概念。“任务写作教学法”实际上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写作活动中的运用。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任务”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界定。Crookes(1986)认为,任务是“一项有特定目标的工作或活动”。Willis(1996)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有交际目的的活动。Richards、platt 和Weber(1986)认为,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Breen(1987)认为,一个任务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Nunan(1989)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互相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龚亚夫、罗少茜,2003)。

在“任务写作教学法”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在小组活动或结对练习或讨论上。在这种小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分头去查找不同的资料,并且与同伴分享这些资料,这样的交流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还增加了学生课堂的参与时间和由分享带来的乐趣。同时,小组写作可以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课堂限时写作可以训练写作速度,有利于学生的应试,可以说,这种写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来的苦闷写作飞跃为现在的快乐写作。

一、“任务写作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写作任务,为了完成某个任务而使用语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令做各种活动,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描述熟悉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构建自己的知识领域,从而使原来的被动写作变为自主创作。在这个平等和谐、积极快乐而又富有挑战的写作环境中创作,他们充分体验到主动写作所获得成功的快乐,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体验和认识会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二、在中职英语写作课堂,运用“任务写作教学法”

1.在中职英语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握学生喜好,从而安排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学生对英文写作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敷衍了事,有的学生甚至以不会写为借口,拒绝英文写作。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喜欢听流行英文歌曲,我的英文写作就从听写英文歌词开始。例如学生喜欢听“ake Me ToYour Heart”,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听,并迅速记下歌词,记得最快最好的前3名同学有奖。学生就是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开始练习写简单的英文句子。接着对教材进行必要的重组。例如高一第15单元是剧本单元。学生写简单的短文都难,就别提写剧本了。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任务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任务重组,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了这一单元的写作任务:本单元的第一个任务warming up,要求学生讨论图片中的故事及情节发展,想象编故事,然后将所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大多对英语剧本非常陌生,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打破原有体科研导航系,进行任务重组。开始的任务是听故事(Listening),让学生反复听一个三幕短剧,提醒学生注意故事的开始、发展,并注意故事悬念的设计(文中没有提供故事的结局)。通过完成听的任务,训练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英语剧本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对英语剧本有进一步的了解,我跳过课文中Speaking的创作三个故事的任务,设定第二个任务为Reading,先学“Necklace”的剧本,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讨论设计故事应有的结尾。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英语戏剧体裁。这两个任务的完成,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剧本的写作和表演的兴趣。接着,我设计的第三个任务是“Writing”,让学生把Warming up 和Speaking 中给出的四个带有神秘、悬念的情景,自编成剧本并表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题材,利用课余时间自编、自导、自演。在表演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集体创作,表演并选派同学作评委,和老师一起评出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剧本及最佳合作小组等奖项。这样创造性的重组打破了照本宣科的单调性,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的英文写作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调动起来。

2.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启发,使每个学生重新打好英语写作基础,都有机会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这样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英语写作基础差,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教师更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英语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如写“我的家庭”时,指导学生写出一些简单句。例:There are three members is my family:my father,mymother and I. My father is an engineer. My mother is a shopassistant. I am a student of Jiangan Senior Middle School. Myparents are busy all day. I often help them with the housework.They love me deeply. I love them,too. 这种练习可以安排在刚开始的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含有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或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形式的句子。另外,可结合高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要求提高一步。如学了In the Lab 一课,指导学生写Instructions for Using the Science Lab. 复习American English一课时,可要求学生写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and British English.

3.在任务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缩写课文,培养学生的英语概括能力。新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丰富,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与条件进行写作训练。具体做法:先对课好充分预习并根据关键词来复述课文,最后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例如:中职英语教材unit2 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German was his nativelanguage. When he was young, he was force to leave hishome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He had to move from one countryto another. In 1949,he went to England and lived there. Thenhe started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his English. Before long,hecould write articles in English for an American newspaper. Later,he was able to write the book 《The civil war in France》inEnglish. Marx began to learn Russian in his fifties. At the end ofsix months,he had learned enough Russian to read articles andreports in Russian. Marx set us a good example in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s.

通过中职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运用,喜欢写作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Crookes,G., Gass.S.Task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 Practice[M].Philadelphia:Multylingual Matters Ltd,1993.

[2]Long,M.H.,Crooks,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1992,26(1):27-56.

[3]Richards,J.C.,Platt,J.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2000.

[4]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外语教学,2001.II

[5]王文君.试析任务型教学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