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意象翻译角度析古诗《落叶哀蝉曲》两英译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意象翻译角度析古诗《落叶哀蝉曲》两英译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解读古诗即是对古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通过对汉武帝《落叶哀蝉曲》两英译本的分析对比,来探讨庞德和韦力对原诗的意象处理,进而为日后能更好地理解英诗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古诗 意象 英诗

中图分类号:H315.9;I207.22 文献标识码:A

1 《落叶哀蝉之曲》原诗及英译本的背景简介

据王嘉的《拾遗记》记载,“汉武帝思李夫人,因赋落叶哀蝉之曲”。汉武帝的宠妾李夫人死后,武帝悲伤不已,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状态下,他写下了这首以“蝉”自比的诗,来表达对李夫人的思念之情。这首颇具楚辞体味道的古诗,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之后,已被不少的欧美汉学研究者译介至西方,目前据笔者所知已有五个英译本。在此,笔者选取庞德和韦力的译本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更好地还原古诗、理解古诗。原诗内容如下: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空寂,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韦译本为Liu Ch'e ―Arthur Waley The sound of her silk skirt has stopped,On the marble pavement dust grows. Her empty room is cold and still,Fallen leaves are piled against the doors. Longing for that lovely lady. How can I bring my aching heart to rest? (1919: 69)庞译本为Li Fu-Jen ―Ezra Pound 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and the leaves,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2003:568)

2分析对比两英译本对原诗意象的处理

其实,通观全诗,汉武帝只写到了落叶,并没有在诗中体现出哀蝉。“哀蝉”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喻,通过哀蝉的鸣叫勾勒出一幅凄婉痛苦的画面,而这恰巧就是诗人的内心写照。试看庞德和韦力的译本,两者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因为庞德不懂汉语,最初是在“读了美国东方学家费诺罗萨(Ernest Fenollosa)关于中国文学的遗稿后开始研读中国文学”。(2009:109)与其说是翻译这首古诗,不如说是一种“改写”。就从庞德将诗名“落叶哀蝉曲”译成汉武帝的名字“刘彻”看,他的“改写”之路似乎就已开始。

庞译本利用意象,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罗”是指质地稀疏的丝织品。庞德将“罗袂兮无声”翻译成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rustling”一词是指沙沙作响的意思,一方面它很好地体现了罗袂轻盈质薄的特质,另一方面折射出物似人非的现实,即罗袂仍在,穿衣人却已不在,体现了武帝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态。“drift”一词将灰尘的动态意象展现了出来,玉阶上长满了时不时飘下来的灰尘。诗的第二句是一个排比,虚房之于落叶,都是传达物似人非、时过境迁的心境。庞德在译这一句时也是很好地把握了这一节奏,no sound of foot-fall,他直接指出台阶没有人走过来折射房间像是被人抛弃一样,至今无人问津。所以巧妙地体现了“虚”这一词的意境。“重扃”是门环之类的物体,落叶飘落在门环上,体现了房子被废弃很久,主人公不在这一事实。庞德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翻译此句,将落叶飘落门环译成落叶纷纷堆积在一起,静静地躺在那儿,为读者再现了一幅“物似人非、苍白凄凉”的画面。全诗最后一句是武帝的点睛之笔,庞德在翻译此句时也没有辜负他作为“意象派大师”这一称号。他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武帝心中的美女即李夫人译成“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使诗文没有落入俗套,不像其他翻译家会用“the beautiful lady”或是“the beauty”之类代替,这是他的一种“创意英译”的体现。“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指的是一片叶子落于门槛,如果读者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可能会联想到武帝踏在门槛上久久伫立,不肯离去。这一句是用以物状人的写法,创意英译,湿叶之于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庞德没有逐字逐句或一一对应地翻译,使他的译文不受原诗的束缚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读者以联想的方式去体会诗人创诗时的情感。

再看韦译本,读者在阅读时可能就无法感受到在意象叠加中回味原诗。韦译本是一种有规范的自由体,比较忠实于原文,字词的遣用也较简单。读者在阅读时很难碰到难懂晦涩或是巧妙传神的字句。作为仅仅将中国文学介绍给西方读者而并不是研究汉学的目的,韦译本要比庞译本更切实际。韦力将诗名译成“Li Fu-Jen”也就是李夫人,整首诗目标就教明确。说明他在仔细研究了全诗或是汉武帝之后,才着手翻译此诗。“罗袂”译成silk skirt,虽也是妙笔,但不如庞德的“rustling”一词,将全句的意境铺展开来,而韦力需用一整句来陈述事实。“玉墀”被译成marble pavement,将这一意象发生了改变,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诗,既忠于原诗,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严复所说的“信和达”。“虚房”所译的empty room,“落叶”所译的fallen leaves则保留了原意象,简单朴实,没有浓墨重笔。诗的最后两句也就是原诗汉武帝的传神点睛之笔,没有被韦力再次创意英译。韦力所译的是直接抒感,而具体的景色传达就消失了,没有像庞德那样“以景抒情、以物状人”。只能说原诗的意思已经表现出来,但寄托于景的情感描写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3结论

比较两个译本,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庞德利用一个个意象的叠加来传达原诗的奥妙。而韦译本就比较忠实于原文,简单、质朴,没有优美的语言,却是对原诗意象的保留。纵观韦译本,他像是在给读者描绘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西汉时期皇帝思念妃子的故事。诗中有的只是单纯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对于文中的意象,他也仅是一个个地罗列。并没有挖掘意象背后所要传达的神韵,而这一点恰是庞德做到了。从“信”的角度来看,韦译本更接近原诗。但如果从原诗意象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庞译本更加可取。因为他的g文不仅读来优美而且更具动静结合的效果,使作品更具汉诗含蓄的风格。对于没有阅读过原诗的读者或不懂汉学的读者来说,阅读庞译本会更具感染力,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Waley,Arthur.A Hundred And Seventy Chinese Poems[M].New York: Alfred.A.Knopf,Inc.1919:69.

[2] 周永启.英诗200首赏译[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8):568.

[3] 李冰梅.韦利创意英译如何进入英语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