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大力提倡人人树立“与生活相沟通的写作观”,并指出作文与生活相沟通的最有效途径,“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使每天的文字不同”。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体现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写实是小学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观察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学生习作就成无源之水。因此,培养观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这一能力的培养不被重视,一是通过课文教学感悟观察方法的指导不到位;二是把观察力的培养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认为是费事的附加任务,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观察力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环节,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方法

课文是作者观察所得的文字表达。作者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并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体现由语言形式感悟观察方法的逆向思维过程,使作者的观察、思维方法内化成为学生的能力。

如教学《鸬鹚》第一自然段。可先让学生充分阅读或想像文章中所描绘的宁静画面,结合看插图说说“本段中写了几样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然后再品读,领悟作者是怎样应用语言文字有顺序、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情景表达出来,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桂林山水》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作者以积极的思维参与观察的特点十分明显,教学时,在学生阅读、体味课文语言,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设问导思:“课文写的是桂林的山,拿它与哪里的山作比较?抓住了桂林山的哪几个特点?”从而学习运用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内化的认识外化为能力,才是最终完成培养观察力的任务。作文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训练观察事物能力的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要求,进行观察方法的示范,善于发现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启发指导,使学生的作文训练能力得到切实培养。

例如,指导学生对拔河比赛的场面进行片段描写。第一次写作时,大多数学生只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和谁进行拔河比赛。只有简单笼统的叙述,没有具体的描写,内容空洞。于是我要学生再次观察,进行第二次作文,我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边看、边想、边议,要求观察后在班上交流心得:(1)在比赛中,运动员的神态、姿势、动作等有哪些共同或不同的特征?(2)哪位运动员特别引起你的注意,可能会想些什么?(3)啦啦队员的表现怎样,赛场气氛如何?

通过以上问题,本人指导学生运用变换视角,点面结合的方法,联系比较的方法,多维同步细致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目的性明确,任务具体。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他们互相启发,原来没注意的细节,得到了补充,不仅作文内容具体了,同时也学会了点面结合,抓住特点,细致观察的方法。

三、在生活实践中指导养成观察习惯

学生观察能力不是单纯能从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常留心观察,多动脑筋思考,再虚心向别人和书本请教,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例如我教《古井》一课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设问导思:“在你们的家乡,也有哪些事物与古井一样,默默无闻,不求索取?”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泛联想后有的说:“学校门前的台阶,任人践踏,给人方便却从无怨言。”有的说:“我家附近的石板桥,天天驮着过往的行人,从不动摇。”接着再以“你们身边还有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质?”的问题拓展思维,促进观察积累的再观,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从而使学生不仅懂得了只有在观察中思维,思维中观察,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而且为他们观察生活,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供了强烈的心理动因。

观察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教学中指导学习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责任编辑: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