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互动阐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的教学互动阐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互动式教学要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 内涵 模式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

一、互动的模式

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员一一向学员抛出,学员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备课。

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四是多维思辨式互动。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一般方法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员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必须营造民主氛围。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双向互动”能够形成,必须经由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机制、学生的求知内在机制和师生的搭配机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决于教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互动式教学意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学参与者以主体的身份遵循一定的规则、规范,这些规则、规范是参与者双方共同接受、共同认可而达成的同意、一致和普遍性,进行的教学领域中的物质的、精神的交换和传导的活动。在这种过程中传导的包括物与非物的、言语与非言语的、理解与解释、领悟与说明等环节和方面。在互动过程中,由于双方都是意识的、能动的交换或传递者,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从而决定了互动不是单向反馈的过程,而是呈现一种双向对话和沟通。它要求互动双方介入、沉浸于其中,它是一种活生生的过程,而非一种僵死的、无生气的、具有强制性的过程。它是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与“对话”。总之,互动式教学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互、反馈和融合,使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

四、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互动式教学

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教学不仅要求教会学生掌握已有知识,还要求教会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创新的习惯。要尊重学生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旧知识,而是要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新方法。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有动手观察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甚至要求允许学生犯“幼稚与可笑”的错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互动,才能营造一种主动研究、探索,不断创新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要使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动”起来。否则,互动就无法实施。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中走出来,抛弃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协商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展开,师生共同探讨,互相启发和提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要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打断教师讲课,教师不能不耐烦或拒绝回答学生的问题。当学生有了不同观点和不同见解时,教师也应虚心接受。这样,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