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探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探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抓起,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培养创新意识是教育者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明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事。”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传统教学观念改革。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它只是把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作为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把掌握知识的本身作为教学目标。这样做,既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更谈不上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即使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才智,又如何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走出“灌输”的框框,采用更多的富有启迪性的讨论、合作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直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观察、去交流归纳总结。在探索中,有的学生是把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测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是把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下来,逐一算出每个面的面积,再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有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每一个学生不断转换思考角度,思维异常活跃。就这样,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很快找出了求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方法,学生成了学习中的主人。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学习的环境与学生的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参与。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发扬教学民主,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和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例如,3人平均分一包糖。每人吃了6块以后,3人剩下的总数与每人开始分得的一样多。这包糖原来有多少块?

讲解这道题前,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有的学生用方程解,有的学生用数去试,正当大家茫然不知所措时,有个学生突然跑了出去,大家正在吃惊,这位同学却捧着一包糖回来了。在课上就和其他同学分起了糖块,还吃起了糖。这在以前,违反课堂纪律,那还了得!可是现在,我却假装没看见,因为我知道,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已经装进了这个学生的脑海。

三、立足认知基础,鼓励学生创新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应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认识兴趣。当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时,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无形的动力。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从直观教学用具中寻求创新

利用直观教具,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教学,可以把数学知识中某些抽象的逻辑关系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节其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引导求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人的思维有一种定式,一种习惯。当某一定式、习惯倾向愈强烈,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越单调,在新的问题面前,就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巧于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思路,使他们从思路阻塞向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转化,那么教学就一定会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而发散性训练则是学生从“不通”到“畅通”的一把金钥匙。在课堂内外,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想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叶圣陶先生说过:“人人即是创造之才,时时即是创造之机,处处即是创造之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开发人的潜能,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并以科学方法对学生加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逐渐被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