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人社工作的重要立足点,也是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和促进充分、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健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 问题 研究

一、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

1.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建立了包括2家市级、6家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主体,46家街道(乡镇)人社服务中心为骨干, 55家社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为基础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工作人员300余人,另外全市856个行政村各配备了一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初步实现了机构、人员、职责、场地、设备、经费“六到位”。

2.就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随州市不断探索统筹城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新形式和新途径,积极开展 “春风行动”、“大学生就业月”、“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定期举办招聘会,建立了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加大了就业援助力度,深入推进创业服务,强化就业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仅2013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300余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开展劳动者就业培训1.7万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0多万元,扶持创业700余人。

二、面临的压力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万余人。二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优化升级,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更加凸显;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存在结构性失衡,造成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难度依然很大。三是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对促进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以及职业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劳动力流动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三、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1.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不足依然是制约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随州市已初步构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但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少、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难于满足社会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同时,在公共就业服务不能收费的情况下,目前公共服务总体投入普遍不足,公共就业服务所需资金未能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拨款经费也只能保证基本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公益经费无明确来源。

2.体制还在影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由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分别管理的工作体系,在管理制度、服务规范等方面差异明显,特别是由于身份界限导致的人员流动与就业的制度,影响了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的规范实施。目前,全市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还存在对象分割、体制分割、信息与服务相对分割的状态,难以为城乡各层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就业服务,降低了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效率。

3.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市区相比,我市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在基础建设、覆盖范围、信息化建设、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等方面还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方面问题十分突出。

4.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公共就业服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的少,一般从事普通岗位的服务工作,专业性岗位如人才评价、职业供求信息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设计、创业指导师等专业人才奇缺,就业服务的高端部分缺失,大部分就业服务机构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四、加强随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1.健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建立多层、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是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将我市公共就业机构和公共人才机构合并,并且统一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名称、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编制性质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时按照机构服务对象的范围数量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数,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效运转,真正体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益的特点。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明确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落实社区(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和资金,合理配置工作人员。街道(乡镇)基层专职人员配备,可按每5000名左右服务对象配置一名工作人员,所需人员可采取内部调剂、公开招聘、政府购岗等办法解决。社区(村)可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每村至少配备1名专职协管员,并根据工作量适当增加人数。街道(乡镇)基层平台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社区(村)基层平台人员经费按照特定公益性岗位的办法,解决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安排工作经费。街道(乡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事业单位的规定落实;基层平台聘用人员的工资收入待遇应参照同类人员标准,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强化创业服务,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大力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担保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及支持,切实把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作工计划,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加快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利用金保二期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市、县级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尽快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并与市(县)级信息网络连接,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共享,提升信息综合利用和分析水平,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3.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为了使城乡劳动者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必须要加强就业训练中心建设。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对不同级别的就业训练中心在建筑面积、培训规模、标准教室、专业实训室,教学场地、实训场地、学员食宿、文体活动室不同要求标准建设就业训练培训中心,并且实训场所与培训专业设置匹配,教学、实训设备先进、齐全。二是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劳务品牌,有针对性地开设专业,实行培训与就业对接,大力开展定向、订单培训,提高培训结业率、鉴定合格率、培训就业率和稳定就业率。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骨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定和完善奖惩激励办法,建立教职员工按培训绩效获取报酬制度,增强就业训练中心发展活力。

4.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速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二是统一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守则、服务准则,统一服务行为、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挂牌上岗;强化服务管理,完善服务内容、理顺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不断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三是切实加大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其素质,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绩优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公达.论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08(10)

[2]王静.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8(4)

[3]张小建.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