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神韵百变数陶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神韵百变数陶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那时我们的先民已能造粗犷朴实的红陶、灰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器皿。陶器上面往往留有人为的印纹印记,最为明显的大都用陶拍造成,所以从广义上说,陶拍就可称之为陶印,但此时的陶印是一种记号,并没有现今陶印的艺术概念。

紫砂陶印的最早记载是在唐末宋初,其时,制陶业的飞速发展使得许多文人雅士率先把着眼点放在不太显眼的紫砂陶土上。宋代篆刻家陈政就是开创用紫砂陶治印的第一位探索者,清代篆刻家顾昕(xin)有紫砂陶印“卜远私印”存世,于此当代篆刻家方去疾先生在《明清篆刻源流》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明清两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涉猎紫砂陶甚多,如董其昌、郑板桥、任伯年、吴大等文人雅士,或挥毫作画,或操刀刻泥,他们把书画艺术在紫砂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砂壶图考》云:“玄宰尝定制紫砂陶坯、墨砚,自书铭识于紫砂印,惜无传者可考,唯秋枚邓实寄示拓本紫砂大海砚一方,底署‘含山’行书二字,下钤‘昌’字阳文篆印。”玄宰即董其昌(1555~1636年),此段记载了董氏参与紫砂陶篆刻的情况。

紫砂陶器制作自清代陈鸿寿(字曼生,1768~1822年)等文人介入后,一改往日单一的面孔,显现出“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局面。陈曼生的功绩在于他将诗、书、画、篆刻等艺术形式与紫砂艺术密切结合,不断创造。陈曼生能诗,擅书画、篆刻,是一位有多方面修养的艺术家,为“西冷八家”之一。他不但参与设计与造型,且自制、自刻紫砂印。他刻就的紫砂陶印,文切意远,简约生动。他在宜兴与杨彭年合作所制紫砂壶,式样新颖别致,又自刻铭词,所刻紫砂印英迈爽利,章法变化极多,刀法比浙派诸前辈更加纯熟丰富。陈鸿寿的另一贡献是第一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紫砂壶上,开创了刻紫砂陶印的新手段,提高了紫砂陶及其制作者的社会地位,促进了紫砂陶的繁盛。嗣后的瞿子冶、朱石梅、梅调鼎步其后尘,与紫砂结缘,皆有传器存世。清代民国书画名家黄慎、郑板桥、吴昌硕、任伯年、于右任、黄宾虹等也笔涉紫砂。有了紫砂陶,有了参与紫砂陶印的书画艺术家,紫砂陶印自然地成了许多文人雅士竞相争藏的抢手货。

紫砂陶印由于材质浑朴,独具典雅庄重的装饰效果,多种泥色相配,内涵丰富,故有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黑而不墨、灰而不暗的高雅色调,受到了当今一批篆刻家的青睐,他们或亲拟印稿,或以刀,亲自体验在紫砂陶上的走刀过程,如书画家唐云、谢稚柳、朱屺瞻、冯其庸、亚明、林散之、华君武、沙孟海、吴冠中、范曾、黄养辉、韩美林、青山杉雨、梅舒适等均涉足紫砂领域,并留下许多珍贵的紫砂陶印作品。尤其是林散之先生对紫砂陶印十分喜爱,一生收藏数十方紫砂陶印,对紫砂陶印有“风韵独具,实为青田、寿山等印石不及也”的赞语。

紫砂陶印的泥质是入目的第一感觉,一方好的紫砂陶泥坯不论泥色如何,都具有纯净的感觉,即使是特意用粗砂制成的,也同样显示出这种气质。这种气质一是来自紫砂陶本来的品质,二是烧炼的火候,“过火则老,欠火则稚,稚砂土气”。

紫砂陶土经加工制成印坯后,色紫绀,性脆嫩,施刀爽利自然,不晦涩,刻出的印朴茂古气,飘逸潇洒,神韵百出,不仅可与青田、寿山等众多印材媲美,且有其他印材所表现不出的虚灵、顿挫。

紫砂陶印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料、制坯、刻制、煅烧、修复五个阶段,现试将其过程逐一浅说。

紫砂陶的泥原料被称作五色土,把数种泥以不同比例混合,也可在泥料中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剂,控制好窑内温度,烧成的制品就会缤纷多彩,梨皮色、海棠红、天青、墨绿、黛黑、深紫,天错妙色,莫可名状。首先,选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选料得当,制成的紫砂陶印也多具特色。选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紫砂陶印最后的品质。选做印坯的紫砂泥有多种,如红泥、紫泥、本山绿泥、调砂泥、拼制泥等等。红泥古朴典雅,紫泥敦厚浑穆,绿泥清趣高贵,调砂泥大气古穆,绞泥朴茂雄强,黄梨皮泥灵秀雅致。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砂泥外,紫红泥、段泥等为紫砂陶泥中的上品,制成紫砂陶印煅烧后,风神别具,妙不可言。

制印坯可随泥料的多少、粗细、色泽制作成或方、或圆、或椭圆等众多形状,亦可两种、多种泥料混合一起,捏制绞泥印坯,这样制成的印坯色泽多变,气息高古,风韵迭出。在印坯顶部亦可制成一些装饰趣味很强的印钮,或走兽、或飞禽、或人物,这些印钮与印坯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制作过程须注意细部的括平,包括线条的劲挺,要不然烧制后会出现印边的起伏或凹凸不平的感觉,这些都需在制坯过程中加以重视。

刻制阶段为整个紫砂陶印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刻得好则锦上添花,刻得差则前功尽弃。因所刻印材为紫砂陶泥坯,印稿最好用浓墨反写,或不打印稿,直接以刀,操刀向泥。此时的用刀可爽可轻,爽者,大气磅礴;轻者,敦厚朴实。朱砂泥、调砂泥适合刻制白文,绿泥、黑泥、白泥、段泥等适刻朱文。如待印坯完全干燥后施刻,所刻印有驳落、风化之感;如印坯将干未干时刻,印面所呈现的线条光洁、坚挺,富于变化。前者较适合刻朱文,后者则朱、白均可,白文相对来说要容易些。

笔者曾用多种紫砂泥坯刻印,对紫砂泥的性质及刻就的印风略有研究。朱泥、调砂泥、红泥、绞泥刻出的印,白文古穆静谧,朱文敦厚奇肆。用冲刀较易表现。紫泥、绿泥、黄梨皮泥所刻出的印,刀法爽捷,有古铜印的凝重,又有急就章的随意,白文细腻、灵动,朱文劲健、爽利。冲刀、切刀均可,冲刀则更易体现作者的性格与才情。在边款的刻法上,紫砂泥与石略有不同,紫砂陶泥性松脆,可用单刀入泥刻法,亦可刻朱文楷书边款。

紫砂陶泥印坯刻制完成后经过煅烧,即可体现紫砂陶的品性。烧制的温度与紫砂壶的烧制温度接近,过火则老,欠火则稚,炉温最好控制在1100~1200℃左右,这样烧制后的紫砂印显得温文尔雅。在出炉后,可把多余或残留在印坯上的残砂除去。如需在印坯上点缀釉彩装饰,可在印坯烧制完成后点上釉彩,再进低温窑烧一遍(温度为500~600℃)。烧制完成后,最好用较细的砂纸轻轻擦拭一遍,再用茶水浸泡数天,一方上好的紫砂陶印即告成功。紫砂陶印没有釉色的装扮,没有脂粉的遮掩,表里如一,粗砂厚重敦朴,细砂润而不腻,丰实畅达,质感坚硬,看似十分简洁,实则气韵内蕴,豁达豪爽,洋溢出浓郁的诗情雅趣,增添了紫砂的人文精神。

当代篆刻艺术的风格已趋于相对统一,南北印风相互融合,雄强与秀雅并存,这是当代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紫砂陶作为一种篆刻印材,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已达到空前繁荣的境界。

责编 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