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基金业的契约悲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基金业的契约悲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华夏大盘以其明星基金的榜样光环与显而易见的多处违约,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从表象来看,这集中反应了目前中国基金业对基金契约的“四个不”尴尬:

尴尬之一,发行人对契约不认真。很多发行人视招募说明书为书面文章,多由产品研究部门草草写作了事,根本没有契约意识。在现行的基金发行审批程序下,一些基金公司上报的契约材料甚至是几年前就做好的,而等到基金批准发行时,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诸多原因,基金公司几乎很少对已经做好的契约进行修改,这种不认真的做法就为以后基金经理具体操作时埋下了违约的种子。

尴尬之二,管理者对契约不遵守。目前,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无论是业界排名还是内部考核,都是“唯收益率或者净值增长率马首是瞻”,这就导致基金经理“一切以业绩说话”。只重业绩,不重契约。加之市场瞬息万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基金管理人抛开契约既有规定而任意投资,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殊不知,这已经为基金持有人与管理人之间脆弱的信任关系埋下了祸根。

尴尬之三,监管层对契约不过问。目前,我们基金市场监管的一大特色是事前把关为首要,事后监管和处罚力度较为薄弱。基金发行前要排队,期间要与监管机构多次沟通,而募集成功后。就如同男女结婚领了证一样,发证机关就不再过问人家小夫妻是否幸福和睦了,监管者对这基金违反契约之事就即使是知道,也很少过问,更遑论查处。 尴尬之四,持有人对契约不较真。我们基金业发展才10年的历程,本身就没有发育成熟,更妄谈基金投资者的成熟。不少基金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不但不知道有基金契约一说,就即使是知道有,也未必认真看。加之投资者习惯用脚投票,发现问题也是三十六计走为上,对基金契约并不较真,更不会花时间去打官司讨说法。

发行人对契约不认真,管理者对契约不遵守,监管层对契约不过问,持有人对契约不较真,这“四个不”所集中凸显的,是中国基金业的契约悲哀

悲哀在于,我们行业最为耀眼的明星基金,却是违约的“带头大哥”。而且受到最热烈的追捧。华夏大盘的基金经理,因其连续两年的优异业绩表现,被冠以“史上最牛基金经理”称号,其名声甚至超过了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其投资风格和投资标的明显偏离基金契约,换手之快,交易之频繁,炒作之明显,完全被业绩的光环所掩盖而忽略不计了,这正是悲哀所在。假如有一天,华夏大盘业绩风光不再,人们又该如何评说?

悲哀还在于,这已经不仅仅是华夏大盘一只基金的问题,而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习惯现象。或许华夏大盘的基金经理要叫屈了,违约的也不是我一个。的确,一个看好能源的投资者购买了xx能源基金,结果该基金前十大持仓中,能源股仅一家;一个看好未来服务业发展前景的投资者,购买了xx服务基金,而其前十大持仓中,名副其实的不过三家,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投资者主动购买了不同风格的基金,结果基金却在实际操作中与其初衷大相径庭。这种大盘不大盘、能源不能源的现象,追根溯源,就是偏离了基金契约。其结果就是基民对基金的投资风格琢磨不透。除了看净值变化外,无从获知基金的具体操作和对未来的判断,对基金的长久信任也就变得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就忙于中购或赎回。

悲哀更在于,不少基金持有人对契约规定的无知或漠视。从公开采访信息来看,不仅基金管理人没把契约当回事。基金持有人也没把基金契约当回事。抛弃契约。也就抛弃了对自己权益的契约保护,把自己的钱完全交给了基金管理者。从这个角度看,你常常怀疑中国大力扶持发展的公募基金到底还是不是公募基金。公募买契约,私募买个人,没有尊重契约的文化,我们的公募基金,到底还能走多远?我们的公募基金持有人,其价值观与评判标准,还要紊乱多久?

当公然违背契约的基金成为明星基金时,当个别基金的行为演变成为整个业界的普遍现象时,当管理者不遵守、监管者不过问、基金持有人不较真时,我们不得不为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担忧。我们只知道,一只不能严格遵守契约的基金,肯定不能成为长久的明星基金;一个缺乏尊重契约精神的行业,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行业。

潮水还没有退去,已有裸泳者浮出水面。而且不乏平日西装革履仪表堂堂的基金管理人,他们裸泳并不是一开始就没穿泳衣,而是在弄潮时因为种种原因,干脆把泳衣给脱掉了。

这件泳衣:就是基金契约。现在。也许到了该晾晾这件泳衣的时候了。

我们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