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稳走向自律:青春不再烦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 例
“我的学生为什么不听话?”
在某班主任大讲坛活动中,我旁边的一位初中班主任小声感叹道:“要是我的学生也这么听话,该多好!”
当时,作交流报告的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他班的集体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十分听话,简直是把班主任的要求当作圣旨。
为什么让中学来展示同样的节目,他们却很难“听话”;或许在他们小学的时候也很“听话”。
案 例
“她怎么这样自以为是”
“我数学分数低,不是你的错,分数高也并没有托你的福,你一没有教数学,二没有给我讲题,不是你说的‘你要学好不能偏科’,我就能学好,谁不想学好?”这是半期结束后,小玉同学的一段总结,读到这里,我有些迷糊了。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小玉同学数学成绩的高低与我这个班主任无直接关系。我是英语老师,没有教她数学,所以数学分数低,没有我的错;即便她的数学成绩很好,也与我无关,因为我没有给她讲授任何数学问题。
她在文章中,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说明,“个性方面,你和我们这一代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思想也不同,很多事,我会遵循你的观点,不满我会留着自己不满。”对此,我需要申明的是,我并不是遭人讨厌的老师,反而,还有许多粉丝。
01学习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叛逆”的青春期
都说青春叛逆,每位教师遭遇不尽相同,但感受却相似。人们常问:“今天的中学生怎么了?变得我们不认识了,是因为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了吗?”这个问题也时常敲击着我的心灵。有一天,我再次翻阅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突然有点醒悟。原来虽然时代与我们青春时不同了,但人的发展规律是没变的,可能是表象发生了变化。所以,教师要善于拨开表象,从本质上把握。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进行了研究,总结归纳出其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道德阶段: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
第二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他律是指道德判断的标准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其特点:(1)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2)对行为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者的动机。
第三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自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规则是人们根据相互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可以按多数人的意愿进行修改。(2)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这三个阶段大致可以对应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小学、初中三个阶段。
(一)前道德阶段――无规则的幼儿期
幼儿时期,儿童几乎都活在单向、不可逆的以自我中心的心理世界中,片面强调个人存在以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此时,儿童已经在接受外界的准则,但是他们并不顾准则的规定,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三四岁的儿童一旦遇到自己不顺的事儿,就哇哇大哭,或者是想出手时就出手,全然不顾后果,也全然不思量自己是否能够真的具有控制外人或外物的能力。这个阶段,相当于我国幼儿园阶段,与他们讲道理的教育作用,显得微乎其微。这个时候的教育意义,在于逐渐淡化其自我主义,快乐自由应该是教育生活的追求,若以游戏等活动培养亲子关系,融合他人的同学关系,则是对后续阶段的前期开发。
(二)他律道德阶段――建立规则的小学时期
在我国小学生阶段,孩子的自我反思和对事物外在的批判思维还未形成。这个阶段的道德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示范和规则,由此,小学阶段道德素养的形成,学校的规则规定是必要的,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由此内生为孩子的道德品质。
(三)自律道德阶段――打破规则的中学时期
从小学毕业向初中进军,儿童大多进入青春期,也面临着从自我走向自律。平稳度过此阶段,是孩子走向自律的关键;否则,自律阶段的到来将被推迟,青春烦忧将不停困扰自我。
从自我走向自律,孩子不再把规则看成不变的,而是把它看成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
这一阶段,孩子们时常表现出与老师或者家长不合作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认为的叛逆。有人认为,这个阶段的叛逆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段弯路,阻碍了孩子快速发展的步伐,于是,孩子越叛逆,师长的要求就越严厉,而实际效果是,师长要求的规则越多,孩子越叛逆,如此反复导致恶性循环。其实不然,对于旧规则的打破,是学生对规则的重新审视,对于社会人和社会事的认识不再持有拿来主义,而是具有自我独立的加工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孩子个性思维以及人生思想的萌芽,应该被保护和尊重。
02 构建良性道德发展场,重塑规则走向自律
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和危险期主要在初中和高中阶段,而高中阶段的心理矛盾,大多也萌芽在初中阶段。因此,提供良好的新规则形成环境,避免建立非健康的新规则,尤其重要。
(一)构建和谐家庭,给予孩子完整的爱
家庭问题,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雷区。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位是城市学生,父母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家庭离异。一位是农村学生,父母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甚至无教育经历,但家庭关系良好。显然,这个城市孩子内在智力发展,外在教育资源都优于这个农村孩子。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生活满意度往往会高于城市孩子。根源就在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
可见,稳定和谐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叛逆期孩子的成长,普遍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营造健康朋友圈,防止小环境的腐蚀
小环境,主要指此阶段学生的朋友圈,包括虚拟朋友圈和生活朋友圈,虚拟朋友圈主要指以手机和电脑为载体的游戏、聊天、视频、信息上交往的朋友,生活朋友圈主要是在社区和学校为玩伴和学伴的朋友和同学。
在初中阶段,小团体比较普遍,这是学生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和现象,同时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社交需求的体现,而且虚拟朋友圈也是当今社会青春期孩子寻求共同的话语和爱好的场所。家长与老师要密切关注虚拟朋友圈的交往情况,避免交友不慎带来的恶果。
03 道德终极发展,走向自律
理性认识孩子在青春期看似非理性的言行举止,调整教育方式方法。
建议教师从以往命令为主转向以协商为主的教育方式,甚至对于孩子的“叛经离道”抱以“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引导交流,甚至偶尔还需要“放任自流”。没有必要以老师自我那个时代的个人行为去揣摩和要求另外一个时代的孩子;尊重正视可逆性阶段的孩子及其行为,就是对孩子未来的保护。因为,这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孩子在过去的规则和现在的规则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其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进入了公正阶段,即自律阶段,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而这种转变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其特点是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此时孩子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也才称得上真正的道德。
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