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舒伯特《12首乡村华尔兹》第四首作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舒伯特《12首乡村华尔兹》第四首作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非凡的抒情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经典的音乐作品,涉及歌剧、艺术歌曲、交响乐、管弦乐、钢琴及室内乐等众多不同的体裁。同时作曲家也将许多民间舞蹈的元素融入到音乐中而产生的多种舞曲作品却一直在其众多作品中被忽视,并且极少被人所演奏,但是其艺术价值是不可被忽略。

【关键词】舒伯特;作品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87-01

据文献记载,舒伯特写了三十多套有着不同命名的舞曲,但很难把它们从类别上加以划分。出版商们常常为了出版的需要而改动原有的题目,而舒伯特本人也似乎对形式上的归类并不太在意。他会在一份草稿中称一首乐曲为“兰德勒舞曲”,在另一份草稿中又称其为“德意志舞曲”,而当正式出版时又会将其命名为“华尔兹舞曲”。

兰德勒是一种滑动式旋转的乡村舞曲,①是德国与奥地利的民间舞蹈,但在维也纳尤为盛行。舞蹈为二拍子,舞蹈时一步一拍,舞步均匀而娴静,活跃于传统的乡村舞会(这种舞会在维也纳的今天依旧盛行)。这种舞蹈和德国其他的舞蹈一样,采用紧紧拥抱的姿势进行旋转,有活泼的跳跃、击掌和顿足,被视为是“华尔兹”的前身。

舒伯特的乡村华尔兹也大多是他在聚会时助兴而作,音乐洋溢着小巧、精致、温和,旋律轻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有深深体现出强烈的德奥民族色彩。《12首乡村华尔兹》创作于1823年,正值舒伯特创作成熟期的巅峰。此时的维也纳正风靡这这种传统的乡村舞会,人们把对生活的热爱、激情全部投入到一场又一场的舞会当中。舒伯特的这套作品正是以一场完整的舞会作为创作背景,用其独特的一月创作手段描绘了舞会中一个个华丽的辉煌和辉煌的场景,为听众构造出非常奇妙的钢琴旋律②。《12首乡村华尔兹》第四作品简短小巧,只有短短16个小节,但却充分体现了舒伯特在继承前人一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创作套路的同时也作出了一定量的突破和创新,这也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首是一首以D大调为主,由两个平行的复乐段构成的单二段曲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二乐句时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同样在第二乐段中第四乐句也是对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其结构的规整遵循的正是继承前人创作套路的体现,但是本首不同于其他几首小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主题旋律的不断变化发展,将古典主义时期的思维定式全部打破。

再由强拍附点长音向五度上行进行的第一主题特征和弱拍处以重复音进行的第二主题特征构成的第一动机。而在第二乐句后半段中,音乐的进行打断了听众的“思维定势”,本应重复第二小节的八分音符旋律的第二乐句后半段却是对第一动机模仿进行。第五小节是承接第六小节下行级进和弦出现的枢纽。从外形上看,它和第一动机的外形极为相似。而到第六小节的弱拍处,以连贯的级进双音就像舞蹈过程中碎小的走步。第七小节属和弦的出现使得旋律给人感觉更加明朗,并且从属到主将第一乐部完满终止。

第二乐段同样是以两个工整的乐句构成,并且在第二乐句处产生了一段近关系调的离调,在第四乐句又回到了主调性D大调。在本乐段中出现了多声部的音乐线条,低音声部仍然以规整的二拍子节奏进行,中间新增添了一个固定的重复音声部,在第二乐句中以两个规则五度附点跳进进行到一连串连贯而又优雅的舞蹈旋律组成,这一串班音上行进行的八分音符给听者一种优雅、轻盈的律动感,给之前的附点进行营造出一种涌永动不息的进行感。而第四乐句有很合理贴切地回到了D大调主调中,看似同主题相类似的旋律进行,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末句的节奏由之前的附点节奏变为两个八分音符的进行,这使得整个作品有了一定的终止感。同样是五度上行跳进的进行,但由于调性的回归以及动力型节奏的消逝,使得作品有了更强的终结感。

其实不难发现,作品虽然短小,但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并不亚于舒伯特创作的其他作品,生动地表现出在舞会中人们踩着三拍子的韵律尽情旋转飞舞的过程,这也是这套作品的迷人之处。在整套作品中,每一首舞曲都有一点突发奇想的新意,其艺术价值仍需要后人继续考究。

注释:

①徐洁舒伯特及其钢琴音乐[J]钢琴艺术,2005(11)

②户青舒伯特十六首德国舞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朱绍庚.浅析舒伯特圆舞曲[J]北方音乐・上半月,2014(1).

[3]陆娟.华尔兹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届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