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向科学数据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向科学数据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技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以科学数据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引入科学数据资源形成、准入、服务和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理论,从科技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提出了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框架。期待通过制定完善的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实施方案,提升科技资源利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推进科技资源集成与利用水平,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资源共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08.001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08-0003-0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技资源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力。科技的进步,创新的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由此可见,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对科技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高[3],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中下游[4],在科技资源总量总体有限和增长有限的前提下,优化科技资源的使用效果,提高资源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2012年中央召开的“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会议[5],就是在国家层面上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需求的一种体现。

目前,通过对科技资源的使用状况、利用效能等方面进行评价,构建科技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是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使用效果的重要手段[6],这也是当前学术界十分关注并期待有所突破的重要研究主题。国内外很多学者针对这一主题从不同的应用切入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肖鹏[7]等人以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资源利用情况为研究背景,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构建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评价体系;而孙建军[8]的贡献在于引入技术接受模型和任务技术适配模型这2种在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思想来构建网络公共科技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解释和预测概念模型。

然而,综合分析现有研究内容可以发现,当前研究还非常零散,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且对评价框架仅仅针对科技资源整体来开展,而对科技资源中各个具体子类(如科学数据)的评价却较少关注。为此,本文围绕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新需求和新形势,以科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应用和管理的需要出发,借助科学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基础,探索适用于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框架,并以此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相关概念界定

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既要关注在科学数据使用过程中所有影响目标用户使用和定位数据的影响因素,又要突出科学数据共享资源的利用价值[9],故本文的研究以科学数据这种物性科技资源作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数据资源自身使用(而非使用效率)的角度来考量其利用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重要概念的界定是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

11科学数据资源

科学数据资源是利用效率评价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整体评价框架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术语[10]。明确科学数据资源概念的正确意义,是准确评价科学数据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评价的关键。

一般来说,科学数据资源的概念可划分为2个层次,广义的科学数据资源是指“科技活动或通过其他方式所获取到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以及根据不同科技活动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集合”[11];而狭义概念是指“是通过观测、探测、调查、试验和实验所直接获取的科学数据、资料及相关信息资源”[12]。而在2005年科技部所的《科学数据共享概念与术语》所定义的科学数据资源是指“科技活动或通过其它方式所获取到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以及根据不同科技活动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集”[13]。科学数据资源作为科技资源的一个子集,其本质是一种信息资源,是各种关于数据信息资源概念发展演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数据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持续强化的结果[14]。

本文研究所涉及的科学数据资源属于一种较为广泛意义上的“科技信息资源”,它是一种能够直接(或经转化后)支持科学技术研究与技术研发活动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科学实验数据、科研条件数据、科技文献数据、科技基础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等[13]。

2015年8月第35卷第8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Aug,2015Vol35No82015年8月第35卷第8期面向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探索Aug,2015Vol35No812资源利用效率

一般来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通过资源本身的使用效能来对资源的利用行为进行考量。具体到本文的研究所指的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是从管理者和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以资源管理的视角衡量科学数据资源实际使用强度与其合理强度之间的比率,进而对其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价值进行评测[15]。实践经验表明,这种针对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能够切合科技管理领域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这种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满足国家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的迫切需求;(2)符合大数据时代科技支撑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的现实要求;(3)为政府开展公共服务提供重要理论研究基础;(4)有利于促进科学数据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费投入和使用效率。

2评价原则分析

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整个过程是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彼此之间又不可分割。针对不同的主体对象,对于资源的评价原则也是不同的: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来说,他们需要了解科学数据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状况,以及相关信息提供机构的评价等信息,因此利用效率的评价的原则更侧重于人力和资金的投入的规划和设计;而对于资源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更倾向于科技人员的喜好和需求的把握,因此对利用效率的评价过程则更倾向于使用者对于资源本身利用行为的量化和分析。

综上所述,在本文研究所要构建的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框架,应以科技管理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并以此贯彻3个方面的原则:一是要满足宏观管理的需要,具体包括依法执政理念下,政府科技管理中心为环境营造、规划布局、政策制定等思想;二是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重点强调科学调研、专业分析和科学决策;三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抓住关键的长期变量,分析结论与建议所具有的长期有效性。

由此可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这种框架体系对于完善科技资源布局、深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和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种评价体系框架也为合理配置科技数据资源、提高管理者科学决策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3评价框架构建

31目标

总体而言,针对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应与国内外已有和通用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和理论相符合,为我国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通用化提供理论支持。为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以科学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响其利用的一般性和共性要素开展研究,进而构建可满足宏观管理需要的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框架(包括关键要素和方法),最终,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实践中若干紧迫性和关键性的议题形成具有较长时效的政策建议。

32评价内容

针对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主体是那些能够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的信息资源,如科学实验数据、科研条件数据、科技文献数据、科技基础数据、自然资源数据等。评价的内容主要基于科学数据资源的产生、准入、服务、退出的生命周期所构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体系。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5个要素,即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质量、服务模式。其中,政策环境是前提,体制机制是核心,优化配置是途径,资源质量是基础,服务模式是着力点。

321政策环境是前提

科学数据的生产和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支撑与辅助。国际性的科学数据共享组织的探索和实践已经表明,政策环境对于科学数据使用的形式、渠道和方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显著地影响科学数据的使用效率。而在我国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所造成的科学数据使用受限的情况时有发生。上述种种现象表明,政策环境是影响科学数据利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评价科学数据资源使用效率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322体制机制是核心

针对科学数据的管理是其利用的核心问题,其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决定科学数据利用效率的关键。国内外的相关实践与应用经验表明,相关管理机构是影响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主体。随着相关体制建设的深入,管理机构在科学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定位也日趋明显,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能够极大地促进科学数据的使用效率的提升,而这种体制和机制在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和关键作用也成为学术界的一种共识。

323优化配置是途径

多样化数据来源渠道与投入形成了我国多样化的数据管理、配置与共享模式,这其中包括单位(机构)管理、区域集中管理等主要的管理与配置模式,从目前的管理实践可以发现,随着数据资源的集聚程度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同比上升。分析这一现象表明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同时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数据资源的集聚不仅可以有效地替身资源服务的辐射面,同时系统化的资源聚集可以支持更为复杂的科研活动,提升研发能力,进而促使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

324资源质量是基础

科学数据资源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信息,针对这些数据的长期收集和加工,能够形成更大的分析、利用和研究价值。而专业层次高,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体量的数据资源是用户使用的基础,而针对这些数据资源所采用的规范操作、合理建设和科学分析等手段,能够提升资源的质量,增加用户的使用意愿,进而促进使用效率的提升。

325服务模式是着力点

以多种模式开展数据服务是推动科学数据利用的主要方式。通常意义上,科学数据服务模式涉及数据的汇聚、展示、传递和使用等多个方面,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而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如果能够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开展针对用户特殊需求的深层次个性化服务,必然能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进而推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综上,上述评价内容能够有效地展示资源利用链“资源需求――资源集成加工――资源开放利用――资源利用评价”各环节影响科学数据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相互管理作用的分析,能够深入认识科学数据资源的应用状况。同时,只有从资源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评价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才能真正地促使科技资源生产者与管理者以推动科技资源利用率的内在需求为立足点,提供更好的资源共享服务,进而加强科研活动与资源共享与利用的联系,并与资源使用的机构和部门形成良好的交互关系。由此可见,借助科技资源生命周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评价科学数据的利用效率是一个全新的评价视角。

33评价框架探索

科学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依赖于政策环境、体制机制、规划配置、资源质量以及服务模式所产生的实际效率。在现阶段科学数据资源的建设已经由单纯的资源整合和集成发展到常态化的运维和服务的背景下,本文所研究的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希望能侧重于数据资源在服务和应用中所产生的真实效率。为此结合科学数据资源的实际特性,我们确定了以科学数据资源形成、准入、服务和退出全生命周期为横轴,以影响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规划与配置、资源质量、服务方式与模式五类要素为纵轴,重点针对影响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要素,构建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评价框架。相关框架体系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331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是影响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性因素,因此在整体框架下,对政策环境的评价应围绕科技资源生成、准入、服务与退出全生命周期中的法律政策环境要素,在梳理、对比国内外法律(含地方性法规和具有强制性的行业专业办法、规范与标准等)政策环境的基础上,以环境、科技研发活动、科学数据资源三者关系为主体,重点识别法律政策环境要素对相应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如科技资源共享环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不足;不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的冲突制约了共享活动开展等,并以此为基础,精炼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332体制机制

在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各影响因素中,体制机制是一个核心性的要素。在整体框架下,针对体制机制的评价设定应以资源利用过程中管理部门的定位为切入点,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不同体制、科技实力以及科技创新实力的部门具体作用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的实际情况,重点解析出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体制机制问题,如政策引导、组织机制、投入机制与市场需求结合、人才流动机制、人们共享意识等多个角度,以此基础析取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

333规划配置

规划配置是提升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为了能够准确识别规划配置中的各项指标,在整体框架中,应重点调查和分析其在资源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对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集聚程度和水平对于利用效率的正向相关关系,并以此延伸出规划和配置水平对科研活动的支撑能力、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研发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经费高效利用模式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识别衡量规划配置因素的评价指标集合。

334资源质量

资源质量是数据利用的基础,也是影响利用效率的基础性因素,因此在评价框架下,重点应评估资源质量对可识别的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这些要素包括通过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的增加(如论文、专著、标准/专利、新产品/品种研发、软件著作权、图谱等其他知识产品、其他类型成果的数量增加)、科技活动增长(如科技项目数量和其他R&D项目数量的增长)、质量提升(如高水平科研产出所占比例的提高)、效率提高(如科技产出数量与强度的提升)。以这些要素为基础,通过对各要素的细化,识别出可以量化的基于资源质量的效率评价指标。

335服务方式与模式

服务方式与模式是提升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着力点,已有的针对科学数据使用效率研究实践表明,资源服务方式与模式对于用户使用体验有着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同。因此,在评价框架中的服务模式视角下,应结合科学数据服务的实践经验,探索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服务载体对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尤其需要关注那些能够提升长期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潜力的各种要素,包括资源服务范围、服务总量、综合服务潜力等。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整体资源服务状况,经综合分析后确定面向服务方式与模式要素下的指标体系。

4思考和建议

科学数据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学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条件,科学数据利用效率的高低的前提是对其利用率进行有效的评价。鉴于此,本文的研究借助科技资源形成、准入、服务和退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对科学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框架体系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围绕评价框架中相关工作实践,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高度重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工作

针对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是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科技资源利用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科技资源全面深入地应用和整合,同时也能够为提高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科技创新提供参考依据。由此,科技资源管理部门,特别是资源共享管理职能部门应将把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开展,根据科技资源的不同类型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这对于增强我国科技资源的利用绩效,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2客观、理性看待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结果

我国针对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研究较少,相应的科技资源应用效果的评估环境还没有完全营造出来,这就造成了我国科技资源共享和利用的需求与实际工作的脱节。由于实践和技术方面的各种原因,本文研究所构建的科学数据利用效率评价框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分析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这也是目前所有针对科技资源的各类评价工作的共同特点。因此,根据评价框架所得出的结果并不能覆盖实际工作的全部情况,由此建议客观和理性地对待评价框架的指标体系,切实加强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优化配置水平。

43根据评价指标和方案,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科技资源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科技创新服务。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针对评价框架进行深入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提升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克服影响科技资源使用的时空壁垒和权益壁垒,增强服务水平,建立合理的科技资源共享专业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营建良好的科技资源应用氛围,为科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5总结与展望

科学数据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针对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效果的评价是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10]。为此,本文的研究以科学数据资源为切入点,应用科技资源形成、准入、服务和退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探索了科学数据资源的利用效果评价框架,尽管这一框架体系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无法进行实际的应用。但通过本次研究和探索依然可以发现科学数据资源,乃至整个科技资源,在共享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提高我国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技资源种类繁多,科技资源共享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而本文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框架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一个初步探索,后期还需要通过具体的管理和实践工作来论证这种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框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且评价框架中的相关维度和指标确定还需进一步的调研和分析。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最终构建出一套准确、科学、易于操作且能够适用于各种资源实际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进而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峰,王剑.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项目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16):184-187.

朱艳华,黎建辉,胡良霖.科技数据应用效率评估模型初探[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46(2):7-14.

[3]贺丹.智力密集型城市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蒋仁爱,高昌林,冯根福.中国研究机构的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J].统计研究,2013,30(6):19-29.

[5]罗序斌,陈运平.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资源利用效率的DEA测度及其管理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2012,43(4):155-160.

[6]王剑,高峰.数字开放环境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评价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0):31-34.

[7]肖鹏,胡许萍,孙玉红.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33-136.

[8]孙建军.网络公共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0):35-40.

[9]周琼琼,冯楚建.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设计与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5):1-5.

[10]杨行,彭洁,赵伟.科学数据共享网站资源可见性评价框架构建[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46(6):101-107.

[11]孙九林.科学数据资源与共享[J].中国基础科学,2003,(1):30-33.

[12]黄鼎成,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杨从科.中国农业数据资源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4]王剑,王健,赵华,等.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服务效率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4,46(5):84-89.

[15]宋立荣,孟宪学,周国民.我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信息质量管理的措施与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6):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