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经济在惊险博弈中前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经济在惊险博弈中前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中国经济在世界质疑的目光中负重前行。经济下行所伴生的不确定性,不断放大外界的焦虑,此起彼伏的“中国经济衰退论”,无形中增加了施政者推行改革的压力。就是在这样不甚友好的氛围里,在改革举措与下行压力的博弈中,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略显曲折的轨迹。

在这条轨迹上,人们一定会对一个惊心动魄的低点印象深刻,那就是6月至8月的股灾。股指在疯狂的暴涨之后断崖式下跌,除了凸显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之弊外,也暴露了管理层试图越俎代庖,超越市场手段刺激股市的失误,更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高预期在遭遇了短期经济表现不理想后的失落。尤其是,救市者反而成为“坏事者”,暴露了腐败现象在金融领域的渗透的严重。

最高层对经济形势的研判是“双中高”、“新常态”,这本是大众普遍接受了的共识,可问题在于,上半年,经济增速很明显下来了,产业却远没有完成升级布局,高速而粗放的旧常态经历整顿,高效可持续的新常态却没那么快顶上。这就好比撤掉了旧发动机,而新发动机尚未到位,车子的速度降得过快,超出了人们的预估。

这种错位造成的矛盾,将会贯穿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在转型刚起步这个阶段。要解决这个矛盾,唯有加速改革,改革举措越快落实,效果越快呈现,那么经济新常态下的潜力就越快能得到激发,就越能抵消经济增速变慢导致的动能不足问题。

回顾中国政府这一年,在培育经济新动能、激发经济潜能方面下足功夫,一类是加法,关键词有内需拉动,开放2.0 和自贸区,创业创新,互联网+,中国智造等。另一类是减法,如去库存,去产能,国际产能输出,国企重组等。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不同侧重面的改革落点,但在内涵上又有相互重叠交叉的部分。

中国过去30年的高速发展,靠的是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如今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外贸羸弱,拉动经济的重任落到了内需肩上。“互联网+”带动一波创业创新热潮,让供与需实现有效对接。传统行业插上互联网翅膀,实现定制化生产、便利化购买,满足当代人个性化需求,释放中国社会蓄积的消费潜力,今年电商“双十一”的销售奇迹就是一个证明。放开二胎政策也是一个扩内需大招,经济学家李稻葵预测新生儿明年会带动GDP增长0.2%左右。

注重内需拉动,但也不意味着放弃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而是进行优化。比如过去投资主要是投在钢铁、水泥、基建等过剩领域,现在主要瞄准高科技、绿色环保、公共服务类项目,即追求“供给侧改革”,并且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减轻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负担,降低地方债风险。在外贸乏力的现实面前,中国力推“开放2.0版”,如建立双边自贸区、鼓励资本出海、开放更多行业,这是比商品进出口更加高级、系统的开放形式,拉动经济的力度可期。

“中国智造”代表着中国工业化的最新高度,是“中国制造”与“互联网+”结合后的升级版。过去,“中国制造”销往全球,如今,“中国创造”、“中国智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输往各国。国际产能合作并非中国转移落后产能,同样也有智能设备、高铁技术这样高精尖的东西。不同层次的产能,对应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的需求,根本目的在于寻找共赢的合作模式,分享共同利益。

中国经济转型的思路是明确的,正如”十三五规划“所提,要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顶层设计出来了,框架搭起来了,但在落实中难免遇到阻力,来自政府行政效率的阻力,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来自企业惯性的阻力等等。为什么曾被寄予高预期的国企改革总是太慢,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又开始反弹,为什么资本市场改革一再落空,为什么减税只触皮毛,为什么创业陷入同质重复轨道?这折射出中国的复杂和转型的艰难。

2016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同样会是艰苦转型的一年,最近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又给中国经济增添了一重困难。中国经济何时能拨云见月?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得到一个漂亮的数据、一个明晰的结果、一个确定的结论,就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坚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为改革助威出策,为破除阻力呐喊,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发展的人最妥贴的支持方式。

(美国侨报社论,摘自美国侨报网)

(责编 陈 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