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慢治慢,改造“慢吞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慢治慢,改造“慢吞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声急”与“步步慢”

在许多家庭里,每天都重复上演着妈妈“声声急”与孩子“步步慢”的剧情。穿衣、洗漱、吃饭……这一项项简单但必需的日常事,到了孩子那儿老是“卡壳”。

孩子难道不具备 “快速行动”的能力吗?显然不是。你看,玩玩具,看动画,打游戏……他们通通手脚麻利、行动敏捷得如小老虎。

“流水线工人”也苦恼

为什么在做某些事情时,孩子“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本身具有的能力”不相符呢?

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一日生活吧。

从早晨一睁眼,孩子们就开始在妈妈的催促声中做着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工作”。妈妈就像工厂里的管理人员,负责安排生活的整个“流程”,而孩子则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只做眼前的简单操作。于是,从一步工艺转到下一步工艺的衔接就成了“工人的休息时间”,这时,“主管”就要不停地催促。

对很多孩子来说,不停地被妈妈催促也很令人苦恼。他们知道“应该快速执行妈妈的命令”,但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

所以,“不明白行为目的”是孩子们行动缓慢的根本原因。

允许孩子慢慢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从“慢”入手。所以刚开始要允许孩子慢,通过放慢节奏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帮孩子理清头绪,明白行动的终极目的,即通过阶段性的“慢节奏”训练,达到长期的“行动迅速”的目标。

放暑假了,在学校当老师的甜甜妈妈也休息了,她和甜甜一起开始了“慢腾腾”的生活:她放松了对甜甜的要求,同时也放慢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每天早晨等着甜甜一同起床,然后一起慢慢地穿衣服,慢慢地刷牙、洗脸,慢慢地吃早饭……

刚开始的一个星期,娘儿俩吃完早饭就差不多该做午饭了。可妈妈不着急,就是要等着和甜甜一起行动。她的计划是先让自己跟上孩子的速度,转而让孩子跟上自己的速度,最后两人开始比赛,看看到底谁的速度更快。

果然,第二个星期以后,每天早晨从起床到吃完早餐,一共用不了半小时。

“以慢治慢”操作要点

“不催促”

在整个过程中,妈妈要做到“不催促”。交给孩子一项工作,就不要再去干涉中间的行动过程,等到事情完成之后,再对整个过程进行“讲评”,期待下次的提高。

这种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慢”,通过放慢节奏使孩子明白每个动作之间的衔接,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行动速度。一旦妈妈催促孩子,就会打断孩子自己的思路和节奏,也就失去了训练的意义。

确定重点

孩子的拖拉习惯表现在很多方面,在新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却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先从小的、易改正的行为开始纠正。

陶子妈妈针对女儿的“慢性子”,选择了一个好的突破口:“穿袜子+下地+穿鞋”一条龙训练法。每天早晨,衣服妈妈帮着穿,可是袜子要陶子自己穿。不仅要自己穿,还要连带着下地、穿鞋,整套动作接连不断。早晨时间虽然紧张,可是找出几分钟训练这三个小动作,还是绰绰有余的。因为只强调这个小环节,陶子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喜欢每天这个小小的“快节奏环节”。没过几天,就从开始时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1、2分钟就结束战斗。

别小看这样的“小环节”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孩子理解“小环节”动作之间的关系,还能以小及大,逐渐扩展。接下来就是穿袜子之前的穿裤子,还有接下来的穿鞋之后去厕所。这样,就培养了孩子整套动作衔接的习惯。

时间要充裕

有大块的时间,可以训练孩子一套大的动作,就像前面说的甜甜妈妈,找一个大假期,开展“早晨大行动”。没有大块的时间,可以学习陶子妈妈,针对小环节进行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求孩子从放慢节奏入手,更要求妈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适应孩子的慢节奏,所以时间的充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时间不充裕,妈妈们是没有办法忍受孩子的慢吞吞的。

如果早上的时间太紧张,利用晚上或者下午的时间也可以。其实,孩子的“慢吞吞”随时随刻都有表现,只是早晨的时间短,矛盾就显得格外突出。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何时何地进行训练都是可以的。例如,晚上洗漱时训练洗漱习惯,准备就寝时训练穿脱衣服的程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