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震:房屋之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震:房屋之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南鲁甸: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

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 2.55万户7.98万间房屋倒塌。

此次地震震级并不大,为何伤亡情况却超出预期?

在震中龙头山老街,所有老旧建筑几乎全部变成了废墟。唯有一栋约有百年历史的三层木楼巍然屹立,只受了一点“皮外伤”。据村民介绍,当时睡在底楼的两个小孩因此而躲过一劫。

拥有234年历史的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的拖姑清真寺,经过鲁甸6.5级强震后,它依然完好无损。反观鲁甸震后,官方已将“建筑抗震性能比较差”列为损失惨重的一个直接原因。

地震灾害学上有这样一句话: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

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广大农村与乡镇。统计显示,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几乎都和房屋破坏有关。

即塌的房屋,只要建筑质量好,即使遇上8级地震,楼房也不会一震即塌,里面的人就有时间逃出来。据了解,鲁甸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合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差。此次鲁甸地震后,倒塌的多是民房和旧房,部分房屋基本没有承重结构。

自汶川地震以来,房屋质量,尤其是学校等公共建筑让国人操心不已。

汶川地震后,国家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旨在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有媒体指出,此次鲁甸地震中未受较大损失的学校正属于“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之列。

这,或可说明,建筑安全并非奢望,仿佛也在提醒,建筑的安全在改进中。

我们都是人类自我膨胀的灾民,也是物化生活方式的灾民

“我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

这不是《荒原》里的伦敦桥,而是地壳大陆板块的剧烈运动所致。灾难总会结束,生活还要继续。国人的思考从此有了一个沉痛的基点:发生这样的灾难,我们做错了什么?若要避免发生类似的灾难,我们还能做什么?

地震袭来,人们愿意拿倾家荡产的代价,来换光着身子逃出生天的感觉。此时,我们也许才发现生命本身的价值,以及亲情及爱的需要。其实,我们的生命观、生态观、生活观都出了问题。

当社会以物质财富和社会阶层来衡量个体生命的价值时,绝不一视同仁,就连既得利益者也难说得到了真正的尊重:一旦他们离开了外在的社会标签,他们什么都不是。2400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所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成了“钱是万物的尺度”和“成功是人的尺度”。

于是,“生命”钝化成了“生存”和“生计”,变成了人的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我们都是人类自我膨胀的灾民,也是物化生活方式的灾民。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是欲望的尺度,应适可而止。若社会心安理得地回到震前的依然故我状态,则整个社会不过像是进了一次道德洗车场,分了一次道德贼赃。如果这样,在下一次灾难降临时,我们还会回到原点,会成为下一个遇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