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可或缺“李凌式乐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可或缺“李凌式乐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出“李凌式乐评”这个命题,是有充分的实践支持的,这就是李凌的《音乐杂谈》系列。李凌的音乐随笔、杂感及消息式的时评在音乐理论界独树一帜。借用一个体育术语来说,就是短、平、快。

短,就是文章短小精悍。这一点,只要浏览一下李凌的文章结集,就很清楚了。鲁迅说过:一个速写的题材,决不要拉长成小说。文章短小,并不是不能传达信息,并不是不能表述深刻透彻和有见地。鲁迅的杂文,大都是千儿八百字,短的只有四五行,怎么样?厉害!掷地有声,振聋发聩!鲁迅一生没有什么“三部曲”,但这不影响他成为文豪。李凌一生也是为文趋短,也并没有影响他开创音乐理论家之一派。

平,是平易近人。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上。李凌的文章,无故作高深之态,无教师爷架式,更无拉大旗做虎皮之嫌。他是和读者大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平等交谈。二是论述上。李凌的文章,论述是深入浅出。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专业。然而,音乐又是为大众服务的。这样,就要求音乐评论必须将专业的东西让老百姓能读爱读、读懂。李凌的音乐杂谈,时刻把握着这一点,不故弄玄虚,不吓唬老百姓。三是语言上。李凌的文章,其语言朴实、通俗,决不打术语概念牌。这一点,又是和上面所指的定位上和读者平等、论述上深入浅出是一致的。

快,就是对音乐界的新倾向新现象及时地发表意见。音乐评论,有的要求时效性很强。这样的音乐评论必须趁热打铁,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讲时效的音乐评论,如果做不到出手快,那就会消解其价值,甚至时效会变成失效。“李凌式乐评”之快,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话快说,有见快显,开门见山,直奔山顶。

和“李凌式乐评”相比较,当前的乐评,有两种倾向,应该反思。一种倾向,是以小报杂刊的所谓“娱记”为主体的造星乐评、乱贴标签。这批人本来对音乐专业是半瓶子醋,却要充当“先锋”、搅动阵脚、领导乐评“新潮流”。他们凭借自己掌握着舆论阵地,连篇累牍,铺天盖地。这类乐评,只能起误导作用。其实,作为非专业报刊的乐评编辑记者,没进过音乐科班不要紧,只要谦虚好学,在实践中会成为内行的称职的乐评人。这样的情况也不少见。但现在一些“娱记”不是这样。另一种倾向,是所谓“学院派”乐评乐论。本来,大众性,是音乐艺术的第一属性。从未出世的胎教,至将入土的病床收音机;从拉纤打夯,到婚丧嫁娶,人世间有哪个人和音乐绝缘?连佛、道出家人都有自己的音乐体系呢!作为音乐理论家,亦应将自己的成果化为大众效应,最大化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但不少音乐理论家不这样。不能说他们的乐评乐论空洞无物,但其言必称希腊、一句话的意思十句话来表述,早就把大众吓跑了。某些音乐报刊,如李凌再世,其乐评恐怕也登不了它们的大雅之堂。某些音乐理论家的大论,其读者,恐怕连个小圈子都谈不上了,只能是作者在那里孤芳自赏,至多再加上发稿编辑。作为大众品格的艺术音乐,其音乐评论却与大众无缘,这岂非怪哉?音乐评论没人读,它的价值和效益,又表现在哪里呢?

当前的音乐界,“李凌式乐评”少见了。音乐艺术要繁荣,不可或缺李凌式乐评”。

孙焕英 总政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