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英语翻译课程设置分析与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英语翻译课程设置分析与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社会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学习者的需求看,有必要在体育院校英语专业中开设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研究发现:在课程定位上,体育英语翻译课程应作为专业教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定位于翻译教学层面,为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教学内容中应重点把握体育英语和体育翻译两个方面,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足够的课时;在教学模式上,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建议采用翻译工作坊模式组织教学。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英语;翻译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7-0052-03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21世纪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显而易见的是,复合型英语人才是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就体育院校而言,“英语+体育”的培养模式现已基本确立,体育英语课程资源不断得到完善,各院校已按部就班地开展体育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体育英语课程模块中的重要一环,“体育英语翻译”课程在培养体育英语翻译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开设“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尝试分析和探讨其课程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一、体育院校开设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必要性

从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来看,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国际化,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体育翻译人才是体育外事交流中重要的人才来源,以北京奥运会为例,体育翻译人员的需求量达到了近万名,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派出了5441名了解基础体育翻译的志愿者[1]。不过,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体育翻译人才还是严重紧缺,据中科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的《中国地区译员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根据对译员擅长领域的统计来看,当年全国擅长体育翻译的译员只占现有约30万译员的1.3%,体育专业翻译列全部22种专业翻译的倒数第四位。2016年,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上,仲伟合教授指出,“中国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多年来一直将外语人才当翻译人才来使用。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力度加大,对于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化翻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翻译人才的数量已远远不足”。体育翻译人才作为在体育领域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承担着比赛翻译、赛事报道、训练翻译、生活翻译等方面的工作,若要提高体育翻译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需要各高校,特别是体育院校,在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寻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满足社会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否则,单纯依靠普通的外语人才恐怕难以胜任体育翻译岗位的要求。

从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田学礼、李在辉认为[2],由于缺乏对体育翻译人才能力要求的认识,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配置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对此,国内有学者认为,外语类院校在培养体育翻译人才方面具有天然的硬件优势、软件优势和学科优势[3],考虑到外语类院校数十年的外语办学经验,这确实是一个培养体育翻译人才的有效办法。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开设体育英语翻译方向的外语类院校目前寥寥无几。

与综合性大学和外语类院校相比,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特色鲜明,将体育英语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选择“体育+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全国体育院校外语教学协作组2009年的统计,全国有11所体育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突出体育特色是专业办学的特点,年均招生人数超过700人[4]。在课程设置上,体育院校开设了翻译课程以及体育英语相关课程。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多数院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只有口译和笔译,具有针对性的体育翻译课程只在个别院校中开设,而且,已开设的体育英语相关课程种类不多,与翻译课程缺乏联系,各自为营。因此,要实现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增设“体育英语翻译”课程,提高体育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

从学习者的兴趣和个人发展来看,在多年来和英语专业学生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很多报考天津体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国际体育交流、体育外事翻译、体育赛事服务等方面很感兴趣。众所周知,体育翻译的能力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出来的,体育翻译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特别突出体育翻译能力的训练。但是,学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除京沪两地的体育赛事比较密集,其他地区的英语专业学生接触体育翻译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体育翻译的认识和准备不足。根据笔者对天津体育学院博文翻译社部分师生的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在承接体育文献的翻译任务中,在翻译经验、体育专业知识、双语能力、责任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有必要为学生提供专门的体育翻译训练课程,强化体育翻译的实践练习,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体育翻译的技能、培养作为一名体育译者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

目前,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一般分为基础教学A段和专业教学阶段。尽管基础教学阶段和专业教学阶段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两者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基础教学阶段,英语专业的重点是夯实语言基础知识,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体育知识和体育文化。在专业教学阶段,在巩固和加强语言技能的同时,开展体育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根据这一理念,“体育英语翻译”课程应定位于专业教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在英语专业高年级时开设,作为基础翻译课程的延伸和拓展,旨在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体育翻译训练,拓宽专业知识面,应用合理的翻译策略解决体育领域的实际翻译问题。

从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的角度看,“体育英语翻译”课程定位于翻译教学层面。根据李红青、黄忠廉的建议[5],翻译教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纯粹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教学翻译,二是作为外语专业课的翻译教学,三是作为翻译专业课的翻译专业教学。第一个层次归于教学翻译,目的是提高外语水平;第二个层次归于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高级课程,同时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初级课程;第三个层次归于翻译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职业译员。考虑到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体育英语翻译”课程应介于第二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之间,目的是为培养体育职业翻译人才打下初步的基础。

综上所述,“体育英语翻译”的课程定位应该立足于社会对“体育+翻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了解和熟悉体育英语、体育领域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翻译能力。

三、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

“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体育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根据课程的定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标准上,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型,做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既要考虑到社会对体育翻译的实际需求,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课时的限制。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重点抓住体育英语和体育翻译这两条主线。

(一)体育英语

首先,在体育英语这条主线上,体育英语属于非文学文本,具有内容具体明确、书写格式固定、语言简明扼要的一般特点。然而,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体育英语也形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专业词汇的应用以及不同领域用语向体育领域的映射[6]。例如,体育与医学、物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相融合,产生了许多体育领域的“交叉词汇”。但是,由于体育涵盖的项目众多,词汇来源复杂,文体特征差异较大,教师在介绍体育英语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先从宏观上介绍影响体育英语的主要外部因素,如地域、媒介、语体正式度、社会等因素,再从微观上介绍各种体育英语功能变体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清晰地把握体育英语的文体特点。

(二)体育翻译

体育翻译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概论和分论两个部分:体育翻译的概论旨在系统介绍体育翻译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体育翻译的概貌,其中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体育翻译的定义、特点、标准、过程、方法,以及对译者的要求。在呈现这些内容时,教师在结合翻译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突出体育翻译的特殊性。体育翻译的分论部分,一方面,可以根据翻译单位的层级,逐一展开,分别介绍体育词汇、句子、语段的翻译。另一方面,紧扣体育翻译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丰富具体的例证,介绍不同类型体育文本的翻译,包括体育新闻文本、体育文献资料、体育宣传文本、体育场馆公示语、体育赛事解说、体育法规文本等。在体育文本的选择上,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时代性和多样性,通过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将翻译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编排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英语和体育翻译两方面的教学内容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点及面,逐层展开,配上题材广泛的体育材料,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慢慢体会、内化在头脑之中,化自发为自觉,形成整体意识,加深对体育英语翻译的理解。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为了使学生充分发展和锻炼体育翻译能力,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充足的课时,突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笔者建议“体育英语翻译”课程可以分两个学期开设,以每学期16周计算,建议每周安排2个学时,总计64个学时。第一学期课程主要介绍体育翻译的基本理论,穿插体育英语的文体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翻译训练,旨在培养应用型体育双语人才;第二学期则以培养体育翻译人才为教学目标,强化体育翻译实践,重在使译者掌握体育翻译技能、培养译者的职业意识以及职业素养。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学期,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教学中的巩固性原则,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能够让翻译实践走进课堂,积少成多,由易到难,实现体育翻译训练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四、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体育英语翻译”课程来讲,翻译实践真正走进课堂,学生的体育翻译能力能否有效培养,是评价其教学模式优劣的重要标准。

(一)翻译工作坊的特点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翻译课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师分析“学生译文”与“标准译文”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译文的错误分析,使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此以往,难以有效调动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适合培养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近些年,随着人们在翻译教学方面更加注重翻译的过程,翻译工作坊,作为一种强调过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据曾丽馨、孙晓芸统计[7],仅2011和2012这两年,有关翻译工作坊的研究文章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共有28篇论文,其中大部分与翻译教学改革相关。李明、仲伟合将翻译工作坊定义为[8]:一群从事翻译活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就某项具体翻译任务如何进行翻译做见仁见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通过不断协商而最终议定出该群体所有成员均可接受或认可的译文的一种活动。

可见,在翻译工作坊中,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是促成者,学生是参与者,“学习者在翻译活动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8]。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不仅强调了翻译实践教学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还突出了翻译实践教学的目的性。

(二)翻译工作坊模式的构建

根据翻译工作坊的特点,可在“体育英语翻译”课堂中尝试使用这种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分组进行翻译活动。在教学组织环节中,教师需要提前确定翻译小组的构成、人员及时间安排,对翻译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分解成5个环节:(1)教师布置并讲解翻译任务;(2)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记录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形成初译文;(3)课堂上,各组陈述译文,报告翻译中的难点,与其他组的学生进行交流讨论;(4)各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得出修改后的最终译文;(5)教师收集各组全部译文,对译文和翻译笔记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反馈。

通过任务说明、课前互动、课堂互动、译文整理、总结评价5个环节,翻译工作坊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体育文献翻译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运用翻译策略解决实际翻译问题。经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后的译文,还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推动翻译教材的建设。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根据翻译工作坊的理念和步骤,主动寻求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承接体育文献,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翻译活动,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体育翻译的整个流程,逐渐积累翻译经验。

“体育英语翻译”课程的开设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和外语专业的教学规律。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开设体育翻译课程体现了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体育院校的教学质量,使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参考文献:

[1]宋宝婵,田学礼.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

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

[2]田学礼,李在辉.外语院校培养体育翻译人才模式探析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7).

[3]李在辉,杨凤军,金艳等.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

题与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4).

[4]李晶,体育英语课程的定位和设计[J].河北体育学院学

报,2013,(2).

[5]李红青,黄忠廉.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4,(11).

[6]杜思民,彭永靖.体育英语翻译教程[M].郑州:河南大学

出版社,2014:18.

[7]曾丽馨,孙晓芸.翻译工作坊教W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8]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