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古为师”学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古为师”学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的散文,由先秦的叙事历史散文和说理的诸子散文,经由了两汉时期精于论辩擅长说理,渐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文章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形成并发展了山水写景散文,直到唐宋时期的“家”将山水写景散文发展到极致,但有些教师对此尚认识不足,以致没有借鉴古文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小石潭记》为范文来进行作文指导,尊古为师――站在巨人的肩上学写作,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愿意试试吗?

师:《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色调比较明丽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

生:移步换景法。

生:在移步换景中,巧妙地抒发了柳宗元在快乐中隐含的凄冷、抑郁、不得志的情感。

师:这位同学的说法比前一位说得具体多了。那么,怎么个巧妙法?一起来分析一下。

生:文章开头从行走于竹林,听闻水声,遂“伐竹取道”,交代“心乐之”,说明游心甚浓,景情融合在一起。

师:好的,说了“乐”,继续讲下去吧!

生:课文的第二段,在写了游鱼的静态后,又写了游鱼的动态。第二段最后“似与游者相乐”,又一次点出了“乐”字,与题旨所要表达的“不得志”的悲情形成强烈反差。

生:作者用这种隐含的对比,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师:说得好。这两段都写“乐”,看似乐翻天,其实在为交代题旨作铺垫。柳宗元是怎样来表达的呢?

生:课文第三节通过在潭边“望”,看见“犬牙差互”的岸势将要诱发悲情,以此作过渡,来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

生:我认为第三节是由写“乐”到“悲”的过渡。

生:这一节从抒感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承上启下。

生:依然是移步换景。

师:几位同学的说法,都有道理。从写景的角度来说,依然是“移步换景”。由“从小丘西行”写下所见所闻;由低头看潭形状和潭中游鱼,到抬头远望,由“斗折蛇行”的溪流,和“犬牙差互”的“岸势”,将要触发自己的悲情。从抒情的角度来看,前两小节都写“乐”,第三节平静了一下,不见其乐,开始要抒发作者的真实感情了。

按照一般的想法,这种“以物或喜或悲”的触景生情的写法也很可取。但是柳宗元是怎样不一般的呢?

生:继续移步换景。

生:在移步换景中巧妙写出自己的悲情。

生:不是用议论,仍然是写景,只是在写景中不由自主地流露了自己与先前不同的情感。

生:柳宗元仍然写景。只是由站着观赏变成坐在潭上看和想。文章由刚才见到游鱼所生发的“乐”,开始变化成由潺潺的溪流和犬牙差互的岸势,使“乐”的心情平静了下来,现在见到“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再触景生情,对照自己身居被贬府衙,郁郁乎不得志,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悲怆”的感慨,文中的语句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就是本文的主旨。柳宗元的这种笔法应该是我们写作游记文章的榜样。

(学生鼓掌)

师:由“乐”写到“悲”,自然极了,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大家都赞同,我就不重复了。咱们把第四段的写法归纳一下:

板书:

坐――看、思(自然生发: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联系自己的处境,在写景中不露声色地自然生感,把写景抒情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柳宗元的高妙处。正是这样的文章,才显得清丽、自然,细读又觉得耐人寻味。除了“移步换景”“自然生感”外,写法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对比。

生:感情上,乐与悲的对比;写景中,动与静、高处与低处、仰望与俯视的对比,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很是精彩。

师:柳宗元在记叙和写景中不露声色,先是看不出一点点沉闷,写得清新自然,然而点睛之笔却迸发出需要了解他当时心境才能体会出来的悲情,作者进行了静观默察、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笔法上的对比和动静结合、比喻拟人,把小石潭写得可爱极了。这种寄情于山水风景,适时排遣内心抑郁的写法,就是课文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构思的巧妙处,需要认真体会才能领会掌握。我们学写游记体的文章,可以仿照本文的写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一定是一篇好文章。

这堂课,在对教材复习的基础上,撷取文章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的精华处,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来指导写作。我觉得,唐宋时期的一些散文写法清新自然,散发着幽香,适当地学习,可以纠正学生写作中大话、套话、假话、空话的毛病。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中;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