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法国导演吕克.贝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被称为欧洲的“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也被认为是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本文将从清醒的意识、对现实人生的艺术表现、转向商业性的电影风格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电影风格。经研究得出,吕克清楚地了解电影作为艺术的形式和手段,并擅于通过电影观照亲情、友情、爱情,进而关乎人性,让观众在他精心构建的光影之下探索人生的意义。同时,他身上流淌的艺术血液又使他的商业片多了一些文艺气质。我们有理由期待吕克重振雄风。
关键词:吕克・贝松;清醒的意识;现实人生;商业性
中图分类号:J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62-01
从大西洋底的碧海蓝天,到杀手里昂的盆栽墨镜,到黑白巴黎的爱情救赎,到迷你墨王国的动漫世界,这个号称一生只拍十部电影的法兰西鬼才导演,给予我们的,始终是心底最深处的感动。
一、清醒的意识
纵观吕克・贝松亲自执导的为数不多的代表作,无论是对历史的思考还是个人命运的追索,他对人性的挖掘和人类终级命运的关切都是不寻常的。他了解什么是艺术的手段和形式,了解什么是市场和观众,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在《碧海蓝天》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里,人们似乎理解了吕克・贝松对大海和对海豚的深情。湛蓝的海、高远的天、阳光灿烂的西西里岛和冰天雪地的南美组成一系列优美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是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最好言说。影片无关乎暴力和血腥,架构的却是温情脉脉的人性世界,表现了导演对于自由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二、对现实人生的艺术表现
在吕克的影片中,边缘人物、城市中的贫民是他主要描述的对象。都市繁华的光影似乎冷漠的吞噬着一切,这和底层社会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体现了吕克阶级分析的意味。同时,由于吕克・贝松的镜头喜欢探索特殊环境里的特殊人生,这使得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奇异色彩。片中所有的人物都生活在现在,他们的过去却都暧昧不明。莱昂如此,尼基塔也如此。
尼基塔,是一个对人生充满绝望的堕落女孩,她残忍、麻痹、缺乏人性。但吕克・贝松却却有意为她覆盖上女性温情脉脉的外衣。绝望的堕落女,蜕变成风情万种的“淑女”之后,人性开始复苏,爱情降临。而片尾尼基塔的离去则意味着她对这种“认同陷阱”的再次反抗:她有权做自己。这是吕克・贝松对残酷现实的又一次浪漫化处理。吕克・贝松以开放式的方法,将更多的思考留给观众,让观众去体悟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命运。
在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结尾处,女孩去找杀手雇主要莱昂的雇用费,遭到雇主的拒绝,这一方面体现了雇主的贪婪,另一方面从给小女孩生活费、拒绝女孩做杀手和劝她上学、嘱咐她下个月继续领生活费的言辞又体现了些许的温情。这个复杂的雇主的存在亦或是一种人性的象征或写照,而这种人性的存在也预示着类似这样的故事仍然在现实的生活中不断上演着。
吕克・贝松通过影片将现实人生进行艺术化处理,体现出他对人情冷暖的感受,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探究。
三、转向商业性的电影风格
吕克・贝松的前期作品《这个杀手不太冷》、《地铁》、《碧海蓝天》等保留了法国电影优雅、精致的艺术传统和跳跃、浪漫、细腻的思维方式,而后来的《第五元素》、《圣女贞德》等影片转向好莱坞式的高科技和大场面,追求视觉效果和经济效益。这部以拯救地球为思路的科幻电影《第五元素》融入了宗教和自然元素,宣扬了爱与和平的理念。伴随着故事展开的背景令人叫绝,未来的居室、未来的出租车、未来的中国餐馆……虽然它屡屡被指责为严重效仿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但丝毫不妨碍那高高在上的票房收入。它是1997年全法国影院的票房冠军,在全球票房中名列第二。吕克贝松也因此片成功转换了自己的电影风格。
《第五元素》中的人物形象,不管是怪异的未来人还是保卫地球的战士都晕染着一种法国的浪漫情调。片中未来人类的服装,更让人叹为观止,它与影片中的天马行空的想象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在商业电影的表层之下,《第五元素》仍蕴藏着极为深刻的道理――不管世界上有多少丑陋不堪的东西,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去憧憬,去珍惜和去捍卫,而生命的意义恰恰在于体会和捍卫这些美好。
《第五元素》之后的吕克・贝松似乎迷失在艺术和商业两头不讨好的局面里:法国人觉得这片子是商业电影,失去了艺术追求;而好莱坞却觉得这片子里太多的神神叨叨让一个商业题材变成了作者型的艺术电影。但无论如何,曾制造出一流的法国电影的吕克・贝松,其成就是不可磨灭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吕克・贝松还会重振雄风,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更多更好的充满温情与人性化的影片。
参考文献:
[1]托马斯・沙兹.好莱坞类型电影[M],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