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看清经济运行的真实姿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看清经济运行的真实姿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消费要瞄准新需求

出口要营造新优势

创新要成为新引擎

环境要营造低碳型

风险要建立防控网

投资要转向新产业

产业要走上新路径

竞争要扣住差异化

调控要着眼总供求

[评述由头] 2014年随着经济增速的回落,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社会上弥漫着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忧虑。有人唱衰中国经济,有人担心中国经济要硬着陆,甚至有人提出中国经济崩溃论。实际上,虽然增速换档了,但经济增量仍不可小觑;虽然结构调整有阵痛,但升级版的中国经济更令人欣喜;虽然宏观调控趋于平稳,但简政放权更利于增活力、强实体。我国经济已进入了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对此,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心。同时,我们又要充分重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处变不惊、开拓创新中克服“成长中的烦恼”。

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率由以前的两位数跌落至个位数,以及各种反映市场预期的指数忽高忽低,社会上弥漫着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忧虑。总体看,中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结构调整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经济危机或经济崩溃的问题。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但即便有阵痛,我们仍旧“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结构调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出现大的危机而被迫调整,这常常是破坏性的调整。如果是政府主动引发,就是经济硬着陆;如果是市场自发形成,就是经济危机,经济结构失衡问题以危机的形式强制得到解决。另一种是没有出现大的危机而由政府主动调整,这常常是有秩序的调整,就是经济软着陆。眼下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就是这种调整。在没有经济危机爆发的条件下实施结构调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首先要在没有出现明显危机条件下使得各方形成调整共识就相当困难。其次调整谁也是对政府智慧的考验。政府提出的调减某些产业和调增某些产业的方案如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时,调整将会适得其反。而如果政府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调整,又会伤及无辜。这种情况是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最常见的。

眼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由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危机引发的经济波动原因不一样,因此观察当下的中国经济运行,需从问题性质的本身去把握。

不要太在意经济增长率,完成结构调整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到高峰期,经济运行起伏不大,总体平稳,但背后的情况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今年结构调整最有成效的是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去产能和去库存:钢铁业产能进一步缩减,煤炭业压缩,建材业如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的产能都在压缩,房地产从各地城市政府的限购政策取消和70%的城市新楼盘价格下降可看出去产能的迹象。另一方面,今年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继续发展:中国智能机器人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海运业开始大幅度回升,互联网金融是继去年互联网购物红火之后新的亮点,今年重新启动的高铁建设开启新的一轮投资刺激增长。

由于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体系的落伍,分析结构变化的数据远远达不到所需的水平和要求,人们只能依赖不全面的行业报告来了解和归纳结构调整的成效。但就是这些不完整的数据也可以洞悉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在结构调整时期,透过总量数据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常常看不出所以然。因为透过汇总之后的总量数据已经把结构调整信息过滤掉了。比如,在结构调整时期,发电量会呈现平稳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这会导致人们对总体经济运行进入衰退的误判,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高耗电的产业(如电解铝、炼钢产业)缩减直接导致了用电量的减少,而新的替代产业(如节能材料产业、高端服务业)是不需要消耗那么多电能的。结构调整到深处,不仅宏观数据容易导致误判,就是各个行业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经济运行的表现好还是不好,不能从短期数据去判断。进一步说,仅仅从月度数据或只看有限的季度数据去判断结构调整效果,是完全不够的。另一方面,连续的季度数据持续稳定于一个相对能被各方接受的水平上,在结构调整期应当是合理的。金融危机结束之后,我国进入主动的结构调整期,政府的调控目标是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力求经济增长保持平稳,具体数值设定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际上这个数值远远高于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的数值: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8%。尽管金融危机结束之后季度增长率从两位数值一路下滑,但也没有跌破7%。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危机,同样也没有理由担心目前的增长已经停止。过去曾经就发生过由于担心经济增长过低而致结构调整任务半途而废的事情。今天只有继续向前走,不要太在意经济增长率过低,才能咬紧牙关,完成阶段性结构调整任务。

结构调整时期关注的焦点应是经济短板,而不是长板。木桶效应显示,决定蓄水规模多少的关键在于木桶的短边而非长边。用此比喻经济结构调整非常贴切。经济结构之所以需要调整,就是国民经济出现了长短不一的板块。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就是那些短边。现在需要解决的短板有很多,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思维逻辑主要考虑那些长板产业表现,把那些目前还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长线产业当作判断经济运行走势的主要依据,那就不是结构调整的逻辑,据此推导出来的形势判断就会偏离结构调整的目标。钢铁产业、煤炭产业、建材产业等传统产业的下滑正是结构调整到位的表现。由于长板产业在社会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因而这些产业代言人会遵循“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原则发声,不断影响调整的决心和步骤。如果把握好了结构调整的木桶效应原则,这些干扰因素就是可以排除掉的。

2014年是结构调整关键的一年

今年经济结构调整是关键的一年,受到产业替代过程的摩擦影响,新兴产业来不及替代传统产业退出留下的空间,因而会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产生消极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今年更多的有利因素会促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和稳定的增长:其一,年初启动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公共投资将会刺激经济增长。其二,今年推出城市棚户区的改造计划,如果能按时启动,资金到位,也会对拉动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其三,继续去年实施的对小微企业免除所得税的措施也将刺激经济增长。其四,今年陆续出台到位的各项改革措施,对经济增长将发挥改革红利效应。延续到明年,改革红利效应将会大大增强。依据以上判断,2014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不会过低,至少不会低于政府宣布的增长目标。

今年结构调整最大的亮点是房地产开始全面回落到新常态。房地产的繁荣来自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即由福利性分房改为货币化购房。由于人口大国住房需求远远超过住房供给,房地产市场迅速火爆。同时两个政策性因素助推了房市的火爆:其一是把居民住房全部推向市场,这引发了超越实际购买力能力的购房需求;其二是土地使用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而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之后的收益直接归入地方财政。因而,地方政府有了大力发展房地产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发展到极致,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现象的普遍出现。两个政策性因素助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将房地产业推到了绑架整个国民经济的程度。正是看到了这个严重后果,中央政府从2004年起对房地产业实施调控,然而十年间房地产调控几起几落,几乎所有手段都已用完,到今年年初以杭州市新开盘房价下跌开始,继而在年中各地政府纷纷取消房屋限购政策,房地产调控似乎终成正果。

房地产业调控在结构调整中是最具敏感的调控。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能否成功,不能仅仅看房价的下跌,更要看整个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是否进入一个新常态。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考虑三个目标的同时实现:其一,居住者有其屋,其二,建房者有其赚,其三,市场有序运行。到目前为止,这三个目标似有可能同时实现。由于大批保障性住房进入有效供给市场,居住者住房需求开始合理分流,这对房价的下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经过几轮业内淘汰重组,留在房地产业内的开发商和房屋中介商相对素质较高,规模较集中。经过房地产金融市场清理,目前用于房地产的信贷资金占银行信贷资金总量的比重大约保持在20%。因此可以预测,照目前的房地产业与市场低迷持续下去,会对银行这部分信贷资金造成一定冲击,但是由房地产业拖累整个国民经济的危机前景则是可以避免的。

值得强调的是,为了不错失宏观调控时机,政府不应单方面宣布不搞刺激。宏观调控从来就是相机行事的,如果主动放弃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利器,除了陷自己于被动境地而外,还能有什么结果呢?无论是强刺激还是微刺激,均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王牌,用不用是时机选择的问题。为了保持对市场运行的有效调控,这张牌始终应当握在自己手中。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公报。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