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典和语文在一条船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典和语文在一条船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周日上街,我的脚步又惯性地溜进新华书店。浏览于人文类书架旁,邂逅一位自称“土豪”的胖子。“喂!伙计,看你像个文化人,帮我选点‘之乎者也’的书,怎么样?”“您没学过语文课吗?选这类书干什么用?”“那古文也不是老干妈辣酱让人上口。赶赶时髦,咱小厂子也来点国学入股。”闻之,亦喜亦忧。喜的是“土豪”及各色人等都文化起来了;忧的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以文言为主体的语文“往来多白丁”。由此,作为一所高校附属学校高中语文教师的我,随想到许多职业外的话题,笔记如下:

同在一条船上,经典挺热,语文挺冷

山路上,一辆中巴从远处开过来,路过寺庙门旁。一个小和尚高举“回头是岸”的横幅,大喊:“施主看这里!”车里一群年轻人隔窗笑骂,不以为然,瞬间飞驰转弯扬长而去。10秒种后,碰撞、惨叫、坠落声相继传来。当晚,禅房内,小和尚对住持说:“师父,我在横幅上是不是直接写‘前方桥梁已断’好一些?”

这是知识螺旋的奥秘,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皆在其中。我们都是跋涉在路上的“小学生”,但总该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这个小故事中的“回头是岸”,既是语文课中必讲的成语,也是文化经典中常出现的名言。清代乾隆时,由纪晓岚所编的《阅微草堂笔记》,在“滦阳消夏录四”篇中,就有“业海洪波,回头是岸”的表述。

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对汉语的不熟或不屑程度常令老外瞠目。一家商场在门厅里挂了一排雨伞,上书“诚信雨伞”标识牌。外边下雨了,走出商场的人中有看不懂的,大喊:“咋没有售货员呢?”当然,也有从商场售书角刚买了一套“四书五经”的斯文人,拎把伞“走你”,不再送回“娘家”了。

且不谈经典里安放着做人之道,所见“文化”越来越盛大起来。所谓“经济兴,文化兴,风吹草低见国学”。我父亲曾跟我讲过一件事:几年前,他去一社团机构调研,人家领导的办公室阔绰得很,最惹人眼目的是一套红木书柜占了大半面墙。精装的《资治通鉴》,奢华的《二十五史》,色彩纷呈的儒、释、道典籍触手可及。趁人家冲泡普洱之际,他随手拉开柜门抽出一册翻开,竟是一个硬壳包装盒——空心儿!

见过月饼、茶叶之类的过度包装,可里面多少总有一点真货,而这里盛放的“文化重器”竟没有一点语文生态。当然,“读”起来也不用费力,特别是古文的翻译,不谙信、达、雅的规律,一定会让好龙的“叶公”们挺伤神。一位专事图书豪华版包装的印刷商说:买股票,大笔资金被套牢;炒黄金,碰上华尔街金融大鳄们高位接棒;存银行,利息不增反而导致贬值……有需求就有市场。我现在干的是“面子工程”,和设计装修的活儿一样是个来钱道儿,咱不做“内容”做“形象”。

噢,难怪现在有一个热词叫“土豪”,土豪加文化,叫“土豪金”。经典国学,被一些人称之为中国人永不贬值的“软黄金”,贴金的人身份指数似乎猛地高起来了,即使不入“仕”,咱也是“士”嘛!陆游讲“岁月诗编里,江湖旅色中”,人生在路上,岂能无诗文?学问高,方显示身价尊贵,靠谱。于是,经典读物,粉丝跃跃;国学大师,批量现身,MBA,EMBA有教无类。不过,一些主讲“国学课程”的金牌讲师,其古文掌握程度恐怕也只有初中水平。老祖宗的智慧都浓缩在生涩的文字里,如果讲授的古文,语音、语用都不在规范之列,误人子弟就在所难免了。“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特别是对古汉语的通假、避讳、语气词、文言虚词掌握得差,就无

法对经典的作品阅释精当,俗解其义。在台湾的所有小学,你一进校门,当头就是四个大字:“礼义廉耻”。随便找个孩子问其意,他马上会告诉你:礼,规规矩矩的态度;义,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清清白白的辨别;耻,切切实实的觉悟。

而在海峡这边的内地,一些当先生的和当弟子的古汉语水平不分伯仲,这是中国语文教育、教学之悲哀。你不行,我更不行,半斤对八两。当我们满怀喜悦试图深入了解那令人神往的中华文明或文化传统时,读不懂的滋味又常常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和尴尬。国人难学国文,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萦绕在心头且挥之不去的心结。

没有文以载道,何来文化兴邦?一边是“国学热”马达声声,一边是语文无语冷寂舱底。同在一船上,又怎能不一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滞后的认知召唤超前的启蒙

父亲是一家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社的负责人之一。用他的话说,十年过手千万字,竟无一篇可免检。与修改语法病句、修辞病句、逻辑病句相比,校正错别字倒是最轻松的活儿。“无错不成文,有病才成篇。”老爸道出了许多职业文字工作者的心声。《收获》杂志编审廖增湖说,“语言教育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他开了个专栏叫“语文之痛”。“语文教育的核心思想是认写文字和阅读经典。”他的观点是正确的,问题是,学生们及其家长是不是这样认为。什么有用,什么无用?什么是营养,什么是非营养?当头脑被多元思潮“洗脑”后,人们就会产生“无恋”的移情心理。一篇《赤壁赋》,苏轼写得那么美,可现实中有几个中学生真正喜欢学、愿意背?

高中的语文课本全五册,古文数量约占全部课文的46%,第一册所占比例25%,第二册50%,第三册62.5%,第四册62.5%,第五册31%。哪一册都不乏经典诗文,经、史、子、集中的名篇多是必学、必考的。可以说,即使老师不使用灌输之法,学生也基本可以啃下相关文言知识,对将来阅读经典亦是有帮助的。但经典离语文依然很远。尽管当老师的既“劝学”又“师说”,想那荀子、韩愈仍在故国神游,古贤们五百年前频频回眸,怎换不来今生擦肩?是代沟吗?非也,乃社会氛围使然。

且看周遭,难见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于诗词古语,综艺节目在调侃,影视剧情在滥用,街头广告在篡改。现今英语大行其道,母语被搁置一边。湖北省大学语文课现状调查结果:在91所高校中,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不到40%,课时也逐渐减少,超过八成任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前景表示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将汉语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上海某地大学汉语课程学分分值仅为2分,而理工科专业学分最低也要6分。顶尖高校纷纷拿汉语课开刀,理由多是学生“不热衷”、“不屑于”、“不主动”云云。作为人文性课程,汉语属通识教育,考评太低,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的热情一直不高。一所高校多次进行课程测评,汉语课在综合排名中居倒数第二位。

有学者感叹人心不古,斯文坠地,其声呜呜然。而现实之虞往往来自“学什么”必须与职业前景相关联。一项覆盖813所学校的调查显示,报考中文专业的高考生年年递减。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2个专业中排名第88位。即使中文系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从事教育及培训岗位的比例也仅为19%,且平均跳槽时间为1.9年。从事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老教师退休在即,而新教师补岗速度日趋放缓,青黄不接现象已成必然,特别是优秀语文教师,师资力量尤其匮乏。

语文之帅是经典,经典之基是语文。道家讲,“积点滴成江湖”。语文的危机,就是文化经典传承的危机。自称“其他学科差,语文尚可学”的大文化人——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擅写一副对联:“藏书万卷可教子,置田千亩皆种松”。试问,万卷经典谁读?语文松苗谁栽?基于这样的问题,滞后的认知召唤超前的启蒙。

总有一种启动从现在开始

2011年春节,与父亲开车去北京。当时雾霾不是很严重,心目中的超级都市样貌还算清晰。车至长安街国家博物馆处,一座高大雕像摄入眸子,啊,是孔子!面对新落成的9.5米高的孔子雕像,父亲嘱我说:“我们欠孔子三拜……”于是,我们站定,揖手施礼。第一拜,拜“子曰”历史的坚守;第二拜,拜老人家对道德的呼唤;第三拜,拜圣贤洗尽铅华的纯真。自觉与孔子同道,教学于文化讲坛。先师在上,我欠他老人家的,又何止三拜!

吾辈皆称龙的传人,龙有五色,首尾腾跃。然,先贤告诉我等“失其魂魄,五色无主”。在这浮躁的世界

里,仅有被树碑的文化仪式能存续民族的定力吗?让晦涩的文字生动地普及经典名篇,传之久远,需要所有与文化搭界的职业人,草拟一张践行“铸魂”的蓝图。

《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成语英雄》等一系列传播大众语文的节目出台了,让人为之一喜。故借用“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男厕用语,表示赞赏。沉沉重重的时光巨擘,打磨出这一个个灵动鲜活的勾连字符;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淘漉出这一滩滩斑驳陆离的点横撇捺,晾晒在那里,像一道道几何题,在考问着我们的智商。

考的是孩子们,汗颜的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一项民调显示,98.8%的人坦言自己曾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其中,29.5%的参访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况;89.2%的参访者赞同在全社会倡导汉字书写文化。经典源于语文,语文基于汉字。捧文读字,阅五千年中华长卷,我掂量着马克思的一个著名比喻,希腊是人类中“正常的儿童”,而中国是个“早熟的儿童”。时至今日,这个比喻依旧生动、准确而深刻。早熟的儿童一般会吃很多苦,他们的思想和意志也得到充分锻炼。且不说四书五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排成的文化经典帆影如阵,也不论老庄、孔孟偕一代代弟子拉纤背影如弓,仅一篇《孙子兵法》就极富有生命力,让世界感知“三奇”:一奇是跨越两千五百多年时空,仍有用;二奇在于不到六千字的篇幅,却蕴含方方面面的谋略;三奇是它不仅被奉为兵家宝典,更被各行各业人士视为智慧宝库。智、信、仁、勇、严之“五德”,均可启迪人才能力素质培养。这“早熟”的文化基座,我们后人不该好好“受用”吗?

法国一个名叫“法国未来”的民间组织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怒斥“巴黎街道上的英语词汇比纳粹占领时期的德语词汇还要多”。法国人民应该就捍卫法语进行一场全国性大辩论。学者程方平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把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英语成了人们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噩梦”。

终于有好消息传来。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分数将增加30分。这个信息发出后,凤凰网进行了有59901人参与的“你如何看待北京高考改革”的民调。“对国学教育的重视反映在分数比重上”的支持率达83%。可见,这种强化汉语的改革方向深得民心。

在同一时间段,又有好消息传来。包括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内的近三十所中学,尝试使用来自台湾的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素质教材》。 这套教材在台湾地区已经使用了60年,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教材一共分为两册,上册是“论语选读”,下册为“孟子选读”与“学庸选读”。望百之年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说:“一些国家还在倡导我们的‘经’,可是我们自己却不读‘经’,这是中国人应该反省的问题。”隋朝王通在《文中子》中留下名言:“病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那些莫视传统、亵渎经典之行为,难道不觉数典忘祖之耻吗?知耻而改过,善莫大焉。

当年将中国划定为“第三世界”,是基于国际战略的考虑,但论中华文化之厚重,中国绝对是“第一世界”。“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已经成为强大中国走向世界的最好声音。截至2012年年底,全世界已有108个国家建立400所孔子学院,14所中国文化中心驻扎海外。从一开始的“送文化”变为现在的“种文化”。对外,我们要有广播中国文化的“世界观”,赢得更大的和平发展话语权;对内,我们要守住根和源的“价值观”。任何一种文明,都由三部分组成:方式、精神和价值。价值外化,就表现为精神,精神落实就表现为方式。方式其表,精神居中,价值是内核,是为“文明三要素”。焉知语文方式里没有价值内核?

文明是液态的,上善若水。船行水中,经典和语文同唱一首歌:“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