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国文学经典原著进课堂之刍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国文学经典原著进课堂之刍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我国大学生甚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严重影响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材的编撰和采用电影电视等音像资料,将外国文学经典原著引入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文学课形象生动和审美教育的特点,又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外国文学名著;课堂教学;大学生

外国文学是指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从空间而言,外国文学既包括了被称为东方文学的亚非各国文学,也涵盖了被称为西方文学的欧美各国文学。从时间而言,外国文学则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无比宽广的知识领域,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因而一直以来外国文学作家作品在我国广大读者中备受欢迎,外国文学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同时也是我国各类高校文学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而且这一必修课目近年来更是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教材编撰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不少成绩,当然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课堂授课过程中外国文学经典原著的分析讲解谈谈个人的粗浅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促进我国高校外国文学学科建设。

当前高校外国文学授课实践中普遍存在大学生很少阅读原著的现象,多数学生都是以高校多数教材中的作品故事梗概代替对原著的品读,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认识,更不利于学生文学审美鉴赏力的提高。造成这一状况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首先,我国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课时在高校教改背景下大幅压缩,教师讲授作品受限。众所周知,文学课应是作家论、作品论、文学理论和发展史的四位一体,作家作品更是基础和前提。但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由知识的积累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变,强调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大量公共课的开设和讲授在带给大学生多学科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导致专业课课时的大幅度缩减。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建构较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面面俱到,作家作品、流派思潮、历史发展等都要有所涉及,就很难在作家作品的分析方面有所深入和全面,对作品的品读基本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学生自然也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经典原著的阅读。

其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大学生不读或少读外国文学作品、甚至不懂外国文学作品。世界各国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发展轨迹和宗教背景,文学理念和审美追求不尽相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距甚远。尤其是20世纪欧美文学作品在人文观念、美学思想和艺术技巧上,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例如盛行于20世纪欧洲文坛的意识流小说以其跳跃的思维,不加标点的文字叙述为特征,习惯了生活流叙述方式的中国读者就很难理解接受。对于阅读习惯和阅读模式都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我国大学生而言,文学的接受过程面临着不断地改变和调整,多少会使他们产生畏难与疲倦心态。这种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授课中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审美感知,也间接导致大学生对作家作品的陌生和疏离。

最后,社会传媒的繁复多样使大学生的阅读出现多元化趋势。伴随人类历史迈入21世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崛起的时代,网络文化、数字化生存、资源共享等全新理念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信息化、网络化的多媒体既是他们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感受事物、认知事物的方式日趋多样。

鉴于上述多种原因,现今的大学生缺乏阅读外国文学经典原著的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与外国文学原著的远离和排斥,削弱他们对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深邃思想意蕴和高超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领悟,严重妨碍了学生们外国文学基础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更遑论通过欣赏作品提高文学的审美能力。这无疑是高校外国文学授课的薄弱环节,也是当前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若想充分调动我国大学生品读经典大作的积极性,将外国文学原著引入高校课堂教学,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和方法得以解决:

其一是教材的编撰应注重原著文本阅读,偏重作家作品分析。外国文学作为我国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其教材的编撰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我国现已出版的多达百余种的外国文学教材来看,由于受到教材编写意图和容量以及教材使用对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编撰教材存在很多类型,而且这些林林种种的教材的编写基本上又体现为重体系建构,求知识系统,导致架构偏大、内容偏多,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教材内容多而计划课时少的矛盾,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总免不了顾此失彼,难以全面深入掌控讲授教学内容,作品分析更是常被忽略,无暇顾及,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流于空泛,作品阅读往往是匆匆点到,流于形式。

因此,针对目前学生阅读量极少的现象,高校外国文学教材的编撰应淡化多数教材过重过细的历史梳理,精选外国文学史每一段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著的原文节选,教材的重点在于解读和评析各个时期蕴含丰厚、思想深刻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欣赏,弥补学生不读原著的缺失。这种类型的教材在内容上侧重原著及相关评析,对东西方文学史只做粗线条的勾勒,学生对外国文学知识体系基本清楚即可。这种教学内容设置的详略得当,把握扼要、突出重点,避免了大而全的单纯知识性的积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充分认知文学作品,领略作品思想与艺术特质,突出教学重点,加强教学效果,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在文学原著字里行间的感性熏染中,体验艺术的魅力,在立意高远、涵盖深广的大家大作的研读中感受人文精神的脉动,在文学殿堂广阔的空间里感知人类对真善美的至高追求,驰骋想象,放飞精神,陶冶性情,由文学审美鉴赏力的提高进而带动学生道德、人格、文化学识等方面的成长,以达到塑造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阵地。

其二,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音像资料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学原著的感性认知。作为人类文明的优秀遗产,外国文学作品得到各国读者的重视和青睐。人们不仅以传统纸质媒介方式传播其永恒的艺术魅力,更选择以影视技术突显其审美张力。从根据《荷马史诗》改编的电影《特洛伊》到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为原型的电影《苔丝》,以及以《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等作品为蓝本拍摄的电视剧,可以说几乎外国文学史上所有经典作品都被当代影视导演们搬上银幕,深受各国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些依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结合现代高科技的影视技术,以极具生动形象的视觉震撼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这些影视作品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与传统纸质书本教学相比较,采用影视音像资料增强了文学课教学的形象性,符合文学课的特点与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播放文学巨著的音像,让学生直面名著,文字性的作品具象化,平面性的作品立体化,静止的作品生动化,一维度的作品多维化,单调性的作品多样化,充分体现了文学课教学形象生动、有声有色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由知识的积累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变,强化人文精神,重视非智力因素,注重能力培养应成为教学之重,而文学审美力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组成。高校外国文学授课中将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篇的原文节选引入课堂,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阅读欣赏,弥补了学生不读原著的缺失,既突出了文学课的生动形象性和审美教育性两大特征,又在锻炼学生文学鉴赏力的同时,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夸美纽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版

[2]《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麟 王承绪 编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198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