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舒服”的束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只鸟儿栖息在沙漠里的一棵枯树上,它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一天,风暴骤起,刮倒了这棵枯树。可怜的鸟儿只得竭尽所能,千辛万苦地飞了很远很远,另觅栖身之所。终于,它来到了一片大森林,林中开满了各色的花朵,流着潺潺的溪水。鸟儿感叹地说:“这儿才是我们鸟类的天堂啊!”
可别小看这枯树,对于许许多多的鸟儿来说,它既是一种不忍舍弃的舒服,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枯树存在一天,鸟儿们就在这里拖延一天,留恋并满足着拥有枯树的生活而不思改变现状,更别指望它们内心可以滋生寻找森林的雄心。鸟儿应该感谢那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刮倒了那棵枯树,让它们在顿失枯树舒服的同时也摆脱了内心的束缚,让生命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也成就了“体验远翔”和“享受森林”的经历。
由此联想到教育,让一些孩子陶醉其中的“舒服”汹涌澎湃:在家里家长像小皇帝一样精心呵护,在学校里老师像花朵一样悉心照顾;让一些教师乐在其中的“舒服”各有不同:要么是同事间难以割舍的默契情缘,要么是学校领导高看一眼的赏识情谊;让一些学校自得其乐的“舒服”连绵不断:昨天领导光临满意,今天竞赛成绩出众,明天承接现场成功;平淡的日子里很难经历到让自己感到难堪的劣性刺激,于是,大家天天依赖留恋这温馨的熟悉的“舒服”,不去考虑也不再顾惜,各种如影随形的“束缚”已经让自己失去了更广阔的自主天地、更多更有价值的自我学习和特色实践机会。
毋庸置疑,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营造出的“舒服”的教育环境,对于拥有者都是个体成长中的一种幸运,无论育人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格外珍视这样的资源,让其成为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加油站”,充分汲取和利用其中符合自身需求的营养。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都属于自己的“成长枯树”,不可依恋,更不可以沉醉其中而不忍离去,在利用这棵“枯树”做好远行的准备后,应该及时迈出自己前行的脚步。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并不等同于舒服的环境,育人者或者管理者,都应该不断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更新自己的育人方法、改变自己的育人习惯,让“舒服式束缚”难觅生存空间。教育要培养社会化的人,要能适应客观现实。社会是复杂的,人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论是家长、教师,都不应该在育人实践中像井底之蛙一样墨守陈规,守着自己的“枯树”不忍离开。近几年,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好孩子”“好教师”因为一些小事情、小挫折或情绪失控成乱,或离家出走难觅,或精神抑郁成病……这难道不就是“舒服式束缚”对教育的毒害吗?孟子“苦其心志”的说法,就是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大胆地走出自己固有的育人思维定势,善于砍断自己的“成长枯树”和“育人枯树”,也要善于帮助孩子们拥有砍断“成长枯树”的能力,从而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战胜自我,健康成长。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应该是可以不断拓展的,育人者或者管理者,都应该不断深化学习实践,在不断拓展成长空间和教育空间的同时,更应善于引导和培养孩子们自主创新和勇于开拓的意识与能力。不论是出类拔萃者,还是默默无闻者,都不应整日依恋自己的那棵“枯树”而不肯去尝试新鲜的环境。许多“回头浪子”的例子常常让大家感叹不已,在刮目相看之余只要稍加审视,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成功其实也不是偶然的,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屡考屡败,却屡败不弃。虽然受到的批评和冷遇很多,但是他们也从中体验到一次又一次“枯树”被刮倒的滋味,也经历过许多寻找“森林”的复杂体验,于是,他们的胸襟练得开阔了,意志磨得坚强了,他们成功的机会当然也就多了。
无论是育人者,还是被教育者,只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敢于和善于摆脱“舒服”的“束缚”,才会让育人工作保持健康的态势并避开无奈停滞的局面,育人技艺才会走出墨守陈规而趋向不断创新,育人效果才会抛却事倍功半而趋向事半功倍,育人实践中才会不断呈现出“森林景致”。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枣庄,277101)
编辑/何 妍 黄才玲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