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科学资料研究课的合作学习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料研究课是科学课的一种特殊课型,特点是以资料研究为学习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资料研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更能加强学生利用资料进行辨析的能力。小学科学课要求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资料研究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资料研究课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资料研究课需要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料,因此在人数上一般以6~8人为单位小组,划分小组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知识水平,尽量做到各组能力水平的均衡。小组成员的分工为小组长、资料收集员、资料整理员、汇报员等。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纪律调控和全组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工作;资料收集员要多名,使收集的资料尽量丰富多样;资料整理员负责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组合;汇报员根据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汇报与交流。每一个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轮流担任,也可以同时兼任,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资料研究课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出两种实用的教学模式(见图1、图2)。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生命之水》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以及它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课前组建了5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围绕“水和生命的密切关系”这一主题,从水与植物的关系、水与动物的关系、水与人类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三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但缺乏收集信息的方法与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进行信息收集方法的指导。比如,上网搜索相关资料、查阅报刊杂志、请教长辈或他人、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等,这样多渠道、大范围的收集可以让信息更全面、更丰富。收集资料后,学生回到课堂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把大量的原始资料集中进行整理、提炼,并制作成知识卡片和展板。这种短时间、高效率的海量信息处理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接下来,各组汇报员汇报本组整理好的资料,展示展板,在班内进行交流,同学们参观展板。教师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水与生命的相关图片,使学生获得视觉体验,再一次体会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最后,请学生续写课本中的科学小诗《因为有你》,将自己的深刻体会融于诗中,来赞美生命之水,以此深化主题。
以《拯救野生动物》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叫野生动物;了解有些动物已经灭绝、有些动物正在濒临灭绝的现状,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针对这一教学目标,及野生动物离我们生活较远这一现状,教师要在课前着手准备,收集大量关于野生动物的资料,制作成交互性较强的课件。学生在课件中可以自由地浏览,还可以进入论坛或者教师推荐的相关网站,由此构建一个网络课堂。
在课堂开始,学生在网络教室中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其中每个小组中有小组长1名,汇报员1名,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员4~6名。在网络教室中,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野生动物的知识,并认真记录课件中的主题知识和相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常见的野生动物,还学会了信息交流,开拓了视野。在学生论坛中,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就杀害小鸟、乱砍树木、河水污染等问题进行观点的阐述。最后,每个组的汇报员对教师提出的以上问题进行汇报,并与其他组成员进行交流。在总结活动中,各个组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设计一条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与倡议。
两种教学模式将合作学习有效运用于课堂,使资料研究课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在资料研究课中,运用合作学习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知识水平人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每个学生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优秀生帮助后进生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收集、整理资料方面,充分发挥了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利用合作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同时,把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