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S”式作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S”式作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作文能力,是广大语文老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了详细论述并提供了借鉴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S”式 作文教学 具体运用 反思

一、背景

在我校开展的“寄宿制初中语文小练笔设计与辅导”的课题研究中,我主要负责“习作小练笔有效辅导研究”。为此,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进行“S”式作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具体运用

所谓“S”式作文教学,即采用逐渐爬升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其特点是:读、写、评相结合,在讨论中启迪,在交流中借鉴,在反复中升华。逐渐爬升是目标,反复与渐进是主要原则,学生自主和师生互动是主要活动方式,读、写、评是主要教学方法。

这种作文教学法主要建立在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语文学科本身学习的规律性上。

从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上看,对一个事物的掌握,需要一个反复多次逐步展开逐渐深入的过程。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从理论认识到初步掌握再到巩固发展,这一过程在写作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写作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从不会到会、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的。

从语文学科学习固有的规律性上看,同类知识往往在不同阶段的反复恰恰是不同层次上需要完成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同是唐诗宋词,小学生要学,中学生要学,大学生还要学,直至研究生博士生学习内容可以完全相同,但学习的要求则有天壤之别,学习的感知、感受、感悟也有很相大不同,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境界等都有很大差异。

语文学科这种循环反复、逐渐爬升的特征在“S”式作文教学中就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在充满人文情感的作文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素质与能力,通过整体把握,细部积累,逐步沉淀,反复陶冶,最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具体操作一般经过读、写、评这样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

下面就以话题作文“母爱”来略作剖析。

第一步,写法指导――学习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都说情难画,那么靠什么画情呢?细节描写有什么特点呢?它有什么作用呢?接着对学生明确细节描写的特点及作用。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组成的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渗透在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技巧。在学生明确了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后,再通过例文的学习去理解,让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并且把生活实际与写作实际联系起来,贴近学生,深入浅出,使写作教学更为生动活泼,从感性走向理性,再以理性指导写作实践。

第二步,师布置作文,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学生练习作文。

第三步,评讲作文,正反比较,总结得失。评讲的过程是总结该次作文的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再写,就能在认识深化的情形下让写作深入下去。

印学生习作供评讲用,同时作第二次写作的素材:

母 爱

人们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可是这种爱我就是体会不到,我听到的都是母亲不停地嗦。听了十四年的我,对母亲也越来越反感,总嫌她在我耳边嗦个不停,所以也经常和母亲吵嘴。我真的好想离开这个家,离开她,从此听不到她的嗦。可是那一次,我对母亲的嗦改变了看法。

今天要和同学去野营,妈妈又在我旁边嗦个不停。妈妈嘱咐我什么东西都带过去,把什么事都嘱咐了一遍。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嗦。这样子,真有点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嗦得要死。我受不了了,烦死了,赶紧拽东西连人一起逃走。两天后,我回了家。妈妈拿着我的行李,又开始念咒语,边说边看看我有没有受伤。我本身对她的嗦就很烦躁,再加上野营的疲劳,气全发在了妈妈的身上。“别老在我耳边嗦好不好啊!”我的话一说完,我马上逃到自己的房间里。半夜,我听到妈妈在哭泣,我赶紧进去,拭干妈妈的眼泪。我和妈妈紧紧相拥。

这一刻,我才发现嗦也是一种爱。

为了使学生明白以“母爱”为话题这样的文章该怎么写,如何避免失误,让学生对所提供的习作范文展开充分的讨论,要求讨论必须结合学生自己的作文进行,要求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这篇习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写作的整体构思和细节处理上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写作的表现手法和表达语言上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题目为什么要改,等等,这一切实际上为改写指明了方向。大多数学生经过这一次讨论之后,对改写都能做到心中有底了。他们说:“老师,我们心中有数了。”

第四步,课外阅读,学生自己找有关细节描写的材料或细节描写成功的文章。要求适当摘抄并交流。

第五步,再写。要求学生改写上文。宜用第一人称,也可以改用其他人称。

第二次写作,从话题作文变为供材料的命题作文,学生写作虽然有所束缚,但是写作的目标明确,可比性强,所以学生的实际印象更强烈,感受更深刻。由于有了第一次作文的经验教训,也有第一次作文评讲和第二次阅读带来的较为自觉的写作意识和写作状态,因此第二次写作的情况就大大好转,好的和比较好的作文占到75%,而第一次写作好作文仅12%;不及格作文第一次有20%,第二次没有,而且不是细节处理的问题,而是离开了改写的要求造成的。

第六步,评讲作文,师生互动,深化理解。作为比较,也为了更好地摸清写此类作文的脉络,以及更有发言权,教师也下水作文,并且把它印发给学生讨论,与学生作文一起参悟,使学生对第二次作文无论于写作实践还是于理性感悟,都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作文(供比较评析用):

嗦也是一种爱

小时候,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呵护和关心的话语。如今,渐渐长大的我,对母亲的叮咛越来越反感,总嫌它在我耳边嗦个不停。

那天,蔚蓝色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的心儿早已飞到蓝天中自由翱翔了。因为今天要和同学们去野营,所以妈妈一早就开始在我耳边嗦起来。妈妈嘱咐我把该带的什么东西都带过去,路上要注意什么,把什么事都嘱咐了一遍,只差把自己也带过去了。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嗦:“孩子啊,记得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衣服要穿暖和一点,走路时要小心,别把自己给摔了……”这样子,真有点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嗦得要死。

我捂住耳朵说:“妈,时间要到了,你别说了,我先走了,妈妈拜拜!”我赶紧连东西带人一起逃走,不然,我会被烦死。

两天后,我带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妈妈又开始念咒语:“怎么样,好玩吗?有没有感冒?有没有摔着……”妈妈拿着我的行李,边说边看看我有没有受伤。野营时的疲劳使我回到家第一想做的是先好好休息一下,没想到又是妈妈的无休止的嗦,我简直是火上加油,气全发在了妈妈的身上。“妈,我已经长大了,我的事能自己处理,您别老在我耳边嗦好不好啊,总让我感到烦!”我的话一出口,妈妈这时突然停住了,我注意到妈妈的眼眶微微的红润。我的心不禁一颤,赶紧避开跑到房间里,坐在床上,这时我有点后悔了。

让我奇怪的是,过了好长时间,我没有听到妈妈的嗦声,我觉得有点反常。于是,我轻手轻脚地走到妈妈房间外,贴着房门我隐隐约约地听到妈妈哭泣的声音。我的心突然像被针扎一样的痛。我赶紧进去,拭干妈妈的眼泪,像小时候似的依偎在她怀里:“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没事,你说得对,你已经长大了……”我和妈妈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此刻,我才发现嗦也是一种爱,只要你敞开心去接受,你就会发现自己是一艘停在温暖港湾中的船只,正被细心呵护着。

这篇下水作文不是什么佳作,但是针对性较强,能有效说明问题。在和学生讨论评析的过程中,我强调细节描写可以结合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景物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中,以有效刻画人物、表现感情、渲染气氛等,使得同学们对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及人物塑造的方式和作用认识得更清楚了。

第七步,三写,再在细节描写上作文。话题作文:真情。注意:构思立意,细节选择,表现手法,语言提炼。

读写结合,赏析联系,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在讨论中启迪,在交流中借鉴,在比较中提高,在反复中深化,在他悟与自悟中升华。

第八步,把三次作文中的学生佳作推选出来,出一本小集子,人手一册。师生共同为佳作写评语。其别好的则向上推荐。

经过这样一个“S”式逐渐爬升的过程,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几点反思

1.“S”式作文教学由于要经过“读―写―评”这样几轮循环反复逐渐爬升的过程,因此,在训练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存在实际操作较为困难的问题。

2.由于学生基本上是在教师指导下作文的,因此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的细节中寻找到折射世界的水珠。

3.如何既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训练模式下提高水平,又让学生得到完全的解放,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从而让他们的习作真正反映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仍值得探索。

以上是我遵循语文教学固有的规律在写作上所作的尝试,语文作文教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新教学方法.吉林科技出版社.

[2]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