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书·艺文志》缺录一批西汉存在的易学书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书·艺文志》缺录一批西汉存在的易学书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志》书目单缺录一批西汉时期存在的重要易学书籍,如《古文易经》、《费直易》、《高相易》、《慎始易说》、《连山》、《归藏》及某些京房易作品。这个现象说明余嘉锡《古书通例》的《汉志》论有严重错误,因而学界不应继续引用它以论伪某些古籍。

关键词:《汉书艺文志》;易学书;余嘉锡

中图分类号:K234,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69-01

《汉书・艺文志》(简称《汉志》)长期是学界用以确认某些古籍在汉代是否存在的依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易学古籍,汉代存在、乃至《汉志》谈及而未在书目里载录;因此,不能由《汉志》书目未录某书而推导云汉代没有该书、后世伪造之;余嘉锡名著《古书通例》的《汉志》论在当代盛行,但它是错误的。

一、《汉志》缺录的一批易学书籍

(一)《汉志》谈及而缺录的有三种

《汉志》“易”类结语云:“汉兴,田何传之;迄于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而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以中《古文易经》校施、孟、梁丘经,或脱去‘无咎’、‘悔亡’。唯费氏经与古文同。”《汉志》“易”类书目有施、孟、梁丘、京氏之易,却没有《古文易经》、《费直易》、《高相易》。《古文易经》是校勘三家今文《易经》(即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的底本,地位重要,居然不被列入《汉志》书目。

费直易被比对过,所以知道“唯费氏经与古文同”。而且,费氏经很重要,它在东汉中后期崛起,为后世的流行版《周易》的祖本。《后汉书・儒林传・范升》云:“京氏既立,费氏怨望。”是谈西汉情况。《后汉书・儒林传・孙期》云:“建武中,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后马融亦为其传。融受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由于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继承费氏经、及唐代学者研究郑玄学说,费氏经成为后世《周易》的祖本。

高氏易也被比对过,有的文字异于《古文易经》,否则不会说“唯费氏经与古文同”。

(二)西汉学者多次引用的《慎始易说》,《汉志》缺录

《太史公自序》云:“《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大戴记・保傅》云:“《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礼记・经解篇》云:“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引文小异,有的应该是记忆性引用,也说明该书在当时知名。被多家引用,应该不是独本。笔者以为,该易传可曰《慎始易说》,当是先秦作品,西汉的易说没有权威性,不会被称以“易曰”。而《汉志》缺录之。

(三)《连山》《归藏》,《汉志》缺录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云:“(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其《筮人》云:“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桓谭在东汉初期所著的《新论・正经第九》云:“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这两部著名易典,《汉志》缺录,唐代柳宗元以来,历代学者因而怀疑其伪。

(四)有的京房易作品,《汉志》缺录

《汉志》云:“有施、孟、梁丘、京氏,列于学官。”京房易:《汉志》载三种(《孟氏京房》十一篇,《灾异孟氏京房》六十六篇,《京氏段嘉》十二篇),《隋志》载十种七十三卷,《唐志》载六种三十三卷,宋郑樵《通志》载二十种一百零九卷。《隋志》所载京房作品有的应该是《汉志》缺录的。

二、这些缺录的易学书籍,反对余嘉锡的《汉志》论

(一)余嘉锡《汉志》论

现代著名的古文献学家余嘉锡的《汉志》,其名著《古书通例》说:

案刘向奉诏校书合中外之本(管、晏书录均云,凡中外书若干篇),考民间书之有无(管子书录云:‘《九府》书,民间无有’),杀青缮写,著为《别录》。子歆继之,总群书而奏其《七略》。宜乎举天下之书尽归著录,无复遗逸矣。

是《七略》及《汉志》皆有不著录之书也。以班固本书之说推之,其故有三:民间所有,秘府未收……国家法制,专官典守,不入校雠……前汉末年人着作,未入中秘者,《七略》不收,《汉书》亦遂不补。

《古书通例》所谓《七略》《汉志》宜乎尽录论和《汉志》未录现象三因论,论被当代古文献学界广泛引用,被视为权威看法,被众多学者作为论伪某古籍的依据。

说明:《七略》是《汉志》的蓝本,谈《七略》是间接地谈《汉志》。

(二)余氏《汉志》论之误

“考民间书之有无……宜乎举天下之书尽归著录”:《汉志》云“民间有费、高二家之说”,刘向主导的校勘工程得知“唯费氏经与古文同”。可是,没有“尽归著录”。

费、高二家之说,已经为秘府收录,故刘向们拿它们与朝廷五经博士的易书比对之。而且,西汉时期存在的重要易学书籍《汉志》缺录,不限于费、高二家。这是余嘉锡《汉志》未录现象三因论解释不了的。

这些情况说明,余嘉锡《古书通例》的《汉志》论存在严重错误,因而学界不应继续引用它以论伪某些古籍。

参考文献:

[1]卢央.京氏易传解读・京氏易传・点校凡例[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2]余嘉锡.古书通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