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斯·哈克材料语言的艺术性延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斯·哈克材料语言的艺术性延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些评论家称哈克为“政治性”的艺术家,但我却认为他是当代最真实的艺术家。其思想和作品具有相当的批判性,这样就使其材料语言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特殊的文化效应。其意图是明显且深刻的:那就是揭示问题,讽刺现实以及警示大众和追求自由。哈克将拼贴装置的语言形式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化和多元化,这得益于他坚持自由,要求打破限制,使艺术回归于最真实、最直接、最能说明问题状态。

关键词:批判性;文化效应;材料指向性; 艺术标尺

中图分类号:J1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在全球化形式的影响下,当代艺术的发展很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些特定领域的文化和商业机制。伴随着这些有机化制度和“同一性”技术原则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艺术创作和文化运营机制的特殊语境和体制化的发展环境。这样的发展趋势促使了艺术“工具化”和“商品化”的形成,从而也就导致了以经济利益为准的消费文化和以政治目的为准的文化侵略政策同时对艺术自由领地进行包围局面的产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艺术“形式自由化”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这样的文化语境严重影响了艺术的独立性,使艺术发展形成了“体系化”。这样的“体制化”不仅严重破坏了艺术的自由度,同时也蒙蔽了一些艺术家的眼睛,使其在创造性纬度展开方面丧失了主体判断能力,从而去追求那些缺乏真理的虚无形式。“一切真理的内容都要求自由,要求独立于艺术的一切先天主义、一切规范论、一切历史决定论的影响之外。”①哈希达布巴克特里基以美学的视角向我们揭示出当代艺术发展和艺术自由争取的新方向,那就是要求打破“体系化”、“同一性”束缚的批判性美学观念。这也正是艺术家汉斯哈克所坚持的主要艺术理念和材料语言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哲学深度的理论基础。哈克艺术作品的成功意义正是在于其在被动的艺术环境下敢于运用颠覆性的揭示力量,为人们捍卫自由的领地。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哈克具体的艺术作品来进一步分析其批判性和材料语言的特殊指向性是如何建立关系并发生作用的。

针对材料语言的运用,哈克以多元化、多维度的媒材表现对于实时政治的敏锐观察,他将材料所能发挥的指向性语言延伸到社会中所有能够批判的问题上去。“艺术上不产生行为上一致的新的形式”②,虽然哈克在艺术形式的铺排方面广泛的借鉴了达达主义的现成物拼贴和极简主义的空间装置等方法,但他绝不是阿多诺所说的只是形式主义的“同一化”复制。他把材料与历史的相关性和现实环境的妥协性以一种现成物的方式拿出来,然后再预设一个“否定化”的空间将现成物至于其中,表面上是一种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和对待方式,但当观者真正的将心灵思考纳入其中时就会发现其间激荡着表象和真实之间的巨大矛盾。同时哈克在作品中擅长运用图像和文字之间的张力,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的传递着真实的份量,代表着不容窜改与忽视的现实。哈克正是用这种“否定化的自由争取”方式将所要批判的现实性问题拉入到主体创造性的语境当中形成一种强有力的颠覆性震撼作用。这样一来哈克的作品就可以在体现出“社会化的艺术语境”的同时又展现出艺术反方向的自由解放能力。

“蓝色帆布”被认为是哈克在后极简主义时期的巅峰之作,当时很多艺术家开始关注于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形式的实质以及对作品片刻间的感知。此件作品由一条蓝色的布组成,布的四边由绳子绑紧,下端是一个不断旋转的电子风扇。在四面灰白的封闭环境中,这样的一件装置作品到底能向我们透漏出怎样的讯息,当时的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而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对“体制化”的艺术运营机制进行讽刺的典型作品。蓝色的帆布代表着对艺术自由的向往,唯有扬帆远航、乘风破浪才能无愧于艺术的神圣性。然而,紧绷的绳索和封闭的空间却使蓝帆处在固定和被压抑的位置上。这也就揭示了当下艺术环境严重缺乏自由的现实局面。哈克当然不会局限于这样的束缚,他创造性的在蓝帆下加上了一台电子风扇,蓝帆随着风扇吹出来的风上下浮动的时刻表现出的是一种内心的震撼和艺术自身的解放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一个微小的动作否定了整个空间的压抑性,甚至是打破了整个社会的“同一性”。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哈克是怎样使用通过理念化的指向性材料语言与他设置的“否定化”空间进行结合并发生作用的。由此,我们也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中去看看哈克是通过怎样的对话方式让大众接受他作品中材料特殊的指向性与批判理念。

熟悉哈克作品的人们会了解到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批判以及关于历史材料的运用一直都是哈克所关注的主题之一。为了更好的说明哈克接受型对话方式的运用问题,在这里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关于历史材料重置与再构建的意义。“创超如同突变的抽象界限,它们摆脱了表象世界的任务,这恰恰是因为它们布置了一种新形势的现实,历史只能在部分系统中重新把握和重置他们。”③“在形式和素材中,有蕴藏的历史,并通过它有蕴藏的精神。”④通过德勒兹和阿多诺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历史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它牵扯着社会发展的脉搏,一种蕴藏在其中的精神始终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历史材料同样具有相应的吸引力和存在价值,但是在具体运用当中必须使其与当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利用艺术化的手段将其重置于社会发展的即时语境中,将历史问题作为出发点引出与当下矛盾的对比,最后再从对比和批判中彰显出即真实又合理的自由发展规律。哈克遵循此规律在运用历史材料获取大众吸引力的同时,还利用了公共空间的“文化附和力”以及极具宣传效益的“文化标尺”展现方式形成了他独有的大众化语境交流平台。这种以材料指向性元素提出问题,以公共空间揭示矛盾,以明了的“文化标尺”说明问题的综合立体化的语言方式使哈克的作品具有了强劲的冲击力。在与大众获得广泛交流的同时,哈克的对话方式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批评机制,产生了巨大的文化效应。

作为一位批判性的当代艺术家汉斯哈克无疑是成功的,他运用自己独有的“否定化自由争取”方式很好的解决了材料语言运用与空间环境二者的关系以及材料的指向性意义与大众接受性之间对话方式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他坚韧不拔的精神毅力和不断的努力工作换取的。他曾经被“体制化”的制度排斥过,也被政治唆使的评论家抨击过,但他对自由追求的理念是那样的坚定,面对否定自由的恶势力是那样的勇敢,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心灵纯洁且意志坚定的人。哈克向来强调材料与观念不能二分,它们本是一体,这也就能够说明他的语言何以是如此的有力,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有旨趣,又是如此的接近自由。阿多诺说过“天才的素质就是对自由的把握”⑤汉斯哈克的艺术无疑是天才的艺术,他穷尽一生为的是向世界高呼“意志薄弱的人们,请你们放下虚假的伪装,让真实的自由进入你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主编《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2]阿多诺著《美学原理》巴里玛尔出版社 1995年版

[3]德勒兹和瓜塔里著《千高原》米卢里编 巴黎 1980年版

[4]阿多诺著《艺术与诸艺术》巴黎 德克雷德布鲁威出版社 2002年版

注解:

①阿莱斯艾尔雅维茨主编《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②阿多诺著《美学原理》巴里玛尔出版社 1995年版

③德勒兹和瓜塔里著《千高原》米卢里编 巴黎 1980年版

④阿多诺著《艺术与诸艺术》巴黎 德克雷德布鲁威出版社 2002年版

⑤阿多诺著《美学原理》巴里玛尔出版社 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