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率市场化下金融体系的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率市场化下金融体系的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10月24日起,人民银行在降息降准的同时,宣布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这是我国金融体系顶住压力,坚定走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实现资源配置决定作用的重要内容,将有力促进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体系。本文将从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历程出发,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是市场决定作用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意味着在配置资源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市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那么决定利率高低的自然也应该是市场。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配置资源效率高,能顺应多元需求的国家,经济发展就好。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是必然选择。利率市场化使资金价格发现功能全面增强,能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有真正发展前景的企业,体现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转换的关键时刻,全面放开利率管制为金融机构按照市场规律筛选支持的行业、企业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能更好地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达到将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从当前依靠规模控制向利率价格型转型的目标。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历久行艰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货币政策比较倚重数量型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亟待加快货币政策向价格型手段的转型。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目标。《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家确定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进程进行了定位即:兼顾相关改革,合理安排顺序,谨慎稳步推进。在上述方针的引领下,我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23年的改革历程。从1993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此后,人民银行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并在运行半年后放开了对拆借利率上限管制,实现利率水平完全由拆借双方自主决定。2004年10月,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放大为基准利率的0.9~1.7倍;自此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幅度逐步放宽。到2013年7月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下限转而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为确保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运行,中国人民银行还推出了LPR集中报价和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基础。人民银行有序逐步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限制。2012年6月,人民银行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在利率市场化推进到了最后阶段的时候,遇上了存款市场供求关系趋势性偏紧格局的制约。也实质性地影响了存款市场的供求关系,造成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推迟推出。为了加速利率改革,2015年8月29日,在新修订的《商业银行法》中去除了实施了20年的商业银行存贷比监管指标;9月,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率为平均法考核。这两项措施解决了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阻滞。2015年10月24日存款利率上下浮区间终于全部放开,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于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稳妥推进,在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全面放开后,各金融机构适应市场化预期保持了业务平稳发展态势。据调查,云南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浮15%到20%范围内,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利率上浮比例较大,达到30%左右。而经过对呈贡区各中小法人金融机构的调查后发现,这些法人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利率上浮20%~30%,大多数定期存款不同期限上浮比例亦在30%左右,还有个别金融机构的利率上浮率达到60%左右。这些金融机构正在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以实现自身资源按各自的经营目标进行配置。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关注问题

利率市场化是国民增加值在经济领域重新分配的一场重大的改革,通过利率水平、信贷可得性与融资结构变化等途径,利率市场化将对企业与居民的行为与福利产生深远影响,并最终影响国民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也带来了金融体系和企业经营上的新问题。

(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压力突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增加了处于融资劣势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引起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上升从而推高了贷款利率水平,从2013年贷款利率逐渐放开时的情况看,当年执行下浮利率贷款占比下降1.68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贷款占比下降1.98个百分点,相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却上升3.66个百分点。2014年执行下浮的比例进一步下降,上浮比例则大幅提升。利率市场化后这一压力将进一步显现。从小微企业的情形看这一状况更为突出,加之附加的还本付息安排苛刻,使其融资的实际利率更高。所以应特别关注利率市场化后小微企业面临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我国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历来多依靠银行贷款,这就带来以往银行以大规模获得高收益。据统计,2011年中国境内投放的各项贷款融资总额为546398亿元,超过同期其他债权融资规模的三倍以上。而在利率市场化后,再考虑到股市扩容和企业债券规模加速扩大的挤压作用,加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预计未来五年我国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将迅速下降至50%以内,非银行渠道融资占比则可能增至50%以上。其中,企业债券融资占比将可能达到20%左右,我国的社会融资方式将更加多元化,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银行业将面临规模收缩、利差收窄、盈利下降的挑战。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市场,金融机构在利率空间打开后因为利润导向而导致高风险领域的信贷增长,引起风险偏好明显上升。进而面临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的危险。与此同时,新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金融脱媒,由于其交易成本低,不可避免地对传统金融模式构成强大冲击,由于盈利空间的受挤压,商业银行利润创造停滞甚至下降,致使其资本补充和风险抵御能力下降,传统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三)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积累2008年金融危机,源于次贷,根源却在金融创新———信用违约互换。金融体系创新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及早意识到很多金融产品的复杂性使金融系统性风险难以估量。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更多地使用利率互换、利率期货等利率衍生品来管理风险。但这些金融工具的高杠杆也会将风险放大。理财业务快速增长,新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理财资金在表内外频繁转移,短期资金长期占用等期限错配问题很容易引发流动性缺口。2013年6月货币市场的“钱荒”就是金融创新发展对金融体系的一次警示,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四、科学化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作为极为重要的资金要素的价格反映,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同时,对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也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控制,人民银行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对过渡期做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认真科学应对和化解可能发生的风险。首先,我们要高度重视利率市场化后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对利率市场化取得的阶段性成就盲目乐观、预案缺失和消极应对都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为了有效防范风险,要制订各类可能风险的防范预案,以免风险到来时措手不及。要在货币政策、信贷制度、宏观调控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把握实体与虚拟两个经济时做到统筹兼顾,动态平衡,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其次,要政策助力,下大力气解决利率市场化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消除因市场利益主体逆向选择造成的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尝试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和建立政策小微企业金融机构以从根本上解决实体经济缺乏信贷支持问题。第三,构建全面系统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对金融新业态带来的跨市场风险传播高度重视,要完善金融管理体系联动协调,加强统筹监管。特别要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测;密切关注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防范流动性风险;对待金融创新,既要鼓励其规范发展,也不能忽视因过度创新带来的问题。

作者:胡海文 单位:人民银行呈贡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