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足课本,拓展课外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进行有效地衔接,真正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从充分发挥预习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外阅读内容,利用课后总结拓展课外阅读三方面论述了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效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还是很高的。新时代的语文学习已经摒弃了读死书、学死知识的旧模式,要求学生多拓展自己的阅读空间,增大阅读量,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接受能力强,仅仅依靠课内的阅读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总是有的放矢地进行着,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可是课外阅读却是零零星星,收效甚微。我们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觉得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有效衔接,既立足于语文课内知识,又拓展课外阅读,真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一、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从课外阅读中搜集资料,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环境。预习时,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搜集资料,更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在教学国标版小学语文《放飞蜻蜓》这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搜集与蜻蜓相关的知识,留到课堂上交流。课前,学生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资料,也有学生到网上搜集了与蜻蜓相关的信息。平时在生活中也常常能见到蜻蜓,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内容真让我大为震惊:许多学生从课外书本中搜集了蜻蜓身体各组织的结构特点,知道了蜻蜓的尾巴用来保持身体平衡,眼睛结构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组成的,又称为“复眼”;有的学生搜集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蜻蜓图画;有的学生搜集了与蜻蜓有关的古诗、谚语;还有的学生通过课外书籍知道了利用蜻蜓制造直升飞机的原理……课堂上,学生交流气氛十分浓厚,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轻松地进行了课外阅读,既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又让学生在交流中积累,在积累中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课堂中进行课外阅读,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学习动力。有时候,仅仅靠课文的几个优美词句、几个片段的描写、反复的几次朗读,根本就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能适时增加一些课外阅读信息,播下课外阅读的种子,必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揭题时补充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阅读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文本本身的解读,还应该让学生受到熏陶启迪,能从不同的角度读出新意,悟出内涵。教师可以在揭题时根据文章的内容、题材、作者等情况提供更多的信息,加深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在教学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故事中顾此失彼的小猴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学生为猴子顾此失彼最终一无所获而觉得可惜时,我话锋一转:“这只小猴子知道自己错了,觉得特别后悔。现在小猴子决定种植果树,等待果园的丰收。这次,小猴子会让小朋友们失望吗?小猴子又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兴趣正浓,听了我的故事导入,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文本中去探个究竟,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也就更高了。
2.解读文本时介绍课外知识,丰富学习内容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常常会借助自己的经验、学过的知识、看到的现象来理解,从而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根据需求及时渗透相关的课外内容,扩大阅读量,以促进学生更深地了解课文。学习《最后的姿势》一文时,情到深处,我拓展了在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教师见义勇为的文章,读着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再回到课本中,学生对谭千秋老师的敬佩更加深刻,读得也更有感情了,在写话练习中也写出了一篇篇令人动容的文字。
3.难点处补充课外阅读,深化感悟。
新课标准还指出: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有时候,教师费力的讲解,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适得其反。倘若教师在课文难点处加上学生容易理解的课外阅读知识,会让学生在难点处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的感觉,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诗歌时,虽然这篇文章篇幅较短,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现在学生对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文中的“扫荡”“机关”等词语,学生觉得特别陌生,教师也很难解释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于是,我选择了同样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歌颂英雄少年的故事《鸡毛信》,并播放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欺辱百姓的视频,学生立刻体会到了在那种险恶的环境下,王二小是多么伟大,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了。
在课堂总结收尾处做好课内外知识的延伸,其意义也十分深远。在教学《理想的风筝》的时候,快下课了,学生依然深深地感动于刘老师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刘老师饱含同情、敬爱的复杂情感,我适时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读读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去感受不同老师的不同性格特点。学完《三打白骨精》,我鼓励学生可以继续去读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了解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更多精彩的故事。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介绍学生再次翻开经典名著《水浒传》,去感受林冲的人物性格特征……有了这些课内知识的铺垫,学生再去读相关的文章著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生活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引入课外书籍中的活水,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地衔接,语文教学才会愈发生机勃勃,充满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杨增良.分析拓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2).
作者简介:姚娟,女,1985年8月出生,毕业于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就职于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