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留守小学生合力教育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留守小学生合力教育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出现了大量农村人涌向城镇等较发达地区的趋势,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成为“留守小学生”,这些孩子在缺失父母的关爱下,身体、心理都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教育,而只有结合群众的合力共同致力于留守小学生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合力;农村;留守小学生;教育

一、农村留守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消极

留守小学生在缺失父母关爱后,在对待人或事物时,总会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显得消极。

2.性格孤僻

留守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开始慢慢适应一个人的日子,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比较孤僻,不太适合和人群共同合作。

3.内心不平衡感

每次看到其他孩子得到父母关怀时,他们的内心有种不平衡感,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偏离。

4.认知水平较差

儿童时期是他们认知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时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可是他们的父母却在千里之外,不能在关键期使留守小学生的认知有较快发展,错过了这段时间导致他们认知水平较低。

5.焦虑与自卑

没有父母在身边一切事情靠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产生焦虑,在这种焦虑的心情下做事情会做得一团糟,得到的是大家的消极评价,时间久了他们不再有自信。

6.嫉妒与憎恨

弱小的他们总会遭到“强者”的欺负使他们产生憎恨和仇视。

7.人生观出现转变或偏移

父母外出打工挣钱,给他们一种错误的认识:上学并不重要,还不如早早出去打工,使他们的人生观发生偏移。

8.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和老人在一起的孩子会习惯老人不爱热闹的态度,不善于和外界多交流。

二、农村留守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可是父母在孩子需要其对自己教育时不在身边,在智力、情感、卫生等方面都得不到好的教育。

2.学校教育对留守小学生的关爱缺失

在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在追求教育公平下以及老师本身的一些偏见是不可能有太多关爱给每个孩子,更不用说是对留守小学生了。

3.基础教育不公平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教育不公平,对农村儿童的关爱相比于城市孩子都不公平,更何况是这些更弱势的群体。

4.人际交流不畅

相对于落后的农村还受传统文化的禁锢,以及经济的不发达等导致他们的交流很不方便。

三、各方合力致力于农村留守小学生教育

1.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替代

家长要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更多关心,让孩子弱小的心灵有可以慰藉的港湾,常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长要和学校、社区以及政府进行密切的联系,这样即使自己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也能及时知道孩子的情况,以免其有些危险状况。另外,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摒弃狭隘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不要让自己的外出打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观的认识。不只是关系到他们自己,关系到家庭的荣辱,更关系到整个社区、整个社会,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2.学校在对儿童的发展中处于主导作用

既然学校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学校教育就应该起到领头的目的,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的身心能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实现他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担当。可是在中国的农村学校,他们的编制不足、是短缺的,这也成为当前较突出的问题。就留守小学生相对集中的校点来说,大多数教师是当年民办教师转正或代课教师转正的。他们基本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化培训,虽然有的通过函授、自考或成人教育拿到了专科或本科文凭,也取得了教师合格证,但是学历和学力严重不对等,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上还有不足之处。我们要提高学校教师素养,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为了能培养出相对专业的,能适应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的师资队伍,需要加强对有留守小学生的特殊学校里的教师进行激励机制的建设。同时,我们应该“针对这些特殊的留守儿童开设一些留守儿童教育的课程,来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社区提供专门的有益场所设施

这样做才能保护留守小学生能在缺乏父母爱的情况下,减少他们的心理疾病使他们也能更好地和谐发展。要加强对社区的环境建设,以免留守儿童沉迷于网吧,社区中要尽量合理开设网吧。由于留守小学生的特殊情况,他们更容易对网着迷,以寻求内心的空虚及想通过虚拟的空间来逃避现实的不公平,社区要注意不良环境对他们的伤害。

4.政府用制度来营造尊重

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营造关心、爱护、引导未成年人的良好环境,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者和执法者,来制止对少儿有严重不良影响的不法行为,任其为一己私利而不惜毒害这些缺少父母管教的留守孩子,那么留守小学生的问题将成为社会的痼疾。

参考文献:

[1]张玉奎,顾志民,雷维宁.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编[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何靖.山东省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3]谭中长.留守儿童教育石柱模式[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娟娟,女,出生于1985年11月,山东菏泽,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4级研究生,小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