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参加大学英语学习的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知识测试和口头交际测试,发现目的语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影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而且也是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教学应该转向英语教育,高校在这个方面更应该走在前面。
进入21世纪以来,当前社会上迫切需要既懂英语又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作为我国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单位。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英语教学应该包括社会文化教学,这己经是英语教学界广泛接受的观点,但是,社会文化教学的实施必须以学习者现有的目的语文化认知水平为依据。为了及时、准确把握我校学生英语的学习情况。为了考察当前大学生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和认知水平,笔者对我学生290名 (其中07年级学生180名,06级学生110名)进行了调查。
笔者设计了2种调查方式:1、英语文化知识测试;2、口头交际能力测试。这2项调查的设计与先后顺序体现了这样一个逻辑关系:知识一理解一能力。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掌握并不等于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能力,它们之间的纽带便是文化教学。
英语文化知识测试由7部分组成,涉及政治、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学、民俗、教育、交际规则等目的语文化知识,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知识结构,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在目的语文化知识层面上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组织教学内容。
口头交际能力测试包括“陈述一应答”和“小组对话”两部分,主要调查学生在目的语文化理解层面上存在哪些不足。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知识测试
1.测试目的、过程与设计
本次测试是于2007年3月在我校07级和06级的学生中间进行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本次测试对象从其中选取了100名学生,收回有效测试卷90份,收回率为90%。对收回的90份测试卷随机抽样40份(每班抽样20份)进行统计。
测试卷的设计取材于我院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政治、历史、地理、宗教、语言、文学、民俗、教育、交际规则等目的语文化知识,以此来调查学生的目的语文化知识现状。该测试卷主要由7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括6个小题,目的在于调查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程度,探求英语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2.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整份测试卷包括42个小题,每小题按10分计算,满分应为420分。而收回的90份测试卷的平均得分为110分,相当于百分制的27分,其得分之低,令人难以置信。“英语史地知识”人均得分率为140分。“政治体制知识”90分。“宗教文化知识”95分。“语言文学知识”135分。“交际规则”80分。“民俗文化知识”105分。“教育知识”125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英语文化常识非常匾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落后于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应跨文化交往的需要。结果统计后与对应班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相比较,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愈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测试卷成绩也愈高。
通过测试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历史、地理、语言、文学、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略强于政治体制、宗教文化、交际规则、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
测试结果显示,造成学生英语文化知识贫乏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责任,也与当前的课程设置、教材等因素有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教学只重视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而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学习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过分依赖教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现行的教材大多偏重语言、语法知识的练习,忽略或偏废语言所携带的文化内涵,这类教材只适合于应试教育。
(4)学生接受语言输入的量太少,语言习得环境差。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每周只有3-4小时的语言摄入量。
(二)口头交际能力测试
1.测试的目的与过程
口头交际能力测试的目的在于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学生在文化理解 ( culture understanding)和文化意识(culture awareness)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从上述两个班的100名同学中每班随机抽调10人逐一进行口头对话,要求学生针对教师的陈述做出应答,对话内容如下:
1 .Teacher: I'm awfully sorry.Student: Don't mention it.
2. Teacher: 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Student: OK, Certainly.
3. Teacher: 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 Student: Thank you.
4. Teacher: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helping me with my English. Student: Don't be polite.
5. Teacher: I appreciate your work very much. Student: Oh no, it's still far from perfect.
此外还设计了两组情景对话,一组以“告别”为主题,另一组以“打招呼”为主题,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
例1:A: Good morning.
B:______ How are you?
A: Fine, thank you.Lovely day, isn't it?
B: _____ Oh, here's my bus. Well, Goodbye.
A: Goodbye.
例2:A: Hello, B.
B: Hello, A. How's everything?
A: _____.How about you?
B: _____.
2.测试结果与分析
以上口头交际能力测试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话题。随机抽取的20个被试,没有一人完全正确地做出应答,有5人做出3项正确应答,2人做出2项正确应答,其余13人未做出一项正确应答。从学生的回答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五个陈述的回答都不符合英语语言交际习惯。
学生在口头交际测试过程中所犯的语用失误主要有两类:
(1)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应答不符合操英语的本民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方式。
(2)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式,按母语的语意和结构套英语。
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常识,学生围绕例1和例2两组对话呈现出的交际话题五花八门,大部分学生对“How is everything?"的回答是现实性的,讲自己最近的感受,体会等等。
(三)总结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必须明确英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并要努力探讨社会文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目前,我院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汉语式作文现象,尽管写的是英文,但其选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有的学者称这种语言模式为中继语〔Inter language)。这样的文章往往文理通顺,无语法错误,但一看就知道并非native speaker所写。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关.大学英语课堂中往往教授的是孤立的词句,忽视了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也很少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更少从思维差异的角度指导学生。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达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在英语为母语的人看来缺乏中心、连贯性或组织性,类似“绕弯子”文体。Ginsburg在谈到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时说,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如文章段落结构中所反映的那样,趋向于线性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而东方人则倾向于间接的表达方式。刘必庆(1996)认为:“思维支配语言。”。许钧(1994)也明确指出:思维对语言起决定作用,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遇到的困难,除了语言上的,更主要的是源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由于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即使他们语法精通,遣词造句得心应手,其作文仍会带有中文腔。如果我们能在写作教学中充分意识到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而不是单纯从技巧上训练学生,就会在教学策略上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佳。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戴炜栋,张红玲.英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英语教改的启示[J]《英语界》,2000 (2)
[3]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 [M].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刘璇(1983.1--),女,山东章丘县,汉,本科学历,任职于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助教职称,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