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敬一丹 小敬也要这样年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敬一丹 小敬也要这样年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5年4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当天的《新闻联播》结束后,《焦点访谈》栏目如约而至。“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跟过去20年一样,敬一丹的声音响起,但这一次是她最后一次主持《焦点访谈》。4月27日,她迎来了60岁生日,这意味着她该退休了。节目录制过程中,她一如往常平静、严谨,录制结束后,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有同事走过来要跟她合影。这时,她才从工作中抽离出来,意识到自己不会再以主持人的身份踏进这问演播室了。20年,就这么过去了。

从教师到电视人

敬一丹是中央电视台的“老人”了,崔永元、白岩松都叫她“敬大姐”。荧屏上,她总是留着利落短发,着一身正装,声音略微有些低沉,语速不急不缓。因为长期主持《焦点访谈》,她的眼神中总透着些严谨的思虑,在与人交谈时,她常常将身子微微前倾,一副探寻的姿态。无论主持《焦点访谈》《东方时空》还是《感动中国》,敬一丹给人的印象总是端庄持重、准确无误,她的个人形象似乎已经和节目风格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曾有观众向敬一丹指出:“感觉您太完美了,离我们有点远。你要是像崔永元那样有点缺点就好了。”敬一丹笑着说:“其实他的意思就是,如果我能有点个性就好了。”

1988年,敬一丹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在那之前她是北京广播学院的一名教师,她坦言自己在面对学生时总是有些惶恐,觉得自己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电视节目录制,“那时正是电视事业的上升期,发展空间很大,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当敬一丹选择去电视台工作时,学校领导十分不理解,百般挽留,但她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最初做电视记者时,我每天面对的都是新鲜的人和事,我总是有一种打从心底里涌出的兴奋感,我觉得我很需要这种兴奋感。我不是一个特别富于激情的人,可一旦心里的情绪涌动起来的时候,我会特别珍视。”

沸腾的梦想

1995年,40岁的敬一丹已经在主持人的工作岗位上驾轻就熟。彼时曾参与创办《焦点访谈》的现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找到了敬一丹并告诉她:“台里正在筹备一档新栏目,做舆论监督,每天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间段播出,想请你做主持人。”敬一丹心里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在她的新闻记者生涯中,她深知舆论监督是如何一步步地推动社会文明、秩序发生看得见的进步。

讲述这些几十年前的故事时,敬一丹向来温和的脸上闪出了令人动容的光芒。“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可以选择的机会并不多,回头看看,我挺庆幸能够遇到这样的机会。”遇到机会或许是幸运,但满怀热情地抓住并实现它却不只靠幸运。这样的敬一丹,谁又能说她是一点个性没有的呢?

对年龄感到迟钝

过去一年中,敬一丹把自己在中央电视台近30年的工作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我遇到你》。她说,遇到的“你”是同事、伙伴,是她采访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是这个时代,也是她自己。在这本书中,敬一丹记录了《焦点访谈》发展变化中的诸多细节,记录了她和同事之间十分微小又动人的并肩作战的细节,还记录了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如何改变着她。

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敬一丹说自己一直是一个对年龄感到迟钝的人。加盟《焦点访谈》时,她已经40岁,当时有报社记者采访她,报道的标题是《敬一丹,另一种中年》,“啊?我已经是中年人了?”又有文章写道:《敬一丹,与年轮抗争》,“我看了大笑,谁抗争了啊?”正是因为这样的迟钝让敬一丹能够在任何时候用对年轻人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敬一丹讲起今年他们央视“老人”的一次聚会,“《焦点访谈》的‘元老’康平也来了,他说自己有一次坐公交车时被乘务员一把抓住手腕儿说:‘逃票!’康老‘噌’地掏出老年证,乘务员上下打量他说:‘这也太年轻了!”敬一丹当时心里就想:康老,小敬也要这样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