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跨文化交际失败与语用负迁移关系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文化交际失败与语用负迁移关系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中国学生屡屡出现错误。本文结合教学生活中出现的例子并以Kasper的迁移理论为基础,首先对负迁移作出三种分类并依次探讨,重点探析社交语用失误与负迁移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正是对原语言的语言知识、社交语用知识及语用行为负迁移导致了跨文化交际失败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失败 语用迁移 关系

一、引言

行为主义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构成形式、使用规律及深层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母语知识的迁移常常会促进或阻碍目标语的习得过程。美国语言学家Kasper认为,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语用语言迁移与社交语用迁移。笔者认为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言语交际,也存在着非言语交际,例如身势语、副语言等,同时还存在着语用行为的迁移。学术界根据迁移对于交际所产生的影响,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前者指对目标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者则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对于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失败,本文将从负迁移的角度进行探析,并把负迁移的内容归为语用语言、社交语用及语用行为负迁移三种类型。根据以上分类,用下图来表示第一语言为汉语的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即英语的过程中负迁移产生的三种类型,图示中相交的部分为两种语言间的正迁移,本文主要讨论负迁移对交际产生的影响。

二、语用语言负迁移

语用语言负迁移指迁移的内容为语言或语法知识,因不同的使用规则,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第一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语言形式(Kasper)。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亚洲经济迅猛发展,新加坡、香港、韩国、台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起初,人们在翻译时把“亚洲四小龙”直接译为“the four little dragons of Asia”。在汉语中,植根于中国古代神话的龙是一种吉祥、威严的生物。值得注意的是,dragon这个词在英语国家中代表着邪恶,谚语中说:Every body has a dragon to slay.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句话常常用来鼓励孩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因而,当把“亚洲四小龙”翻译为the four little dragons of Asia会暗含不好的意思,从而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学者们认为语用语言失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语言失误,是可以通过教学等途径来避免与克服的。

三、社交语用负迁移

社交语用迁移是指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的形式是正确的,却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深层次的文化观念差异而使得这种看似正确的形式受到影响。从深层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影响所致。相对于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则更为严重。

(一)价值观的迁移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法与方式。根据《牛津字典》的定义,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判断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和最有价值的原则或是标准。集体主义是被中国人所高度重视的一种价值观念。它提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英语语言国家的人打招呼时,经常可以看出集体主义思想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试举一例:炎热的夏日,一位美国留学生S拜访老师T。两人见面后,交谈如下:

T:Look,you’re sweating all over.Why don’t you have a wash first?

S:No,thanks.I’m OK.

T:Come on.It’s not trouble at all.

S:I’m afraid,I can’t.I have make-up.

显然,这位老师对学生非常的关心,考虑到天热,一再邀请学生冲凉去暑,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做法,是为了建立、维护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氛围。可是这样的关心在美国留学生S看来,却有点强人所难,强加于人,甚至有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

1.时间取向与社会等级制度观念迁移

时间概念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不同观念。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指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组织文化的方法。一种是单向时间取向M-time,另一种是多向时间取向P-time。他进一步指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认为时间在性质上是一种固定的东西,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也是环境中不可分离的部分。时间的“铁腕”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单向时间文化的人来说,时间表与约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另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在东方人的谈话中,多向时间取向经常被采用。比起预约,他们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性。预约可以随意被打断,特别是地位高的人或是年长的人更有权利来打破这种所谓的预约。这就导致了一种自发的、随意的生活方式。

与时间取向密切相关的一种现象就是封建社会在中国延续了大约两千年之久。汉王朝以后各个朝代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的思想比任何一种社会思维方式的影响都更为深远。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制信”体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等级制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国家历经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商品化的社会使得个人主义凸显,个体之间的平等性被反复强调。两种语言之间因为对时间观念、等级观念的相异倾向,使得语用失误频发。

近年来,随着英语的普及,在国内大学里授课的外籍教师越来越多,由此也使得受时间取向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交际问题增多了起来。以迟到事件为例,就可以看出不同的时间取向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不同国家人们的交际。

A student (S) was late for class. He knocks the door and said to the foreign teacher (T):

S:May I come in?

T:Oh,yes.

S:I’m sorry for being late,because there is a traffic jam.

T:...

此例中,美国文化教导学生轻声进门并坐下,这一切只为了节省时间;而中国学生的做法则体现出:第一,尊重权威,这里的权威指的是老师,说出迟到的理由――堵车――这种非人力可以预测及解决的问题,既是尊重了对方的权威,维护了师道尊严,给对方留下面子,也为自己留下了面子;第二,对于时间的观念,以至于对于节省时间的观念并不强,比起节省时间来,向权威解释迟到的原因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2.面子思维的迁移

在待人接物时,英语国家的人倾向于用直接方式与人交流。而就中国人来说,“面子”思想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倾向于用间接方式与人打交道,不仅顾全他人的面子,同时也要保存自己的面子。在“拒绝”这一言语行为中,中西方人的直接与间接方式的倾向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位中国警察A向他的英国籍上司B请假,因为母亲住院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如下:

A:Sir?

B:Yes,what is it?

A:My mother is not very well,sir.

B:So?

A:She has to go into hospital,sir.

B:Well,get on with it.What do you want?

A:On Thursday,sir.

B:Bloody hell,man.What do you want?

A:Nothing,sir.

A想请假,不自觉地迁移了本国的价值观念,用间接方式为了保存对方的面子,不给对方有强迫之感,同时保全自己的面子。但是他没有请成还得继续工作。通常,英语国家的人会直接说出他们的想法,而不是间接地说出来,让其他人猜测自己的真实意图。A警察向上司请假的时候似乎表述得很周全,可是,显然这样看似周全并且体谅对方的策略并没有博得对方的赞同,相反,对方对于这种扭扭捏捏的态度比较反感,进而导致了语用失败的产生。

3.对待自然的态度的迁移:性恶说与性善说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中西方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中国人的性善说。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惟我独尊,在各种各样的思想世界中,居主要地位。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占据很大的地位,而英美国家的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种观念被称为原罪理论。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造成了两国人民在交流的时候,因为意识问题,或者是受惯性思维所累,自然或不自然地运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去评判他人。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A student helps cleaning the blackboard after the class.Here is a short talk between the teacher (T)and the student (S).

T:Thank you for that.

S:It’s nothing,that’s what I should do.

T:...you are on duty?

S:No,no,no.I’m not.I just want to help you.

T:Oh....thank you.

学生帮外籍教师擦黑板,在回复老师谢意的时候,学生回应:“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一言语的深层含义是把老师放在一个较高的社会等级中,所谓的“应该”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而这样的语句与其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被翻译成英文看,就会被认为是这是一种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行为,而较为理想的回答是“It’s my pleasure.”。

直观英语国家的人的提示语、道歉语,可以发现英美民族是经常表示歉意与感谢的民族,给别人让路的时候,会说:“Excuse me,would you please...?”在车上如果因为拥挤,不得不与其他人站得很近的时候,他们会不得不说上一句:“I’m sorry.”可以说,英美人经常因为一些在中国人眼中很小的事情向周遭的人道歉或者致谢。

(二)语用行为负迁移

语用行为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交际中,因为文化不同,选择了不恰当的非语言行为进而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在中西方交际中,沉默(silence)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语言行为。中国人在交际中重视沉默的作用,沉默可以是肯定、默许;也可以是反抗、否定;有时我们会尊崇“此时无声胜有声”所表达的含蓄韵味。而英美人一般会把沉默解读为“缺乏自信,或是严重抵触”,更倾向于用语言直接表示肯定或是否定的态度,避免在交谈中出现沉默的尴尬。可以看出,沉默是一个重要的语码,在中西方交际中,如果不能适时地意识到不同的非语言行为产生的不同含义,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四、结语

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密切,要想顺利处理跨文化交际间的各种关系,不仅要学习目标语,更为重要的是要能够深刻理解目标语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观,乃至一些非语言行为所富有的深刻内涵,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在交往中,察觉到两种语言之间的迥异,如果能够意识,并且避免各种类型的负迁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那么交际就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Kasper,G.Pragmatic transfer[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1992,(8):25-32.

[2]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3]Samovar,Larry A.,Richard E.Port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陈申.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5]束定方.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孙启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2001.

[7]王菊泉,郑立信.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姚新中.儒教与基督教:仁与爱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