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城市化浪潮中追寻市民化崛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最终结果和目标,城市化带来经济社会的全面高速进步,而市民化则体现了更深层次的城市化。为促进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必须充分认识农民市民化面临着种种客观、主观上的困境和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切实可性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市民化;困境;对策
阿尔弗雷・索维曾说过:“只有当我们感觉膝盖疼痛或膝关节动作不灵时,才会想到我们的膝盖。同样道理,只要国家还没有感受到人口过剩或经济不景气的疼痛,就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人口问题长期以来总是被人忽略,而且现在还被忽略。”现代化源于工业化,工业化伴随城市化,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不断深入,城市化问题也成为不仅影响中国自身发展而且关系世界经济社会稳定前进的重要因素。
从世界人口城市化水平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人口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全国约有6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外流动,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进一步增加到8000千万人。” “至2004年,全国农民工当在1.2亿人左右。”从表面上看我国的城镇化率和农村人口转移数量不断上升,但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去甚远。农民工群体在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得不到与城市市民同等的待遇,这样的城镇化是不完整的城镇化。农村人口市民化才是城市化的最终结果和目的,城镇化的实质在于人的城镇化,农民工在迁入城市后除了获得市民身份及相应的权利和社会保障,更应该在思想上、行为上与城市生活方式融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
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困境
(一)认识瓶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制度,在人们心中形成了难以改变的观念,农民一直以来都以文化水平低下,素质差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承认地从心底产生对农民的歧视偏见。另一方面的认识瓶颈来源于农民群体自身,一些农民始终没有摆脱长期以来的乡土情结,对土地的依赖性使他们无法完全贴合城市步伐,游离在城市与乡村的边缘。
(二)制度瓶颈。对于进城农民来说,目前主要的制度瓶颈主要在于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从户籍制度上来说,我国一直实行的都是城乡二元分割制,户籍成为判断农民与市民的唯一标准,这一制度将农民远远拒之于城市之外。目前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格局虽已有所松动,但农民进城仍然有很多限制进城成本还是很高。就土地制度来看,我国长期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土地的稳定与安全。但这一制度也使得农民很难从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完全摆脱出来,转向城市工商业,农民对于土地强烈的依赖性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生困难。
(三)信息瓶颈。由于中国农村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地区通讯交通等设施很差,信息闭塞不通畅,而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能为农民工提供很好的就业流向,提高他们的就业效率和成功率。但由于无法得到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使得农民进城就业时十分盲目,甚至遭到欺骗和迫害,这不仅不利于市民化的推进,更是会危及社会发展与进步。
(四)素质瓶颈。随着城市竞争的不断加剧,城市对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就越来越高,这也从一方面阻碍了市民化的不断深入。一般来说,素质较高的进城务工农民就能够获得较好的工作机会,而素质相对较低的则很难在城市立足。另外,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工作后,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价值观念,一部分人就很容易将“个人为上”的价值观念推向极端,过分强调自我利益、竞争和效率意识,而忽视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有序。
二、市民化问题解决对策
(一)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始终是农民市民化的很大困境,2006 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逐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市民化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中小城市中,失去或放弃农村土地的并实现在城市里稳定就业的农民应取消入户门槛;另一方面,在稳定就业前提下,进城务工的农民有条件投资或购买相当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或租住公共廉租房等应视具体情况准许入户。
(二)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有计划地吸纳农村居民进城,将农民的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纳入到考量之中。一方面可以为农民疏通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与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进城农民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进城农民来说十分重要,由于教育水平的极大差距,在农村接受的教育往往水平较低,实用性很弱,当他们来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时,这就成了他们很大的困境。因此,政府应当满足进城务工农民的各种培训需要,为他们免费提供就业培训。
(四)消除认知偏见。长久以来的身份优越性使得城市市民对于农民工始终存在认识偏见,而这种偏见恰恰是农民市民化的很大威胁。要想消除社会大众的偏见,首先政府要起一个带头作用,扫除种种障碍,逐步有条理的推动农民市民化的进行。发挥大众媒体的力量,积极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农民群体,创造积极和谐的社会氛围。
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加全面的城市化建设将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向更高的文明前进。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并非简单的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而在市民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平等的权利、平等的地位,以及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化变革。也许有一天,我们现在所孜孜追求的市民化也会逆转,如同西方的逆城市化现象,但追求进步的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永远不会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1] [法]阿尔弗雷・索维著,查瑞传,邬沧萍等译.人口通论(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裔[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邓冰洁(1994- ),女,江苏人,上海政法学院201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