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沾沾自喜”到“猛然觉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沾沾自喜”到“猛然觉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所周知,课外阅读对于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成长,都是大有益处甚至至关重要的。李希贵曾提出“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的观点,并说:“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提升的。”

因此,每位老师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

最近几年,我一直尝试在班里开展“语言储蓄”活动,我把全班同学根据阅读能力的高低,按照金字塔形依次排开,每一个层次上都设立相应的职位,比如所长、副所长、营业员、储户。上级同学负责检查监督下级同学的储蓄情况。我给每位同学印发了两张存折,规定一张是活期存折,用来记录读的内容,一张是定期存折,用来记录背的内容。每个同学都要把自己读或背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因为读的内容出现两次错误,背的内容出现三次错误就视为本次储蓄失败。每月公布一次存折上的积分,学期末统计总积分。积分多少,课外阅读量(或背诵内容的量)就是多少。奖励积分较多的同学。

我认为,这个办法既记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量”,又非常有效地检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因为学生们要想存入更多的积分,就必须多下功夫,把要存的内容反复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会主动查字典标拼音。当我看到学生为此而努力时,我曾沾沾自喜。但到了学期末,我看到学生们的语言储蓄卡上最多不过两万多分,少的只有几百分,我有些失望,更有些忧虑,如何实现小学阶段那一百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啊?后来,我又想这样做,虽然“量”不多,但“质”很高。学生读得认真自然是有好处的。我当时就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过分的注重课外阅读的“质”,忽视甚至制约了课外阅读的“量”。

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里面讲到了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他任何目的。正是这种“没有任何其他目的”,才能让孩子真正喜爱这项活动。我的语言储蓄活动恰恰与之背道而驰,这种方式给了孩子们课外阅读一个非常功利的目的――积分、得奖。

书中讲到课外阅读要快快地读,而不是一字一句地读。一字一句地读所感知的阅读材料是零散和不完整的,一行一行地读较好,最好能达到“一目十行”,阅读必须达到这样一种半自动化的程度,阅读的内容才能被整体把握和吸收,才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另外,不要一遇到生字就要求孩子查字典。孩子初期阅读时生字肯定不少,不停地查字典是对阅读的打断,会破坏他的兴趣,孩子刚开始读篇幅较大的作品,原本就对自己的识字量底气不足,担心能否读懂。我们倒是应鼓励孩子,有不认识的字没关系,只要能看懂就行。如果有些生字影响了理解,或者在作品中是关键字可以问家长或老师。这样让孩子觉得很便捷,阅读起来有轻松感。

还有,课外阅读应关注读了多少,而不是记住多少。当孩子面对一本书时,如果有人向他提出了识记的要求,他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识记上,而把阅读的兴趣放到次要的地位。一旦孩子意识到读完一本书有那么多任务等着他,他就不会想再去读书。

儿童阶段的阅读大多是童话和小说,孩子只要喜欢读,说明他已经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他和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过种种事件,并最后一起迎来一个结局,这本书就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痕迹。我们不要急于让孩子读了一本书就看到这个意义,体会出那个感想,记住多少东西。

是啊,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今后,我要从追求课外阅读的“质”中解脱出来,保护好孩子的阅读兴趣。因为我已经认识到孩子的理解、记忆、速度等阅读能力,不是硬性要求和主观努力可以达到的,它是在“量”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