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教学模式滞后、师资结构不合理及学生素质等原因,严重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本文针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005-01

一、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在教育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职业教育事业的根基。自1997年我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并轨”招生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专门进行了剖析和规划,它指出未来十年将是职业教育大规模发展的阶段。而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将是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综合水平,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机制,积极开展与探索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中职学校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分为三类,分别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技工学校(简称“技校”)、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高”)。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之间,这三类学校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即中专培养“员”,技校培养“工”,职高培养“员”和“工”。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2000年开始,教育部统称这三类学校为中等职业学校,从一定程序上理顺了这三类职业学校的关系。但是,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落实时却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对培养目标的内涵把握上认识不一,使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所不同,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方向。

2、教学内容实践操作性差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还停留在“重知识、轻实践”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充当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盲目的将学校教育视为掌握一门或者几门技能作为踏入社会而谋出路的手段,容易出现各门课程之间关系协调不够,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的现象。教材中讲授的内容已经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使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而作为教学重要主体的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与模仿,缺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机会。再加上部分学校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使得职校实践操作与理论教育成效不高。

3、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学手段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媒体、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从整体上看,我国中职院校教学手段还未走出传统的思想围墙,依旧停留在印刷时代,一本书、一支粉笔再加一张嘴就完成了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法、练习法和讨论法为主,缺乏职教特色。即使某些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中,建立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由于教师在观念、行为上尚未真正接纳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上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进度,使先进的教学设备只能成为学校实力的摆设,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4、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大多数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大多来自于非师范类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教师队伍一直处于学历偏低、缺乏系统教师教育训练的状况。尽管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中职院校文化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教师结构比例不尽合理,严重失衡,特别是部分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操作水平欠缺,远不能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具体化、操作化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目标在教育活动中的着陆点,它决定着职校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教育机构,应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按照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方向组织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在课程体系上要坚持立足于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发展转变,确立以学生知识与技能协调发展的观念,从而培养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智能的人才。

2、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操作

中等职业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是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社会的反馈,更是要使教学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相匹配。因此,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应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基本理念,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应用技能与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对现行课程体系重新整合。教师要合理规划和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注重职业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上,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实训质量,有目的、有步骤、有层次、有组织的进行实践教学,用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学到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3、改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现代化程度

中职的教学具有理论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只采取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践,中职院校对教学手段的研究应该上升到教育技术学的层次,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加强现代信息化工具的运用和操作,要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教师的讲课当中,即采用“计算机教学(CAI系统)+讲稿+黑板+粉笔”的授课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可以实现枯燥内容形象化、抽象理论直观化、实践知识现场化,从而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随着网上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可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上网学习,下载教师讲义、作业和参考资料,通过互联网络实现教师、媒体、学生的相互交流,使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

4、加强培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院校教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首先,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对口专业学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试,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双师型”骨干教师培训等,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相应专业的实际工作部门顶岗实践、挂职锻炼,培养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支持教师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及新的管理模式带入教学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四、结束语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实践过程的操作和实验,加大对教学工作力度的投入,才能保证我国职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红卫。试论新课改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26期。

[2]杜卫有。新时期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与管理初探[J]。科技视界。2013年第4期。

[3]李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12月。

作者简介

钟美(1987),女,本科,助理讲师,现就职于石嘴山联合学院(原宁夏第一工业学校),主要从事《矿井通风》、《煤矿安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