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拉卜楞周边藏区异彩纷呈的春节习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拉卜楞周边藏区异彩纷呈的春节习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拉卜楞是安多藏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历史上是安多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期以来,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其周边藏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春节是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但各民族都有独特的过年习俗,其中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拉卜楞寺及其周边地区的过春节习俗尤其异彩纷呈

一进入腊月,在购办年货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过年前的准备工作:

大扫除

大扫除一般在腊月的九、十九、二十九三日进行。要彻底地打扫室内外,还要清除院内外的垃圾,粉刷墙壁、桑台、灶台等。清扫完毕,院内外门口要洒上清水,还要彻底清除、洗刷窗户上的旧窗纸、窗花,贴上新的吉祥八宝、牛、马、羊等图案的剪纸。按年份的不同由拉卜楞寺的大喇嘛择卜,将大扫除时清除的尘土垃圾按一定的方位倾倒。腊月二十九,还要晾衣,将要在新年期间穿的衣服搭在绳子上用柳条敲击除去积尘。

炸油馍

要炸足一个月食用的油馍。炸油馍前要在大门上插一枝柏树树杈,以警示人们不要带上不干净的东西进门冲了油锅,所炸的馍大多为门口形,但有条件的人家要请来回汉族巧妇,炸一些形状各异的蜜髁儿和馓子等。当然炸油馍也有讲究,第一锅要炸一个发面捏成的牛羊或其他动物,年长者根据油色来判断来年的年景。

腊月二十四家家要泥锅灶,即使是新灶也要抹一把泥,然后在灶膛内烧松柏树枝(即柏香),恰似汉族的拜灶神,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过大年

大年三十,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回来。届时大门外侧墙壁上用纸糊上个三角形香斗,以备插香。院中房檐下张灯结彩,屋内佛龛上披挂彩色吉祥结,供上净水碗,点燃酥油灯,设“乔巴”(即供养品)。一切准备就绪后,全家人团团围在连锅坑上吃“咯斗”(意为“九宝饭”),象征大团圆。除夕之夜没有守岁之俗,一般要早一点休息,但新年的第一声钟声敲响后,全家齐起,身着节日盛装,点燃灯笼,在大门香斗内插上三柱香。男士们在佛龛前供净水,点佛灯,到房顶或院内早已准备好的葫芦状桑墩里煨燔(“煨桑”即在燃烧的松柏树枝上浇上酥油、炒面调好的料,让香香的浓烟缭绕于天空),然后鸣鞭炮、吹螺号,祈求神佛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人寿年丰,万事如意。妇女们则忙于做早餐。一切就绪,全家人坐在炕上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早上全家每个人都必须吃一点酥油和糌粑,以示对藏族传统饮食的继承和发扬。饭毕,全村男士到村内公房(藏语称“嘛昵康哇”,即念经房)中煨桑,插称为“央达”的小箭,有些人还要到“拉卜则”祭神台上插箭祭神,所祭神灵一般为文武两位山神。主要仪式有:插箭、扬撒“隆达”(汉语称“风马”印制的小方形图纸,上有奔马驮宝图等)。祭毕,燃放鞭炮,齐声欢呼。回到家后天尚未亮,各家便争先恐后相互到至亲好友家中拜年。拜年要以辈分或年龄大小依次拜之,对年长者还要行叩头礼。若村中有守丧人家,全村各户都要去彼处看望,以表安慰。拜年时大街小巷都新衣笑面,“罗丝尔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之声,不绝于耳,异常热闹。

从大年初二开始,各家陆续邀请亲友到家做客。客人登门,待以丰盛的藏餐,按其上菜先后,主要有鲜牛奶和大茶、茯茶所熬的色浓味醇,消食解渴的奶茶;煮熟的大米和厥麻(又称人参果)盛在精致的小龙碗中,撒上白糖,浇上溶化了的酥油做成的香甜爽口、营养丰富的厥麻米饭:羊肉加葱剁碎的馅子包成的薄皮馅大,汤满油多的水晶包子(汉语称灌汤包子);鲜羊肉切块,煮熟后用手抓着吃的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的手抓羊肉:洁白酸甜、清凉开胃的酸,最后是清淡可口的绘菜(藏语称“加特”,意为汉族饭),最后高唱吉祥酒歌,其乐无穷。

过年期间三个重大仪式

一是正月初三或初五对满十七岁的少女上头,行“成人礼”仪式。按藏语意译,应称之为“伏发”,是为少年进入成年所举行的一种仪式。藏族有句谚语说:“男上十五,计不问父;女上十五,食不乞母”。无论男女,十五岁就得参加成年的劳动或社交活动。因此,上头是少女进入成年所举行的一项重要仪式,很受当地群众的重视,作为父母更为重视,积极为其准备一应服饰和宴请之物。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办的体面些。少女举行上头礼仪式之前,有两三位老年妇女为其梳理,将头发梳成无数细辫,并配以发饰。举行上头仪式那天,妙龄少女梳碎辫,佩戴金银珠宝首饰,盛装艳服,美若天仙下凡。在家举行完丰盛的酒宴后,上头少女在一童女的陪伴下拜亲串友,当然亲友们也要庆祝一番。少女上头之后便可物色称心如意的伴侣,但依然要在父母的严格管束下起居,直到出嫁为止。

二是年满三岁的孩童们,父母要对他们剃头洗礼,祝贺他们健康地度过了三个春秋,祈愿他们以后幸福长寿,在这里三岁为虚数,是从怀胎时算起,实际岁数为二岁左右。

三是为家中老人祝寿,一般为七、八十岁的老人进行祝寿,要请亲朋好友和村中其他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家,大家为老人献上庆贺酒及美食,祝老人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正月初九至十五“玩庄子”

这项活动主要在拉卜楞寺周围十三庄中展开。这是一种庆贺新年的公众活动。“玩庄子”活动一般从傍晚就开始,先是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齐聚公房,集体起灶聚餐(聚餐所需的食物包括手抓羊肉、小巧玲珑的藏包子、油炸馍、各种糖果饮料等都是各家各户自愿捐助,相当于百家饭),唱歌跳舞,饮酒娱乐,热闹非凡。

其次村与村之间相互宴请联欢,主要内容是对歌。夜晚,宽敞的公房里,灯光辉煌,一排排长条藏式炕桌上摆满糖果瓜子、一盆盆肥嫩的手抓肉,一碗碗醇香的青稞酒。宾主分两厢入座后,东道主的歌手便手捧颈缠哈达的酒瓶引吭高歌,歌声未完,随着喝彩声,酒瓶已递给早已看中的客方歌手手中。客方歌手毫不推辞,毫不示弱地站起来对歌。之后酒瓶在宾主手中频频传递,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整个村庄沉浸在歌的海洋、笑的海洋中。等到深夜后,老人、小孩和有亲属关系的人都回避走了,公房里就成了青年男女的天下,这时主要分成男女两个对歌阵营,所唱歌曲主要以情歌为主,有的青年男女就是在情歌的交流中互相认识,产生爱情,成为终身的伴侣。

“玩庄子”不仅仅是纯粹的节日娱乐活动,它一是加强了村与村之间友好往来和团结,其次也起到了化解村中邻里以及村与村之间矛盾纠葛的作用,三也是青年男女以歌会友,进行交流,相互了解的场所。

拉卜楞寺的毛兰姆法会

毛兰姆法会,意为“祈愿法会”,俗称“传大昭”。起源于宗喀巴大师(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拉萨举办的毛兰姆法会。在拉卜楞寺开始于第一世嘉木样・华秀・俄昂宗哲(1648-1721,拉卜楞寺创建人)时期,规范完善于第二世嘉木样・贡曲乎久美昂吾(1728-1791)时期。毛兰姆法会自正月初三日起,正月十七结束,历时十五天,主要内容为纪念和宣扬释迦牟尼以神变法会降服外道六师的事迹。在毛兰姆法会期间,拉卜楞地区的藏族群众每天都要到拉卜楞寺转经叩头,参加法会期间举行的活动。

正月初八是放生节

参观拉卜楞寺终年珍藏的古玩珍品及其他艺术珍品,聆听僧众念诵《招财经》,放走视为神畜的马、牛、羊。这些被放走的神畜绝不能被驱赶、追赶和乘骑,更不能被伤害。正月十三是晒佛节,拉卜楞地区和许多甘、青、川的佛教信徒云集于拉卜楞寺南山的晒佛殿台前,顶礼瞻仰平日深藏在佛殿内的巨幅佛像。所展出佛像有释迦牟尼、无量光佛、弥勒佛。每年一尊,轮换展出。

正月十四拉卜楞寺法舞

法舞主题为镇压妖魔鬼邪,预祝新年万事如意。法舞共分五场,早晨约十时开始,至下午四时左右结束。法舞结束后,有拉卜楞大法台率僧众将“多日玛”(即用糌粑捏成的供神施鬼的食品)送至郊外焚烧,以示驱魔降祥。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灯会

也称酥油花供灯会。酥油花供灯会在拉卜楞寺大经堂举行。用酥油塑造的佛像及花卉、人物、鲜艳生动,极为工巧,摆放在大经堂前,各酥油花前都供许多盏酥油灯。许多外地虔诚的佛教徒和国内游人也纷至沓来。大经堂前灯火辉煌,广场上人山人海,酥油花供灯会一直持续到深夜。正月十五元宵灯会后,春节也便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