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深入的、成系统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财经类高校培养出具有健康的心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的人才,旨在高校进一步培养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升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对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对四川省教育厅《2014年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事项安排》的工作展开和推进,力争进一步完善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旨在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反之,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更好的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才能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有用之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

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头脑、两个工具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先是“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性,后树立正确人才观,即“一个头脑、两个工具”,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熟练掌握英语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现代商务人才。有了这样的头脑,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是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最根本要求。在以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两个工具将是学生抢占人才市场先机的“敲门砖”。这两块“敲门砖”,将为学生叩开世界的大门,铺平未来人生的金光大道,学生将能够以健康的心理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观、财经观全面发展,做社会的主人。

2、推广慕课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发展为根本,能力培养为核心

基于学校“雅典”和“MOOCS”模式的教学理念,学校已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情商修炼》课程,线上即学生主要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里面的视频讲解、课程作业、在线学习论坛、主题讨论、IM即时通进行在线学习交流;线下即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使资源和学习时间都碎片化,立体化和信息化,并使其优势互补,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能力培养水平。

3、加强团体实践活动,营造育人环境:小社会 大课堂

天府学院的学生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主要开展了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心理主题班会。学校团委素质拓展中心(蒲公英学生成长中心)用主题班会课,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同学调节自我情绪,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开展心理班会的时候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中困惑,提升心理素质,增加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课外生活。

4、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同辈学习:关爱心灵,砺炼心志

在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教育观的实践中,坚持把教育与人的心志发展、价值探索和自我实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全校师生中提出:“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心灵,像终身锻炼身体一样砺炼心志”。对学生无条件的关爱是他们成长所必须的阳光,而乐观执着的砺炼则是经风雨、见世面的保障。“让每个学生都能昂首挺胸、满怀信心地走向社会;绝不能让学生为了一纸文凭满身伤痕地走出校门”,这是关爱学生、实行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同时又把终极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人才培养

1、采取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采取多种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首先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对大一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其次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如“心灵成长”沙盘体验活动、“我沟通 我快乐”人际交往能力、“心情主宰”情绪管理、“天使爱美丽”、“等活动,旨在通过体验式活动来提升同学们的心理素质,传递出爱的正能量。第三,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中心每天轮班制进行服务同学,多在给予同学们成长性的开放式的辅导和服务。使同学们都能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2、健全家校联动机制,加强心理服务保障

为创造全面的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服务的保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通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长期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另外,加强家校联系制度对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实施全员化就业指导提供了心理服务保障。首先是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作为参加者的学生需要家长对孩子做出心理的安全保障;其次在学生获取就业实践和实习的岗位信息时,需要家长和孩子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给予孩子的就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指导意见。最后,当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懈怠时,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关爱和关怀,使其内心强大,做一个坚强乐观的社会人。

3、整合并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心理环境

美好的校园环境创造了一个和谐温暖的心理环境。校园的硬件设施齐全美观,在学生公寓楼外面、湖边林荫道上、广场边上等都摆放了木制桌椅,给同学们创造了学习讨论交流的平台。人文环境方面也和谐健康,在学生生活区每天不同的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不同的活动,给同学们增添了丰富而多彩的生活意味。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同学们置身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健康的、积极的、乐观的理念,对同学们自身的健康素质有所提高,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自香”。可见,通过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以积极的校园文化来陶冶学生们的情趣。

4、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引入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

对心理危机干预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建设干预心理危机的“绿色通道”。即在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学校各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协调运作,以便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效果来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采用心理健康量表对新生进行普查,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第二设立干预心理危机的体系。建立了“校级―区级―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干预体系,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心理危机评估及处理方法。先是校内评估,对不确定或评估困难的,可邀请省内外心理危机专家进行再评估。评估后,对超出本中心干预能力之外的,转介到正规医疗机构。

四、结语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考核体系中,这样为后期课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同时为下一阶段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建立“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遥,黄纯国.教育透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育改革初探)[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常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动管理机制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5―2016年度课题项目 课题编号scsz20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