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三维目标”的语文综合课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三维目标”的语文综合课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综合课程作为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下出现的新的课程形式,目前还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缺失、学术化与生活化割裂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出发,指导语文综合课程发展,将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课程体系呈现出来,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语文综合课程 三维目标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10-04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4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ZZ_0180)

作者简介:李惠(1989―),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研究。

一、三维目标与语文综合课程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如果人们集中力量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人又会自觉地争取他们个人和集体的解放,那么,教育就可以为改变社会和使社会具有人性做出巨大的贡献。[1] (P.84)在“为培养完善的人、综合发展的人”的理念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维目标”的理念。

“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对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囊括了学科概念、理论的建构,探索未来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方式方略,以及真、善、美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三个维度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方式方法,并在个人的学习体验中,逐步具备人文素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从整体上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综合课程“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2] (P.2158)的定义可知,语文综合课程强调广义的、综合的能力概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解决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学思考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交往表达能力。语文综合课程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与三维目标的要求相互呼应,开辟了学生知识技能获得和实践能力形成的新渠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三维目标对语文综合课程的取向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对语文综合课程的需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建立在教育国际化的基础之上,知识与技能的国际接轨则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因素。从知识层面来看,其更注重培养学生多元知识文化的理解力,这要求我们拓展原有的“知识认知”视野,打破固有的“知识认知”观念,将多样的知识形式、内容纳入知识认知观,通过语文综合课程使单纯的多元知识文化“碎片”得以重组延伸、综合提升,与现代科学体系相对应,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尊重知识共性与个性、显性与隐性的基础上拓展多元知识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从技能层面来看,其更注重扩展学生掌握技能的国际视野,推动先进知识技能的交流,先进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语文综合课程的教学渗透给学生,同时,在语文综合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掌握的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下知识技能的教学中得到巩固和加深。知识与技能是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知识与技能国际化战略思维下的语文综合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对语文综合课程的需要

“过程”是指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在活动、探究和感悟中学习。语文综合课程因为容纳了多种形式、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可以在语文综合课程中选择不同的取向,学习不同的内容。语文综合课程表现出的综合整统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保证了学生在个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需要自主地体验这个综合整体中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个性化。“方法”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中掌握的学习方式与策略。语文综合课程的开放性使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与语文综合课程的内容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自身,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经验上的多维度新生长,最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学习方法。语文综合课程的实施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掌握方法,语文综合课程所强调的“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其实质就是对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解读,即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感悟和方法,可以说语文综合课程是学生在成长中学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语文综合课程的需要

“学校的首要任务,在于训练儿童从事合作的和相互帮助的生活,培养他们相互依赖的意识,并实际帮助他们适应这种生活,以便在实际行动中体现这个精神”[3] (P.30),这种精神体现在课程之中,便是三维目标对课程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化背景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提法与以往传统道德目标的提法相比更具具体性和可行性。从情感态度的层面解读,每个学生的经验经历都是与众不同的,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要求语文综合课程在最大程度保持学生个体经验独特性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情感态度的多维性、层次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语文综合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一个人的单独行动,更不是彼此间的相互疏远,而是生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产生交往合作的行为,并逐步学会彼此交流、彼此理解、彼此尊重,最终共同完成语文综合课程的学习任务。语文综合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对学生形成以“公平、协作、共享”为基础的情感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价值观的层面解读,语文综合课程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不仅仅在于促使学生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发展结果,更在于通过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社会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学者认为,“从人存在的社会向度及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理解,杜威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中蕴涵着更为深刻的人学意义,这便是他通过教学过程中儿童作业等相互协作的活动方式,把班级授课制中抽象的人解放为具体的、现实的人,也就是社会的人,把学校变成雏形社会,从而实现了他“学校即社会”的教育信条,以培养民主社会需要的公民品质。”[4]这样公民品质就是价值观的要求,即具有高尚的社会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精神基石,使得课程的实施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语文综合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

随着学科多领域的发展,语文综合课程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以往单纯的知识课程发展到知识课程、情意课程、体验课程等多角度的课程,这就意味着在语文综合课程的设置中应将先进的课程资源纳入到学校语文综合课程的体系中。但是随着教育人本化的推进,我们发现语文综合课程的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多教学资源还是沿用传统课程的模式,教学资源更新缓慢,不能紧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时代感不强,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综合课程教育资源现代化和人性化的要求。

(二)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缺失

学生的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之中,还存在于家庭和社区中。基础教育传统的课程几乎被分科课程所占领,各学科之间彼此的独立造成了学科内容间的整体性割裂,课程抽象、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中。语文综合课程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的完整图景,发展学生的综合人格,但当前的语文综合课程还不能完全打破学科间的界限,缺少学科间的沟通,不能真正实现学科知识内在的完整统一,也就无从保证语文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综合课程还没有形成完全开放的体系,当前所施行的语文综合课程也大多是结果型而非过程型,有关学科与社会、学生综合性的课题研究几乎没有进展。这样,语文综合课程就不能完全从传统学科的框架制约中突围出来,无法实现语文综合课程体现的开放性。

(三)学术化与生活化的割裂

正如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所言:“每个学生天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都应该在教育中受到尊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独特才能的课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课程。”[5]语文综合课程作为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爱好、特点设置的课程,正具有这种价值。语文综合课程的设立,不仅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优化了其知识架构,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充分培养、发挥他们的技能与特长,并最终成为他们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但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语文综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术化与生活化割裂的现象,课程内容主要以学术性内容为主。语文综合课程内容选择虽然有了一定的生活化内容,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基础,但并未因此而真正做到学术化与生活化的完美结合,这导致学生无法将课程与自身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无法对语文综合课程产生兴趣。

四、三维目标下针对语文综合课程现状的对策

(一)大手笔,教学资源的丰富

语文综合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语文综合课程教与学的良好运行需要有专门而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之配套,这些教学资源应由学校与任课教师共同研发,并由此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库中还应包括实施语文综合课程的教学用具、教案文本和相关的视频资料等。与此同时,教学资源库还应该随着不断进行的课程改革,根据市场的需要实行优胜劣汰制,逐步淘汰过时的教学资料,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料,从师资团队配备、教学教具配置,教育教学平台等多渠道丰富语文综合课程的教学资源。

(二)大气魄,整体性与开放性的显现

语文综合课程整体性、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就是将被分割的课程内容的要素或零散、杂乱的其他形态的内容要素分别依据其内在的价值联系、逻辑性或结构性联系、外在的实用价值、学生的认知特点或习惯等主线整合起来 [6],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大主要阵地有效融合起来,打破传统的束缚,整合校内、校外课程,让学生形成一种区别于以往封闭、死板知识体系的开放、灵活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完善语文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就是指课程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发展这条主线贯穿于课程始终,并逐步拓展到学生需要认知的六个“面”,即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六个领域。在每一个“面”上选择环境、活动、关系三个主要因素,作为学生认识发展的三个“点”。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使课程内容在不同领域形成综合交叉,按照学生有层次螺旋上升的认知发展过程,形成整体性高、立体化强、综合度大的课程框架体系,概括成一句话便是“贯穿主线、结合点面、交叉综合、螺旋上升”。提高语文综合课程的开放性就是要语文综合课程跳出某一特定的学科知识领域,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整合,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多维度、宽领域的视角渗透知识学习、丰富生活经验、促进方法获取,实现课程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意义上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的有机整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大幅度,学术性与生活性的融合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综合课程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生活能力,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华文明。因此,语文综合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注重学术性和生活性的结合,在关注基本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生活常识,学会探索知识内容的结构与原理,传递文化的核心价值,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性内容具有永恒的价值,它与经典理论知识点相联系,为学生高效获取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提供了保障;生活性内容具有切实的价值,它与学生的基本生活经历相契合,为学生直接获取最具时代感、最生活化的知识提供了支持。社会的转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意识到,学术上的卓越并非是学生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自主的生活实践力、强烈的创新性以及完美的人格是人才所需的基本素质。只有学术性与生活性内容共存的课程形式,才能发挥教育的应有价值,使所有人都将获得改善生活的手段,都会感到无忧无虑,各种自由和创造才能都将在那里得到最充分的发挥。[7] (P.225)因此,语文综合课程应从以往以学术为重心的单轨状态转变成学术、生活双轨并重,不再一味地着眼于理论化的、教条化的学术性知识,而是增加课程的实践性与生活性,课程内容尽可能地选择联系日常生活的事例、图片和话题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在自身兴趣的基础上,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课程相关的研究专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语文综合课程既要重视生活性,为学生的生活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又要通过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最大程度地体现语文综合课程“学术化”的面貌,正确处理好学术性与生活性之间的关系,构建体现新课改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富有生活化学术氛围的中国特色语文综合课程,为学习者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做好准备。

“三维目标”下的语文综合课程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课程理念,“知识与技能”是课程开展的客观要求,“过程与方法”是课程开展的过程属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开展的主观动力,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语文综合课程的整体要求。语文综合课程培养学生在打好“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去创新,在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并最终在获得思想、方法的个人学习体验中形成道德素养,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最终学习归宿。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全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凯瑟琳・坎普・梅休 等著.王承绪 等译.杜威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迟艳杰.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理解杜威的教学价值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5]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2.

[6]有宝华,张静.综合课程内容的基本问题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7).

[7]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 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