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作者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加活动、动态、开放的原则,灵活运用此理论,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职高信息技术课堂 有效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针对中国教育的特点,提出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校教育创新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理论、资源、工具与环境、模式和方法、评价等),并在部分职高课程中进行应用示范,以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创新工程的实施。应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将通过一种人性化的、情境性的课程教学设计,具有开放的、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的特点,能随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和修订,需要学生掌握的课程核心内容将具有逐渐生成和显露的特点,更适合职高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

一、建构主义―――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学习理论流派,而是一种心理学思潮,并且目前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它更是一种哲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的取向。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上的应用源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以他为首的专家们把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美国,人们对人类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发展到建构主义。与以“刺激―反应―强化”为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建构主义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建构事实,或者说在解释事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它在认识论、教学观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中,个体的经验世界是用个体自身的头脑所创建的,由于个体以往的经验和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不同,因此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强调的是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和四大属性,“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意义建构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的中心,强调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

建构主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中国后,国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逐渐被应用到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课堂教学内容、目标、活动都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程度,而非学生适应老师,并为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在此基础上,课堂各教学环节将在“因人制宜”、“因材制宜”的原则下,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并引导学生自行认知新的知识。

2.情境加活动原则。

该原则是指重视学习情境和活动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作用,尽可能地在真实岗位生产情境中通过活动方式实施教学;这样情境性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应用和建构新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目标就是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学习环境,协助学生从事各种学习活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有效建构。

3.动态、开放的原则。

动态原则是将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过程、层次进行多次的评价,使评价活动循着“评价―反馈―改革―评价”的动态过程进行。遵循动态化评价过程,可以使评价的指导、监控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开放状态,根据动态评价提供的数据调整课堂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状态。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内容、评价建议、课程教学设计等,从学生学习水平、兴趣、能力和教学设施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授课、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质性阶段。

1.及时更新补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因此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含真理,但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有更真实的解释。

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材内容滞后于时展步伐。例如在教学某一知识时,教材中的案例往往会与上课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及时更新补充,不仅达到实际教学要求,而且满足学生对最新知识的渴望,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多媒体技术简介》一节时,对于声音的剪辑,教材中是学习使用“超级音频解霸2000”软件进行剪辑处理,十多年前的软件显然有些过时,不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如“酷狗铃声制作专家”等目前较流行的声音处理软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工具软件,更激发学生不断实践探索更多方便、实用的学习软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技能的能力。

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教育教学的适用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上不断更新、补充相关信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完善知识结构,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2.加强课堂互动活动,提倡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内在动机。

由于事物的意义并非完全独立于我们而存在,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因而教学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观点不同观点的基础。学生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对话和交流,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创造知识的机会。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意义建构有重要作用。

(1)构建和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更好地实现情境化、活动式的课堂教学。90%以上的学生希望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网上进行,不排除一部分学生是为了玩游戏聊天,但是大多数学生是希望有更多的网上学习机会。因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展示信息技术的课堂学习任务和学习帮助,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应用”。

例如:对于图片、文字形式的学习任务,我课前先将其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到教学网站上,并在网站首页“网络课堂”栏目中设置醒目的任务超链接,让学生登录教学网站就能清楚看到。由于是以网页形式显示,模式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对于有些需要以文件形式传送给学生的操作任务或学习参考资料,我先将其上传到网络硬盘,然后在教学网站中设置相应的超链接,方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随时随地下载,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同时学生下载操作无疑是对网上获取信息能力的巩固和提高。

(2)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课堂教学实施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将经验不断内化、外化、重组的过程。基于真实工作岗位情境、学生小组合作对知识建构非常重要,教师应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并尽可能地开展活动性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可以通过合理分组,在小组成员间能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形成合作,实现知识互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增加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下课给学生留任务,比如在教学《使用简单的因特网应用》后让各小组从网页上下载自己觉得精彩的动画。第二节课展示这些作品,并解释用了什么下载工具把它下载下来的,还能用什么工具?

3.创设情境,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抽象的专业知识。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和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情境中感受、体验,而不仅仅聆听别人介绍和讲解这种经验。

职高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升入大学继续学习,另外一部分则直接步入社会。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很强的职业技能,走向社会后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加上信息技术作为以学习技能为主的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强的科目,教师更需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上机动手操作的机会。如在教学了Word表格后,我让学生选定一个主题做表格。学生各显神通,做得五花八门:有文静的女生做了一份漂亮的课程表;爱搭配开销大的女生做了自己一个月的开销费用表;爱运动的男生做了NBA赛季日程表,但是无一例外地都顺利地完成任务。可见教师只要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或是热门话题,或是流行时尚元素,设计教学任务,就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更要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在教学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实践,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学习PowerPoint时,在探究完成课本上的实例后,可以让学生为本班同学设计生日贺卡;也可以根据临近的节日制作贺卡,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这些练习,小型的可让学生在课内完成,复杂的可由小组合作或在课外完成,并由学生将作品到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生为本,从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逻辑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发.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2-13.

[2]王子仁,张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4):168-170.

[3]张立,石岩,张洪萍,王伟嘉,余丛彬.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的“数据结构”重点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6):74-75.

[4]欧丽荣.基于建构主义课程观的高职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5]高永祥.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