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绘画艺术在大学美育教育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绘画艺术在大学美育教育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美育教育着重培养人们的审美观,由于审美观的不同,所创作的作品也会有所不同。绘画有着陶冶性情和疏导身心的重要作用,大学生进行绘画艺术欣赏或者实践,能够在创造美的同时陶冶性情,表达对于艺术的追求。

【关键词】绘画 美育 审美观

绘画艺术是对客观的物象,通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对具象图形开展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形象特征可以实现绘画对象的浓缩、概括、精炼以及简化,从而突出其本质中的夸张因素。大学中的美育教育一般被称作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但是其内涵绝不单单是“审美”或“美感”。因为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性显现,这就导致美育的内容的广泛性,因为主体审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认识能力中存在培养的问题,导致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完善追求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绘画艺术所承载的并非单一的审美功效,而是隐含着政治、历史、宗教、伦理、民族乃至民俗等多种文化因素。其思想内涵往往超过本身所具备的审美功效,这也契合美育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即美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而是着眼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这些都服务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与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教育的最终目标。

大学是青年步入成年的过渡阶段。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年纪一般在17岁到23岁,这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都逐渐走向成熟的年龄段。随着他们情感的不断丰富与深刻,审美能力与美感都愈发提升。在高等教育的熏陶下,大学生的身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美的感知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此时的学生对绘画作品能够做出一定的审美评价,但是仍然需要继续提升审美能力与认知。

实践证明,在大学生中进行绘画艺术欣赏或者实践的开展,既能产生美、创造美,还能陶冶性情,丰富其心理气质,提升其精神面貌。那么,绘画艺术在大学美育教育中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一、绘画艺术的潜移默化之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绘画艺术有着感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实现在人身上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感化。绘画艺术之于大学美育教育中的影响,不存在任何形式规定以及束缚,其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感染中受到熏陶乃至影响。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抽象的形式,如同知识的灌输一样,或者道德说教一样,也不像行政命令一样。绘画艺术欣赏与实践犹如空气一般,包围着接受教育者的人群,让学生可以在不自知中感受和体会,进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黑格尔曾说:“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是我们‘可观照,可用感官接受的东西’。”这说明绘画艺术在大学美育教育中乃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去感化人,而不是强制的理性说教。

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绘画艺术欣赏或者实践过程是非常快乐的,不但不是强制的,并且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在大学艺术教育中设置绘画艺术的欣赏与实践,就是要让大学生可以“乐之”的美学教育。在当代的大学生中以“乐在其中”的形式对其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心理和精神方面发生改变。学生在快乐状态下,他们的身心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这个过程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学习绘画艺术的主要目的,正是使大学生可以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二、绘画艺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情感的突起以及深化表现都和感性形象的运动密切相关。绘画的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身在其中的人是不由自已的。绘画艺术这种不可抗拒的特点,是动因于内的,学生看到绘画作品或者参与绘画实践,皆需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出发,或者用作品打动别人,或者被他人的作品所打动。例如,学生看漫画展览,在幽默的画面前,会忍俊不禁。但是遇到悲伤的画面,学生又情不自禁,甚至流泪。这些都是绘画内外主体发生情感共鸣的真实再现。

此外,绘画艺术的欣赏与实践中始终存在着愉悦性,这就意味着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满足欣赏者个人的情感生活,还可以满足欣赏者自身的独创性。人从出生开始,内心中就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好奇心理激发着人的创造力,使人对事物产生兴趣。黑格尔曾说:“审美中存在着个人的解放。”所以,我们认为绘画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包含着对个人创造性的激励,而且是通过令主体产生愉悦来达成进一步的激励作用,这也反映了绘画艺术对成就全面发展中大学生的作用。

三、绘画艺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首先,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其次,要具备专业才能;最后,良好的道德和品质也必不可少。美育对于学生心理与生理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与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我国古代就重视艺术的熏陶与教育,早在东汉时期,著名的“鸿都门学”就曾开设过艺术课程,唐、宋时期的书院、画院则更是注重绘画艺术的教育,这些做法不仅培养了艺术家的才能,更培养了艺术家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

在当下的大学美育教育中,也应重视绘画艺术化育万物的作用,通过绘画艺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一般来说,绘画艺术可以有两种途径来实现这种转移,并最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综合修养的提升:一是从浅层的生理兴奋到深层的心理愉悦之转移;二是从主体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举例说明,一个人看到一幅“泰山青松图”,首先,通过视觉感知画面中的青松苍翠欲滴,迎风矗立,由此感知松树的品格,这就完成了第一个转移途径。然后,联想到松树立于泰山之巅,顿觉人生即如山顶青松,虽然高处不胜寒,却可以一览众山小。由此会以青松自勉,坚强达观。这是第二种转移途径。可见,可以大学美育教育中设置绘画欣赏与实践的课程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而且培养学生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对于其今后的生活、创作都有着重大意义,不仅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严腾君.浅谈艺术表现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14(2).

[2]陈德英.创新与回归――高校素描教学方法再审视[J].美术大观,2011(8).

[3]宋长青.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探索[J].装饰,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