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初中数学教学多样化学习方式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现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第一单元“与角形有关的线段”为例研究采取尝试发现式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到了实用的数学知识,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式学习;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其主体性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个性和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要更多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尝试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要强调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的培养。要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主要依靠教师,教师是否在理念上与《新课标》同步,是否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关键。本文以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第一单元“与三角形有关的段”为例探讨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途径。

一、尝试发现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它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提供适合于学生进行再发现活动的教材,促进学生通过事实或材料的搜集、整理,自己探索、尝试过程来“发现”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笔者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在教学引入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现实生活中应用到三角形的图片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应用三角形而不用其他的图形呢?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进行探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木条亲自动手操作体验:(1)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在四边形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还会改变吗?为什么?如图。

通过上述亲身尝试操作,学生很容易发现: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而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的缘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并应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发现科学知识的结构,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合作交流学习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乖乖地听老师讲,依靠个人的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方式就令他们很少有机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往往不能深化和提取知识。为此,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那种依靠个人学习为主的方式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

合作交流是指把学生按照某种标准分成各个小组或团队,明确每位学生应做的事情,在既有分工又要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共同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突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使教学过程不但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与人沟通、协作与审美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般模式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指导探究的方法巡视各组、指导活动展开引导各小组互评评价与表扬总结。为了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漫无目的,不知所为,甚至嬉笑打闹,笔者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尽量使学习方式成为一种高效的脑力劳动,首先确定问题的鲜明指向,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合作学习中应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标,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智力活动中。笔者在讲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是这样设计的:

1.动手操作并填表:

请在给你的小木棒(12厘米、10厘米、5厘米、4厘米)中任选三根成三角形:(1)从中挑选三根小棒;(2)在表中填入挑选的小棒的长度;(3)把挑选的三根小木棒首尾连接,并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并和其他小组交流)

2.思考:要拼成一个三角形,三根小木棒的长度要满足什么条件?(小组成员交流)

3.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和相互支持,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和维护成员之间的互助信任。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各国数学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视为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形成理念、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趣、习得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完成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数学课堂探究是以课堂为舞台,以数学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侧重于认识学习。笔者在讲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所在直线的交点情况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的:

1.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有关概念,你还能发现什么结论吗?

个人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分别有多少条?答:(略)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是什么线?答:(直线、射线、线段)

(3)你理解表格中的结论吗?

(4)三角形的这三种线你会画吗?

2.在一个三角形中,把中线、角平分线及高都分别画出来,你能发现什么?

(1)在锐角三角形中,分别画出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三条边上的高。

认真观察你所画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赶快写出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利用课外时间也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分别画出这三种线,看看结论是否改变?试在课后完成。

通过探究学习,将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应用到实验设计中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实践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对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探究,充分调动了探究积极性,提高了探究学习的兴趣,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总之,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经常钻研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主动帮助学生转变原来的学习方式,并且对新的学习方式有正确认识,形成新的教学观。为了适应学生学习内在的逻辑,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树臣.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J].中学数学,2004(03).

[3]钱海燕.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2(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第一中学)